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我終于看完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這個令他聲名大噪的系列,名副其實地展現出他對于剖析和宣傳中國家庭的驚人深度和強大力量,流露出同諸多大師導演(如希區柯克、黑澤明、昆汀)初露鋒芒時類似的天才靈性。

我觀影的順序可以說是完全打亂了系列本身按時間的排序:先看《飲食男女》,再看《推手》,最後才以這部《喜宴》作結。整個系列看下來,我不會否認李安是一個才華橫溢、獨具匠心的導演,但是三部作品本身給我的觀感,呈現出巧妙一種的參差。

三部電影所探讨的,都是傳統中式家庭觀念在當代面臨沖擊甚至颠覆時的迷茫與窘迫:從《推手》的跨國婚戀,到《喜宴》的同志之愛,再到《飲食男女》的閃婚、性解放和忘年戀。系列總體上的視聽調度也處在比較一緻的風格,但大概由于三部作品的文戲以及進而影響到的内容、氛圍、節奏存在差異,加之個人對于家庭片大題材下不同具體元素的敏感和共情程度,在我心裡的排名會是:《推手》>《飲食男女》>《喜宴》。接下來就按照時間順序簡單說說(因為另外兩部已經相隔有些時日,所以内容上可能就籠統談談)。

《推手》,在我認為是三部曲中的最佳,甚至也是我看過的所有李安作品中最喜愛的幾部之一。當時看完,我直接寫下短評,稱這部影片有着無可挑剔的頂級文本。如今看來,這其實可能是三部曲中最簡單的一個故事,無非就是外國妻子和中國父親之間在生活習慣和觀念方面的矛盾,以及一個在中國長大而在國外生活的、兩頭為難的兒子。信息量屬實不算大,卻呈現出了一種至為精巧的“小”的美,給人極度真誠的感覺。影片中的台詞幾乎給我字字珠玑之感,配合着角色的動作與表情,隐喻埋得不深不淺,剛好能理解,又結合诙諧的幽默橋段拉開适當的暧昧距離,實現了一種非常恰到好處的戲劇平衡。郎雄飾演的父親在餐館後廚用太極給外國人施以顔色的那個片段,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
餐館後廚的一挑多大戰,展現太極魅力

在那一瞬間,整部電影在我的腦中被打通了:“推手”是太極中的一種雙人徒手練習的方法。推手過程中,雙方保持手臂粘連不脫,在相互粘連中彼此通過巧勁使對方動搖或失去重心;以此作為影片的名字,外國媳婦和中國公公,乃至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對峙,其實就像是一場正在進行時的推手,達成了一種矛盾下的平衡,像是一盤太極八卦,具象化為影片最終的和解結局。

推手 (1991)8.41991 / 中國台灣 美國 / 劇情 家庭 / 李安 / 郎雄 王萊

如果說《推手》是一部文本頂尖、信息、深度和節奏都恰到好處的家庭喜劇,《喜宴》在很多時候,則更像是一部用力過猛的鬧劇。前三十分鐘和後三十分鐘的節奏我都不很喜歡,前者一直在鋪背景和伏筆,感覺太疲軟,後者則太魔幻,感覺劇情的發展有點不受控制。比較打動我的是中間部分,按情節劃分就是,從偉同上樓叫父親吃飯,看到他閉眼癱坐竟伸手去探鼻息(探完之後,偉同的臉上流露出難以言喻的沮喪神色, 然後叫醒了父親,我不能不判斷他在那一瞬間曾經真的希望父親死。相比在我看來其實無關緊要的、父親是否也是同性戀的讨論,這似乎才應當是全片中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到賽門得知威威懷孕後和偉同的英語争吵。

...
用英文吵架,以為父親聽不懂,其實父親是假裝聽不懂

總體而言,我之所以對于這部有些失望,可以從兩點來解釋:

①過度的信息寡淡了邏輯:通過不同的人物,在同志之愛以外,影片還涉及到了諸多問題,包括但不限于美國移民政策、中式生育執念、中美婚姻制度差異、同妻困境等等,八方來敵,隻手難迎,便常有隐喻過深讓人不解、信息過雜淡漠了劇情走向的清晰度的問題,比如賽門何以大度到主動提建議讓愛人假結婚(事實證明最後也是破防了)、結婚宣誓時威威為何大量錯念漏念、威威最後為何決定生下孩子等等;此外在我感覺,其實從父母決定來美國開始,接下來的故事注定就是一段巨大的窘境和煎熬。賽門的邊緣和饑渴、偉同的左右逢源的焦頭爛額、威威在一廂情願和自我獨立之間的掙紮,可以說除了(在他們視角裡)不知情的父母,每一位主角其實都是以痛苦為主的,劇情中也确實多次出現了尴尬、窘境甚至明面上的矛盾。然而劇情中還是有不少幽默橋段設計,并不是說不該有,但是很多确實有些突兀,讓人覺得過分诙諧了,有點笑不出來。

