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Sandra與女學生的訪談(實則調情)

Do you think one can only write from experience? 你認為一個人隻能從其真實經曆中獲取寫作靈感嗎?…So, for you to start inventing, you need something real first. 所以,你要開始虛構前先得有些真實的東西You say your books always mix truth and fiction. 你說你的書總是混合了真實和虛構That makes us want to figure out which is which. 這讓我們想弄清什麼是真的什麼是虛構的Is that your goal? 這是你有意為之的嗎?

與後面探案警察在法庭上的證詞

With no witnesses or confessions, we must interpret. 沒有證人,也沒有人認罪,我們必須進行解讀。

揭示了本片的主題——現實與虛構的對立、真相與叙事的交鋒。

在一場對沒有确鑿證據的死亡案件的剖析和審判,每個人叙述了自己視角中Sandra和Sameul的故事,試圖複原這個已經破碎的家庭,仿佛在看着哈哈鏡對蘋果素描。失态的證人心理咨詢師差點和Sandra當庭吵起來、偏執的檢察官甚至通讀女主創作的4本書來佐證自己對女主的審判、追逐熱點的電視節目把女主形容成操縱人心的惡魔來深挖她的私人生活。每個人都在解讀發生的事件,但沒有一種解讀會是100%的真相。

全篇最好的一出戲是丈夫用手機錄下的與妻子的争吵視頻,在法庭上作為證據播放來剖析Sandra是否有殺死Sameul的動機。上一次看到這麼精彩的吵架戲還是在“Carnage”裡,非常有張力。Sandra平靜時Sameul激動,Sandra激動時Sameul平靜,掌控方與失控方的角色、“占理”的高點在兩者中不斷交換。争辯的内容也确實是家庭關系中經典的問題之一:丈夫作為意外中過錯方的贖罪心理、丈夫做出家庭決定後生活越過越差後的抱怨被妻子隐隐定性為受害者心理。Sandra 冷靜到冷漠、有掌控欲、愛用“你無理取鬧”的眼神看待丈夫的掙紮、職業上成功、不愛笑、自己永遠是對的(be like我媽),但她毫不掩飾自己真實、鋒利的這一面,而丈夫當初更是她這的一部分特質而和她走到一塊。在我看來無論怎樣,也許搬回法國的決定是Sameul提出的,但在Sandra思考或無思考地默許、認可後,她不能放馬後炮:我當時沒有支持這個決定,我隻是支持你罷了,所以現在我不對這個結果負責。
You are supposed to give constructive opinions...

但我的看法也隻是基于僅有片面信息的解讀。And I guess I shouldn't be judgmental.

吵架視頻作為這部全篇最decisive、看似鐵闆釘釘的證據也隻是冰山一角,代表也概括不了生活複雜的家庭關系。沒有人能經得起旁觀者拿着放大鏡找茬和審判。生活就是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