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冬奧會中,中國選手谷愛淩一舉斬獲多枚獎牌,成為了本次冬奧會最耀眼新星。

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她,即使是說慣了英語,在接受采訪時,也非常努力的堅持着用着自己略帶北京口音的中文回答。

即使身在異鄉,仍不忘赤子之魂,令她吸粉無數。

今天要講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從小跟随媽媽去到美國長大的——

...

此片提名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和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

在本周口碑榜位列第一,講述了一個動人細膩的家庭故事。

03年,莉莉罹患乳腺癌,已經在美國洛杉矶生活了五年的她,帶着女兒芳儀與芳安回到台灣,接受治療。

兩姐妹剛下飛機,踏上祖國的土地,相互之間還用着流利的英語交流,

一旁的莉莉提醒她們一會兒見到爸爸記得說中文。

...

顯然,芳儀、芳安對突如其來的返鄉有些束手無措,

同樣,面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以及與丈夫宗輝多年的分離,回國的莉莉經受着生理心理的雙重折磨,情緒極端消極。

陰霾不止籠罩了莉莉一個人,這個牆上爬滿了壁癌的小家一時間都變得風雨飄搖。

...

丈夫宗輝因工作原因不得不常常往返大陸與台灣之間,工作繁忙的他在上班間隙還在看抗癌的書。

心系生病妻子的他面對不斷地出差也顯得心煩意亂。

...

和許多粗神經線條但心系家人的丈夫形象一樣,

與妻女分離多年的他早就已經忘記了女兒們已經過了喜歡去動物園的年紀,也不知道芳安最讨厭番茄醬。

他會在面對女兒要東要西的時候勃然大怒,也會悄悄的把腳踏車買回來;

會抱怨妻子信仰基督無用,但在朋友送他觀音時,他卻會因為莉莉的信仰而拒絕。

...

面對成年人如山的壓力與挑戰,女兒們的煩惱顯得稚嫩又無奈。

芳儀回到中國的第一場戰役就是面對沒有發達互聯網的老式電腦,

除了互聯網,芳儀其實時時都記挂着美國,記挂着鄰居家的朋友傑西和她的小馬水花,時刻想要回去。

...

...

因為在美國成績優異才可以轉學進當地中學的芳儀,還沒入學就被來了一個下馬威。

上學需要穿統一的制服,甚至是一樣的發型,在自由成長的環境下長大的她,一時間難以接受。

...

同樣面對身份認同困惑的還有更小就在美國長大的妹妹芳安,

被路邊的小孩譏諷“英文好了不起啊,不還是要補習”。

...

妹妹更多的難題是源于家庭的分崩離析。

作為在家中話語權最小的“旁觀者”,她試圖揣測着這個家的一切風吹草動,

叛逆的姐姐試圖激化父母的矛盾,使他們離婚後,自己得以回到美國。

...

對死亡的恐懼,對新生活的不适應,一切的一切,家中的各位無一不是精神敏感,在愛與恨之間遊離徘徊。

愛與恨是矛盾,也是共生。

...

莉莉會無端地向女兒抱怨,甚至将自己生病的原因都推卸到女兒身上;

但是面對家長會上,其他家長對芳儀的指責,莉莉也會跳出來當衆據理力争。

...

03年,一個與當今時代背景烙印相同的年代,SARS的蔓延也侵入了這個小家,但他卻成為了這場家庭矛盾的粘合劑。

妹妹芳安因為一次發熱,在醫院裡被要求集中隔離治療。

...

宗輝取消了大陸的工作,芳儀也失去了自己努力了很久的演講機會。

在脆弱到極點,隻有愛才可以将家庭凝聚在一起。

面對在陽台束手無策的莉莉,躲在一旁的芳儀第一次直面媽媽的脆弱,

她也毫無保留的将自己對媽媽的擔憂,自己的脆弱展露給媽媽。

...

從以《媽媽我恨你》為題,卻不願說與媽媽聽的演講稿,到主動讓媽媽幫忙掏耳朵的促膝長談,

家人永遠是最特别的存在,血緣關系是彼此不可分割的紐帶,而溝通才是加固這一紐帶的唯一方式。

《飲食男女》中朱老曾說:“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檐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産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

《美國女孩》選擇了最能代表台灣電影的家庭片風格。

說到台式家庭片,我們最先回想到的應該就是80年代台灣電影新浪潮時期的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

他們将鏡頭主要集中在家庭的年輕人身上,

尖銳地觀察台灣青少年由現實所導緻的心态上的變化。

在對于家庭的表達上,他們采用冷靜沉悶的鏡頭書寫家庭叙事主體的變化,

對于台灣“在地性”的表達也由政治、經濟、社會轉移過渡到文化領域。

...
《一一》楊德昌

如侯孝賢的《童年往事》等作品以兩代人的視角探尋“大陸的意義”以及“根”究竟在何方,

以“我”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人對“大陸”的概念是一種模糊的狀态。

《風櫃來的人》裡青年一代終日無所事事、百無聊賴,邊緣人物的掙紮,

伴随着台灣子一代人精神與身體的尴尬處境;

...
《風櫃來的人》侯孝賢

時間來到90 年代,以蔡明亮、李安為首的“新生代導演”延續對台灣家庭中青年一代的“注視”,

并加入了一種“跨文化”與“跨地域”的沖突描寫,對傳統社會與中國父權文化的思考和探尋。

對于“在地性”的情感表達也趨于平靜、溫和。

...
《喜宴》李安

李安家庭三部曲中所塑造的三個“父親”都由郎雄飾演,實則為同一形象,

從《推手》中父親老朱對傳統倫理的堅持,

到“跨地域”《喜宴》中的高父内斂沉默、妥協退讓,

再到最後回歸台灣的《飲食男女》中朱老爸徹底無力放棄父權。

原先電影中展示的絕對性的“父權社會”的形式被打破了。

...
《推手》李安

侯孝賢、楊德昌、李安到近幾年新生代導演張艾嘉、鐘孟宏、林雅喆等台灣影人,

均以不同的身份體和個人情感傾向,直擊東亞社會的内核。

從宏觀角度看,家庭是社會中最小的單位,是人類生命進程的起點,情感建構的基礎。

...

在“後疫情時代”的背景下,家庭片的“複興”好像悄然來臨,

《孤味》橫空出世,一舉沖上了豆瓣21年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的榜單;

由鐘孟宏執導的《瀑布》(之前已經給大家介紹過的)也長居口碑榜;

更不必提,《你好,李煥英》以54億人民币春節票房,跻身中國影史前三。

...
《瀑布》 鐘孟宏

後疫情時代帶給大家的生命的感悟,成為了家庭片複興的助燃劑。

與此同時,令我們如此近距離接觸到生命,更讓我們認識到了什麼才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

*本文作者:淺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