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閉室在最初片花中出現N次,想必也是導演特别鐘愛的一段。在片花分析的時候,卡卡就認為禁閉室是象征着困住林楠笙的牢籠,是他從彷徨到堅定,為光明而背叛的心路曆程。

在卡卡這裡,朱一龍在禁閉室中的演技高光不能沒有一篇文章。

一抑一揚,互為襯托,靜水流深。

...

禁閉室【1】覺醒

一抑一揚

與被關之前的沖動相比,在禁閉室裡林楠笙顯得格外孤寂和失落。他僅用一個背影,和一句低沉的“我已經不是你們的隊長了”就诠釋了這種情緒。

朱一龍幹淨利落的演繹,立刻令觀衆心生憐惜。

這時候的表演,可以用一個“抑”來形容。

趙京隆說陳默群叛變。林楠笙從床上立即爬下來,拿到了報紙。沒來得及穿鞋暴露了他的焦急。

此處還有一個細節,林楠笙盯着報紙找了一會兒。許是被關在禁閉室裡長久的黑暗,令雙目有些不太清晰。

接着,瞪大眼睛反複确認。片刻之間,眼神裡湧現不可置否的懷疑之色。緊接着,從懷疑轉為震驚,卻不怒反笑,淚水瞬間湧入眼眶。

然後扶額,用雙手拍打自己的頭部,漲紅的臉龐和凸起的青筋,呈現出極緻的痛苦和自責。

不僅如此,憤怒從胸腔中從喉嚨深處嘶吼出來,象困獸的咆哮。

此時的表演就是“揚”。

一抑一揚,将林楠笙知道陳默群投敵後的震驚,自責和憤怒,完完全全地釋放出來。而且這麼多細膩、複雜和連貫的表演,僅在短短一分多種内完成。絕對稱得上是一次演技高光,何謂“演技爆發力”?這就是最好的诠釋。

~~~~~~~~~~~~~~~~~~~~

禁閉室【2】 信仰指引

互為依托

這段禁閉室的劇情,顧慎言和林楠笙兩人,一個堅定闡述信仰,一個在頹廢中振作。

從表演角度,朱一龍不僅接住了王老師的戲,還在每一段間隙回饋了特别精彩的演技。兩位真誠的演員100%為劇情服務,彼此相互扶持、互為依托。

從林楠笙的視角和心理出發:

『彷徨』

顧慎言先刺激他“你是把禁閉室當療養院了?”

林楠笙背對着他回答:“我的判斷是錯的。”

說到最後“錯”這個詞,朱一龍台詞略帶氣音,還有點阻隔,仿佛一種需要被吞咽的苦澀。

接着他又堅定地回答:不管什麼情況下,都不會同情一個漢奸。但是我也不想看到大敵當前有人出賣同志。”

以上對話其實不難看出,林楠笙滿心彷徨的,有自我認知的否定,有因“引路人”陳默群叛變對他的打擊。更重要的是“大敵當前有人出賣同志”。

背棄民族大義,出賣戰友,做漢奸,都是林楠笙絕不能容忍的。

『築起心理防線』

顧慎言又告訴他“感同身受”。

林楠笙聽到,立刻笑了。

...
神經症的微笑????

這個自嘲式的笑,朱一龍把它演得非常别緻,面部居然還略帶幾分抽搐。而這種臉部抽搐,通常隻會在面部神經性失調或者重大情緒失控,才有可能出現。朱一龍已完全入戲,此刻,他就是林楠笙。

朱一龍在表達林楠笙的倔強。他既否定自己,又不需要顧慎言的同情,一個極有可能來自不同陣營的人的同情。

林楠笙築起一道頑強的心理防線,不願老顧闖進來。

沒想到,老顧的一番話令林楠笙很快破防。

『 心理破防』

顧慎言說:“我很清楚,你是彷徨了。”

一顆淚珠從林楠笙眼中滾落,精準無比的踩在“彷徨”這兩個字上。

朱一龍用一滴淚,來诠釋林楠笙的心理防線被擊潰。眼淚有些像是他表面僞裝的倔強被撕開,又似乎帶着些孩子氣的委屈。林楠笙已對顧慎言卸下戒備。

從心理學出發,這就是共情。戲裡,顧慎言在和林楠笙共情;戲外,我們和演員共情。這好神奇。

『信仰指引』

全劇最精華的台詞來啦:

...

林楠笙迅速抹去眼淚站了起來。

稍帶些青年人的意氣,一時之間他仍用鋒芒和倔強掩蓋着成長的痛苦。他忿忿問老顧,“你為什麼要和我說這些”?

卡卡忍不住也會去想:或許顧慎言在林楠笙身上看到了昔日的自己。

“我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漢奸。”林楠笙重拾鬥志。

微妙的是,離開時老顧留下來一句話:你得先從這裡走出去”。長期以來,林楠笙在特務處像一把鋼刀,尖銳鋒利,也過剛易折。老顧一直都在暗暗提點他。後續,林楠笙是否會像顧慎言期待的那樣逐漸成熟呢?

除了台詞和心理,肢體語言也有獨特設計。

顧慎言剛走進禁閉室時,林楠笙背對他,而且還朝着反方向靠了靠。老顧離開時,林楠笙站起來直面他,老顧還拍了拍他的手臂。假如之前刺殺池田是一次默契的合作,那麼此刻,兩人之間發自心靈的溝通,已初步建立信任。

至此,林楠笙經曆頹廢,打擊,彷徨,走向堅定。從此脫胎換骨。

~~~~~~~~~~~~~~~~~~~~~

禁閉室【3】 誓言

靜水流深

經過和顧慎言的交談,林楠笙此時已經徹底從彷徨中走了出來。

搖擺着身體不停看表,林楠笙表現得為什麼如此焦慮?直至趙京隆滿身是血走進來,血淚模糊地告訴他刺殺行動失敗。

林楠笙撿起擋住自己的椅子扔到一邊,雙手緊抓禁閉室的栅欄,憤怒又無力。

憤怒是因為昔日戰友一個個犧牲在敵人面前,

無力是因為自己被關在這個牢籠裡,什麼也做不了。

當聽到“所有人出發前都寫了遺書”,他将頭靠向栅欄,像是在支撐悲痛。

悲傷褪去,林楠笙心中暗暗許下誓言。他已決定親自完成刺殺任務,哪怕犧牲性命。這是一名戰士的誓死誓言。

這一段表演還是沒什麼台詞,甚至演員也僅露出一個完美的側面輪廓。觀衆雖無法通過朱一龍的眼神,或者面部細微的表情去探究角色的内在情緒,但依然從這份“靜水流深”中入戲。

靜水流深,表面波瀾不驚,底下已洶湧澎湃。如同朱一龍飾演的林楠笙,真正的強者往往内斂而克制,無畏無懼,熱血沸騰。

當林楠笙看向窗外,纖長睫毛被陽光鑲嵌了一道光華。作為觀衆的我有一秒恍惚,就感覺林楠笙如同飛蛾撲火,即将展翅。這一秒鏡頭竟然有着别樣的唯美與悲壯!隐喻着即将面臨的,不可能生還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