“紫禁城本來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在這裡隻有冤魂和仇恨,卻沒有了自己。”——題記

...

作為宮鬥劇的鼻祖,十多年來,《金枝欲孽》始終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哪怕後來宮鬥劇多如牛毛,比如《步步驚心》、《大清後宮》、《宮心計》、《萬凰之王》等,再到後來跟《金》劇不相伯仲的《甄嬛傳》,這些劇的收視率和口碑都是一流,然而,它們卻不能撼動《金枝欲孽》的地位。這部出生于2004年的宮鬥劇,服裝、化妝、特效、畫面遠遠不如今天的宮鬥劇,但是,它所表達的情感和對人性赤裸裸的拷問,卻令很多宮鬥劇望塵莫及。

初看《金枝欲孽》,我們會熱衷于看劇中女人們的勾心鬥角,熱衷于探讨她們為何年紀輕輕卻學得如此狠辣;熱衷于研究她們對付敵人的各種手段;後來,會為劇中幾個主人公的情感糾葛而唏噓;及至大結局,赫然發現:那幾個平日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壞人”卻在危機關頭煥發出了人性善良、光輝的一面,願意為曾經的死敵着想,願意為自己的家人着想——

爾淳見孫白楊堅決要帶玉瑩走,于是自己折返回去找玉瑩要帶她一同出逃;

過去霸道橫行的如妃為幫孔武安茜順利離宮,放棄重獲自由的機會,甘願留在皇宮這個囚籠裡為他倆善後;

玉瑩本來出逃有望,為了不令額娘因自己的逃走被皇上和族人興師問罪,甘願返回宮中,準備自盡以保全家族和額娘的聲譽(後與孫白楊一同被皇後放火燒死);

最後,爾淳安茜孔武三人成功逃出了宮,安茜為了大家能逃得更快更遠,向孔武隐瞞自己中了箭。

...

人之初,性本善;災難面前,最能考驗人性。這幾個人,平日勾心鬥角争名逐利,為了自己的地位想方設法要把對手送上絕路。然而,在生死關頭,她們居然抛開了往日的恩怨,互相扶持!原來,她們的人性并未完全泯滅,在皇宮這個泯滅人性的地方生活了那麼久,原以為,她們已經沒了人性,事實并非如此!

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危急時刻互相幫助?好多人,無論是夫妻,還是朋友,在順境時,跟對方“是同林鳥”,感情如膠似漆,一旦“大難臨頭”就“各自飛”,往日的親密感情在“大難”面前卻蕩然無存!這部劇我最喜歡的角色,是鄧萃雯飾演的如妃,她是天子身邊最得寵的妃子,在宮裡地位超然,在後宮呼風喚雨多年而屹立不倒,是唯一一個能跟皇後匹敵的女子。開篇的她,盛氣淩人,橫行霸道又心思缜密,她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無不散發出淩冽逼人的氣息,令人不敢仰視——看她處死陳妃是多麼的殘忍;看她對陳妃索命一事嗤之以鼻是多麼的霸氣;看她逼安茜下嫁太監是多麼的辣手無情;看她對玉瑩的“背叛”的報複是多麼的絕情;看她對後宮諸事的分析是多麼的冷靜細緻頭腦靈活。

開篇的如妃娘娘,是一個令人懼怕的角色。記得10多年前初看《金》劇,每次看如妃的戲份,我都非常擔心跟她演對手戲的角色的命運(玉瑩、安茜、爾淳),生怕她們說錯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得罪了如妃娘娘,會吃不了兜着走。以至于劇中她失勢了,作為觀衆的我曾經竊喜,心想她終于有報應了。看到她被皇後百般虐,我還幸災樂禍。

誰知,如妃失勢後的劇情,卻逐漸轉變了我對她的看法,從最初害怕她到逐漸喜歡她。如妃的戲份,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是她在雪地上抱着死去的小格格對着蒼天痛哭不已的場景。高高在上如她,面對愛女的死,她的傷痛跟普通的母親沒什麼兩樣!此情此景,令我發覺,原來她并非狠辣之徒,并非冷漠無情,她是有感情的,她也會流露真情。隻是,在泯滅人性的後宮裡生存多年,面對着諸多僞善的臉孔和各種卑劣的手段,她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情”。

不僅僅是如妃,安茜、玉瑩、爾淳都一樣,被殘酷的宮廷環境壓迫着人性。正如安茜所說:“紫禁城本來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在這裡隻有冤魂和仇恨,卻沒有了自己。” 紫禁城,奪取了無數女孩的天真無邪,剝奪了嫔妃們作為人的自由,以及,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善良。

大結局,暴民入侵,禁宮一團亂,人人自顧不暇,這是一個逃離皇宮的好機會。然而,如妃卻選擇留下,讓孔武帶安茜離開。她知道,孔武愛的始終是安茜;她遺憾,自己沒機會在進宮前遇見孔武。既然此情沒有結果,就成全他與另一個人吧。

如妃選擇留下,還有另一個比愛情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要幫孔武他們善後!試想一下如果他們三人都逃出了皇宮,将會發生什麼事?首先,皇上會不惜一切追捕!宮裡丢了兩個娘娘,皇上的臉往哪兒擱呢?不把他們找出來皇上怎會罷休?再者,大清天下,他們能躲到哪裡去?這樣,他們将會在逃亡的生涯中惶惶不可終日。其次,皇上很有可能會對如妃的家族興師問罪。安茜和孔武并非八旗貴族可以不怕,如妃呢?她是八旗貴族,皇上知道她逃走了會放過她的家人嗎?

所以,如妃不能走!

之後,如妃跟皇後在儲秀宮攤牌時曾在皇後面前說:“淳貴人跟安貴人被暴徒追趕,在孔護衛的保護下身陷禦藥房,最後葬身火海。”這就是如妃為孔武他們善後的借口——告訴皇上淳貴人安貴人孔武已死,要皇上不知道他們其實逃走了,他們就會安全。

“萬裡江河,有緣再見。”她知道,他們一走,再無相見之日,你我此生緣盡。從此,她将會在從前熟悉的爾虞我詐的世界裡,渡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