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把《第八個嫌疑人》看做一部犯罪片,我更願意把它看成一部傳記。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稱它為史詩片,一部犯罪史詩。

...
實話說,本片我唯一想批評的就是片名和海報了,投機味道太重,片名也和影片聯系不大,倒不如叫做《他是誰?》

所謂史詩片在我理解,便是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上,用更大的視野講述一段曆史,以及在這段曆史中的人。

而《第八個嫌疑人》就具備這樣的構成要素——講述一代巨匪陳信文的發家史,以及他的淪落,直至最終的掙紮,同時也講述了他周圍的每一個人,是如何被卷入他的命運漩渦中和他一同旋轉的。

從他的堂弟,到手下,工友,再到他的父親、妻子,因他而喜,因他而亡,因他而泣,在他的引領下進入旋渦。

而他的對立面,公安戰線的代表王守月,何藍,也在追索這他的波迹,在跨度二十餘年的曆史中尋找,期間有犧牲,有堅守。

所有的一切,正義、邪惡、貪婪、忠誠、愛情、親情,都在他的人生大江的攪動下,飄蕩在一起,舞蹈、旋轉。

觀衆們目睹每個人的結局,去恨殺人的匪徒、去可憐終不得見面的父親、去敬佩頹然倒地犧牲的警察、去愛不離不棄的妻子、去感慨一個聰明人的窮途。

所有的情感,所有數十年的時光,所有的宿命般的結局,濃縮在了117分鐘的電影裡。

這不就是一部一個罪人的史詩嗎?

香港導演李子俊,用港片的慣用手法,講述了一個内地的犯罪題材故事。

而這種對反派的刻畫,随着港式喜劇的式微,槍戰動作片的日漸北移,工業科幻題材的失敗嘗試後,已經是香港電影最後的手牌了。

無論是很久以前的《跛豪》、《五億探長雷洛傳》,還是近幾年的《追龍》、《風再起時》、《樹大招風》,傳記題材幾乎都是聚焦在老一代的犯罪分子身上,而且都是用一種看似客觀,實則充滿暧昧和崇拜的态度來描寫這些人的。

...
可能說的不對,但是無論是香港電影,還是美國電影裡,對黑幫人物的刻畫都帶有點美國夢或者香港夢的味道

可以理解,作為一個碼頭文化起家的城市,灰色組織是伴随着整個城市的曆史的,進入了它的血液。

所以從曆史角度說,香港文化對于制度破壞者,或者是灰色地帶的玩家,一直是寬容的态度。

這種寬容或者說是理解,從傳記片也向普通犯罪題材來轉移,香港電影裡,往往佳片的反派人物,更多會通過多重視角,或者對立分析法來講述一個人。

《無間道》中的韓琛,《無間道II》中的倪永孝,《門徒》中的昆哥,《大事件》中的元哥

...
門徒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劉德華扮演的昆哥,這個讓人又恨又愛的反派

這種方式塑造出來的人物,更鮮活,一方面他的惡,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融入了現實和普通人的思維和角度,另一方面,這種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生活氣息的惡,也更能夠讓人不寒而栗。

以人物為核心推動力的電影,對于演員的要求,是及其苛刻的,而這種苛刻,要求的不僅僅是主人公一個人,這種電影,是需要人與人的互動,産生共鳴後,才能展現它真正的魅力。

人隻有面對人的時候,展現的,才是感情。

人們會喜愛自己的寵物,會迷戀一項運動。但隻有人遇到人的時候,才會将愛、恨、執着、憤怒、憐憫、惺惺相惜、欲望糅合在一起。

而香港電影人對于如何在電影裡構築人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擅長的,即使是黑幫片、犯罪片,也如是——

《無間道》、《暗戰》、《追龍》、《風再起時》、《雙雄》、《火龍對決》…..

...
襯衫褲子裡一塞,茅台一開,BB機一挂,小老闆形象躍然

他為客戶們敬酒,他不顧囊中羞澀肆意請客,在和交通局長的對話裡,我們也能看出來他們之間的“合作”,以及他甚至記得每一個工人的名字。

一個典型的改革開放初期企業家的形象。

緊接着,就在上一段請客吃飯的時間同一天的晚上,我們看到了另一個陳信文。

一個悍匪。

面對指着頭的手槍,毫不畏懼,談笑自若。(這裡忍不住提前誇一下孫陽扮演的表弟,當槍被拔出來的時候,他坐在椅子上吓得彈了一下,太真實了!)

而後一幫匪徒圍繞在了他周圍,他展現了強大的号召力,又擁有超于常人的頭腦,思路缜密,無論是搶劫方案的制定、槍支的管理、人員的動員鼓動,讓我看到了好多港片裡悍匪的影子,比如《大事件》裡的元哥(任賢齊),《線人》裡的華天(陸毅)。

随後一場血腥的搶劫,然後是短暫而迅疾的抓捕,而陳信文和表弟陳欣年走上了逃亡之旅,他們流落到了緬國的石場。

此時的陳氏兄弟已經不再是企業家,不再是悍匪,他們混入到低頭挖石頭的人群裡,蓬頭垢面,衣衫褴褛,甚至連賣藥的錢都拿不出來。

...
大鵬從氣場上事實上扮演了四個不同的人,相當了不得,關鍵是他不是在扮演精神分裂患者,而是一個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換的四種身份

此時他眼中沒有那種野獸的兇光了,也沒有了曾經身為企業家的銳利眼神。

從這裡開始,我們會發現大鵬的眼睛裡,盡是溫柔和悲哀、以及恐懼。

在結婚當天,陳信文-莫志強,與他的父親打了一個無聲的電話,這一段,鏡頭對準大鵬的臉部,他的表情随着父親從電話裡傳來的聲音,劇烈變化着,從一開始的忍耐、激動,到最後的悲傷,以及無言的哭泣,打動了我,此刻的陳信文不是罪人,隻是個不孝的兒子。

而本片最精彩的地方就在這一段——

但你隐藏了20年之後,你是否還能再次露出兇光,露出自己的尖牙?

已經年近暮年的陳信文,在這裡,再次抱起了石頭,也有一次用自己的胳膊勒住了他們的脖子。

不過已經看不到野獸的眼睛了,隻是一個老人試圖掙紮着站起來,試圖最後掙紮一次,但是他發現,二十年過去了,他已是凡人,他此時能做到的,隻有後悔、恐懼。

最後,當電視裡直播他的被捕鏡頭時,陳信文雙手戴拷,眼中無光。

下面我們在說一下孫陽扮演的陳欣年。

這個角色伴随陳信文始終,他也是内心戲最複雜的一個角色。

孫陽成功扮演了陳欣年。

陳欣年從始至終反對陳信文的所有決定。

無論是公司角度的投資,還是搶銀行,因為陳欣年是個謹慎的人,或者說他就是普通人,不敢賭一把赢人生,不敢殺人越貨。

但是有意思的是,陳信文所有做的一切冒險,他都參與了,無論自己多麼不情願。

...
這時,還是滿眼的憤怒,但是很快王守月就平靜了,他知道主動權掌握在自己這裡了

由于篇幅所限,齊溪扮演的陳信文愛人、張頌文扮演的公安何藍等等衆人,我無法一一稱贊。

齊溪扮演的楊芳,陳信文的妻子,在影片裡再現了一個普通妻子的思想轉變,從疑惑,到憤怒,到憂慮,再到最後的決然,她在最後還是站在了自己丈夫這邊,非常符合人性

在文章最後隻想說,果然在電影中最具有魅力的還是人和人,靈魂和靈魂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