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詩書

三個老警察的寶刀未老是《三叉戟》最為核心的部分,然而從電視劇到電影,作為導演的高群書卻并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該怎樣去取舍,以至于隻能用快節奏去壓縮原本的故事,然而這樣的壓縮使電影既失去了焦點,也沒有鋪墊好人物群像,淩亂的剪輯,蒼白的人物,毫無邏輯可言的展開,都令觀衆如坐針氈。

《三叉戟》的故事本身并不遜色,這一點在電視劇中已經得到了印證,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曾經在《東京審判》和《風聲》中對如何塑造群像人物有着一定水準的高群書,這次居然拍出了這樣一部在人物塑造上完全失控的作品。從成片來看,電影仿若就是将原本的電視劇選取了關鍵情節後的壓縮剪輯,過多的支線被生硬的加塞到了電影中,而這些支線能看出是想讓整個故事變得足夠跌宕起伏,但實際上對電影根本沒有多少幫助,隻是使故事變得淩亂不堪。

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于“三叉戟”組合之間深厚的情感關系,他們多年積累下來的默契和出生入死的情誼,是電影情感的基石,然而因為繁雜的支線與角色,分散了電影的焦點,以至于電影過半,反而讓人不禁疑惑于這個所謂的“三叉戟”組合,他們之間是否真的有感情存在?電影完全沒有建立起兄弟間那種長久形成的信任和對警察職業的信仰。走馬觀花的角色,核心人物鋪墊的空洞,使觀衆根本無法感知到角色之間的情感紐帶。

除了人物上的诟病,将電視劇生硬壓縮成電影後,《三叉戟》劇情有一種明顯在“趕”的感覺,一條線索尚沒有展開,便匆匆了事,這導緻電影越到後面,其所做的不是引人入勝,而是在看導演完成一個個作業,草草了事的劇情,幾乎沒有邏輯可言,這樣趕工所完成的東西,自然完全經不起推敲,既感染不了觀衆,也使電影在伊始塑造的權錢交易,在後段越發顯得如同兒戲般,失去了真實。

《三叉戟》的敗筆歸根結底莫過于,電影不是請客吃飯,不是說來了多少演員參演,曬出了導演在影視圈的深厚人脈,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相反,對于一部本該聚焦于情感、以故事為核心取勝的影片來說,所謂的客串也好,友情出演也罷,都隻是錦上添花,而當導演本身水平不在,不僅浪費了衆多優秀演員的精湛表演,更使得電影劇情變得如同亂麻一般,毫無章法可言。

在有着一個好故事和演員陣容的情況下,電影卻拍成了如此俗套爛片,這無疑是導演應負的重大責任。正如一把鋒利的長戟,若其鋒芒盡失,即便擁有十叉,也不過是徒有其表,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