②題材所引起的我的共鳴較少:對于同性之愛本身我自然是隻能尊重但難以理解,更談不上共情,本片在藝術加工上也沒有對此起到什麼彌補作用,基本是寫實性的呈現(并不是抨擊這種風格);而老一輩對于婚育的執念,我相信不僅是我,當今時代的很多同齡人大概都不太能共情了,甚至會認為片中父母有些自私和“封建”。

喜宴 (1993)9.01993 / 中國台灣 美國 / 劇情 喜劇 愛情 同性 家庭 / 李安 / 趙文瑄 歸亞蕾

而《飲食男女》,盡管我目前還沒有從個人喜好上給予過高的評價,但我相信這部影片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内都不會過時,可能會是系列三部影片中最長壽的一部。李安在執導這部影片時的聰明之處在于,雖然本片的内容和信息甚至可以說比《喜宴》還要多而厚重(包含了三個女兒和一個父親各自的愛情故事,各有各的标簽,此外還有家庭成員和鄰裡之間的關系),但他很好地結合了飲食文化,作為了傳達隐喻的窗口,從而邏輯上的問題會比《喜宴》緩和很多(雖然我還是感覺不看影評或解析也很難吃透),也實實在在地提升了影片的内涵和在文化研究方面的價值。

全片講述了一個家庭的瓦解,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戲劇反差與張力,原本老老實實的大女兒和天真純粹的小女兒在面對愛情的火花時都急速地嬗變,前者是因為飽受壓抑、物極必反,後者則是因為年輕而無所顧忌地追求真情實感,就連父親也在影片的最後宣布了自己的忘年戀,由于此前給的暗示比較隐晦,效果十分勁爆,最終反倒是看似最離經叛道的二女兒成了為家庭堅守到最後的人。

...
父親宣布忘年戀之後,女方的母親直接崩潰

作為家庭三部曲的終章,李安在《飲食男女》中完成了一種家庭片的登峰造極。而我對于此片的觀感,大概無法排除當時看的時候還是沒有充分理解,看了一些影評和分析之後也逐漸意識到這部片子的考究,因此在未來評價有可能會上調。

飲食男女 (1994)9.21994 / 中國台灣 美國 / 劇情 家庭 / 李安 / 郎雄 楊貴媚

作為一個至今為止看了李安7部電影的觀影者,如果我鬥膽從李安的電影創作史角度來分析,會把“家庭三部曲”看作是李安早期交出的一份優異答卷,從客觀事實上來說,這個系列成為了他進軍好萊塢、跻身國際華語大導行列的基石;個人觀感上,如前所述,三部影片比較參差,《推手》令我驚豔歎服,《喜宴》略微讓我失望,《飲食男女》在今後還有重估的潛力。總體而言,我認為“家庭三部曲”是一個非常具有超越性的系列。難以相信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電影,就像陶喆的藍專在那個年代一樣不可思議,三部影片所涉及到的元素,尤其是《喜宴》和《飲食男女》,放到今天的中國社會也仍不過時,甚至正值熱議,以至有些敏感。

David Tao9.6陶喆 / 1997

該系列所探讨的核心話題,即傳統家庭的動搖與解體,乃至是整個父權制度的衰落,在當下尤其具有思考的意義。今時今日,寫下這段文字的同時,我真切而嚴肅地感到很有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家庭和婚姻制度會迎來巨大的挑戰。畢竟家庭并非創世即存,它也是由人類所建構的概念與制度。當今在關于性的問題與探讨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在生理科技存在巨大發展潛力的情況下,在人的自由、異化與疏離的浪潮下,誰能保證家庭不會像曾經作為中國社會固若金湯的底層結構的宗族一樣走向淪落呢?家庭尚且自身難保,家庭制度下涉及到的具體方式,比如人們如何結合、是否生育、如何生育,在何種分工下經營共同的生活等等,就更是幾乎“撲朔迷離”了。而作為個體,我可能可以通過滿樓的涼風預知,卻終究無力改變,那意欲降臨的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