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一個黑化的故事,一個反派當主角的故事。
我覺得不是,這是一個認識人性的故事。

《饑餓遊戲》是一個曾經風雲一時的熱門IP,描寫的遊戲内容是上民區的人每年從十二個下民區内挑選二十四個人,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内進行生死角逐,而上民區的人會觀看直播,以此為樂。

這本就是一個挖掘人性的遊戲,不僅僅在遊戲内,也在遊戲外。
男主家道中落,生活窮困,仍要裝模作樣地維持自己體面的形象,費盡心思去掩飾自己的窘迫。
他想方設法要去得到的獎學金,隻是為了交上房租。男主雖生活在上民區,但并沒有相應的權利、地位和财富。

在饑餓遊戲進行期間,男主的欲望是肉眼可見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赢,為了向上爬。
他對女主的憐惜或許有一份真,對男二的關心或許也有一份真,或許愛情友情都有一份真。所以他冒着風險,去幫助女主,去幫助男二。

但占據上風的是什麼?
是他不想死,不想輸,是他想要赢,想要接近權利。那愛情友情之外的部分,是他滿滿的自我。
所以,一直标榜善良的男主給了女主老鼠藥,告訴女主“為了生存,我們都會做一些自己并不自豪的事情”。
所以,在男主從競技場救回男二時,反殺了一個“貢品”。所以,在男主聽到男二準備協助十二區的平民逃跑時,選擇了錄音舉報。所以,在男主和女主準備逃離的時候,男主和女主都動了殺心。

最後,男主是這樣回答女博士(女巫婆)的:“以前我認為饑餓遊戲是用于自我警示,現在我明白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競技場,我們每年都需要饑餓遊戲來提醒自己是誰。”
男主認為自己是勝利者,表姐卻覺得他越來越像他的父親了。潛台詞是男主像他的父親一樣,眼裡藏着憎恨。
男主父親為了自己的權力地位,背叛了朋友,開發維持了饑餓遊戲。男主背棄兄弟愛人,走上權力之路,繼續支持饑餓遊戲。
他們眼裡的憎恨到底是什麼呢?他們憎恨的應該是内心深處那個卑劣的自己吧。他們知道自己違背了良知,抛棄了親近之人,他們不願如此,但為了更好地生存,他們都做了一些自己并不自豪的事情……他們憎恨的是自己的人性。

男二呢,可悲可笑,聖母似的人物。有慈悲之心,沒有伏魔之力,他想要拯救同學,想要協助平民,結果都隻是一廂情願,白費功夫。
他就是黑暗裡的一團火,隻顧着燃燒,卻忘記了照明。或許,對于男二來說,自我犧牲才是重要的,能不能幫助到他人是無足輕重的。男二也是自我的,迫切地想要滿足自己的内疚感。
男二家庭富裕,卻落得個吊死的下場。對比男主輝煌騰達的結局,說明生存在這個世界,隻有财富是不夠的,甚至權力也不一定時刻管用,隻有自身競争力的強大才是永恒的……因為世界本身就是個巨大的競技場。
或許,隻有平衡男主狠決和男二慈悲的人,才能真正打破這個世界内外的饑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