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執導的 Bradley Cooper 在《音樂大師》之中展現了他作為導演的能力進步,全片無論作為“音樂電影”必需品的音響效果、配樂編排,以及作為“傳記”要素的人像化妝都足夠在線,配合穩當的攝影,具有藝術化想法的鏡頭設計,《音樂大師》在各部門均衡調度之中有上乘的技術執行。

也在于此,《音樂大師》各方面的“到位”反而凸顯本作為演員的 Bradley Cooper 于本片表演的部分失衡,以及其擔任編劇在劇本上聚焦不明、呈現不貼切于伯恩斯坦的弊病。題為“音樂大師”,描述伯恩斯坦,傳記影片本身也應當呈現伯恩斯坦其人生的特殊性與區分度,在“Maestro”這一層則更有必要點出音樂對于其的意義,其人生如何在音樂之上展開;然而,《音樂人生》在标準化的制作與選題不貼合的劇本相遇後也像一部速成的“沖奧标配”,重要的作品創作節點與關鍵性的人事出現在庫珀飾演的伯恩斯坦人生之中顯得逢場作戲、碰巧發生,因果邏輯不明确,也沒有呈現出更多的意義,全片簡直像套了層“音樂家”皮的傳記行貨。

而在表演層面,Carey Mulligan 帶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繹,感情抉擇與自我懷疑,幻滅與脆弱都足夠飽滿——遺憾的是這一角色在創作過程中被設置得實在被動,擁有的自我意識擁有可以更多展露的空間。也由此,無論 Mulligan 所诠釋的同妻及其所代表的女性,以及伯恩斯坦本身的同性戀身份及其酷兒屬性,在《音樂大師》的展開都顯得十分平面,亦有些蒼白,對片中的女性及性少數群體開展更仔細、更進一步的探讨時隻會讓觀衆察覺亂七八糟和莫名其妙。

回歸作為本片主演以及核心的 Bradley Cooper,他在呈現具有内斂、自省,面向“私生活”一面的伯恩斯坦時雖尚生動,但面對在音樂中的,在指揮台上的伯恩斯坦則展現出了過于明顯的表演痕迹,或者:模仿痕迹。從片尾字幕時附加的伯恩斯坦真實指揮畫面即可見得其本身動作、表情有投入于音樂之中的情緒,但在 Cooper 的表演中更有于表情和肢體上力圖複刻的用力過猛,得形而失神。伯恩斯坦在诠釋音樂,而 Cooper 隻拙劣地成為了伯恩斯坦的動作投影,過于明顯的“表演”充斥了太多屬于他的自我意識,這實際很出戲。

作為從《宿醉》系列一路追随 Bradley Cooper 的影迷,《音樂大師》給我一種莫名的錯亂感。第一部還是“A star is born”,第二部就飛升成為“Maestro”了嗎?實際上看來好萊塢标準量産的本片除了投報奧斯卡獎之外沒有更多的意義,對 Bradley Cooper 與 Carey Mulligan 更像是“練級”,反而沒把伯恩斯坦和觀衆太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