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題材的電影大都以熱血、勵志為主。
主角經曆了諸多磨難和打擊,終打赢比賽,奪得冠軍,或是主角天賦異禀,一路過關斬将,走向人生巅峰。
但《惠子,凝視》卻一反常态,給電影去熱血化,十分的非主流。
惠子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天選之子,連她拳館的會長都說,惠子沒有什麼天賦,身材矮小,手臂過短,還天生耳聾,根本不适合打拳。
這種設定一出現就注定影片不會很燃,叙事節奏也會平淡如水,可沉穩與靜谧能夠讓惠子找到存在的意義,也可以讓觀衆看到生活的本質。
為了讓《惠子,凝視》跟觀衆産生共情,導演用了不少默片的技巧。
默片時代,電影怎麼讓觀衆入迷,好看的故事、誇張的表演、出彩的道具和布景。
誇張的表演顯然不适合《惠子,凝視》,實景拍攝也無需搭什麼瑰麗的布景,那就得在道具和影像語言上下功夫。
惠子天生聽力喪失,導演三宅唱僅用了兩個道具就讓觀衆知曉。
一是鬧鐘,惠子的鬧鐘與風扇相連,鬧鐘一響,風扇自動吹風,二是門鈴,若有人按,房内的閃光燈就會閃個不停。
這是表面的方式,更進一步的凝視則是聲音。
《惠子,凝視》從頭到尾都沒有背景音樂,但三宅唱放大了環境音,使得影片的真實感更加顯著。
如拳擊手套的擊打聲,電車的轟鳴聲,湍急的水流聲,與聽不見聲音的惠子相比,觀衆的注意力會被這些聲音吸走。
從而借由此,以主觀的方式進入惠子的客觀世界,不再是電影單純的觀衆,而是惠子生活的參與者,凝視她的一舉一動。
在惠子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那就意味着影片的劇情不會有多大的戲劇沖突。
再加上導演放棄了背景音樂,在調動觀衆情緒上又會失色不少,故事很容易陷入寡淡無味的尴尬境地。
那《惠子,凝視》究竟憑什麼不沉悶,不至于成為助眠利器?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三宅唱出色的影像語言和紮實的文本設計。
《惠子,凝視》沒有玩視覺奇觀,注重的平實。
片中的鏡頭都是固定鏡頭與固定橫移鏡頭組成,景别也大都是近景和中景,偶爾出現為數不多的遠景。
這類構成方式讓電影變得樸素,不被鏡頭喧賓奪主,并以穩定、寫實的方式讓觀衆關注于電影本身,焦點始終落在惠子身上。
如片尾,在生活中得到擂台上的對手的緻謝後,惠子找到了認同感和歸屬感。
不再與周遭格格不入,也不再認為自己是别人的累贅,孤獨的個體,也能給予别人激勵,走出現實不期而至的頹喪。
導演三宅唱也通過視聽語言來傳達惠子的這種轉變。
影片前段和中段,惠子所處的東京是喧嚣、吵雜的,燈光也在不停閃爍,投射出惠子的心理狀态,動搖、迷茫、不确定,不知自己到底該如何自處。
但在最後,随着演職表一同出來的畫面還是惠子生活中常見的環境,河流、電車、高樓,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可這次的聲音恢複了平靜,不再刺耳。
這種前後強烈的反差對比,不僅僅是惠子的改變,更是觀衆對待生活的态度。
拳館關閉、比賽失敗沒什麼大不了,生活還得繼續,就像惠子整理好帽子,調整好情緒,迎着夕陽接着進行跑步訓練一樣。
那些跌宕起伏終是往日時光裡的故事,在日後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生活的常态是接受沒那麼多絕地反擊和逆天改命,看清我們都是大多數中的一員。
在色彩上,《惠子,凝視》的色調偏黃。
這讓影片看起來像一張泛黃的信紙,觀衆将其捧在手中,讀上面寫滿的故事。
盡管沒有多麼曲折離奇,但生活的質感撲面而來,因為流水賬記錄了一天天重複卻值得紀念的日子。
觀衆的觀影方式也由老套的看、想變成了讀、想,一字之差,千差萬别。
前者是拿來主義,電影給什麼,觀衆接收什麼,基本不用動腦,後者是主觀能動性,帶着思考看電影,得到的都是自己的。
因此,《惠子,凝視》不再是看别人的故事,而是我們把自己投射到惠子身上,與她一起經曆,讓光影的時長成為生命的長度。
同樣,《惠子,凝視》也沒有整文本奇觀,用真誠打動觀衆。
《惠子,凝視》的劇本如涓涓細流,緩緩地流淌進觀衆的心田,然後激起絲絲漣漪,觸動到内心世界最柔軟的那根弦。
正是這種如人飲水的感覺,讓《惠子,凝視》成了子非魚,但知魚之樂。
《健聽女孩》都能拿下奧斯卡,《惠子,凝視》憑什麼不是年度最佳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看的太過瘾了
攝影美輪美奂,配樂錦上添花,特效十分逼真,故事一波三折,節奏扣人心弦,還有緻敬《瓦力》用滅火器當推進器的片段,以及最後肯定中國制造天宮号與神舟号,無論從哪方面看,《地心引力》都屬上品。先說攝影,盧貝茲基不愧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攝影師, ...
《想飛的女孩》是一部失敗的作品。文晏少了達内禦用攝影師,較之《嘉年華》,攝影水平直線下降。鏡頭又晃又虛,晃的人眼花,光線還暗的看不清人影,故事又特别無聊,三折疊,怎麼折都想睡。沒有《嘉年華》客觀平靜的克制,隻有刻意的渲染悲慘。軟弱的 ...
《蛟龍行動》真是昏招頻出。先是二到無窮大的保密宣發,後是于冬破防,折騰了一圈沒掀起什麼波瀾,片子反而成了炮灰,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蛟龍行動》的前作《紅海行動》裡非要加核原料那段,我國過去維和。然後直接搶走核原料,明晃晃地參與别國内 ...
金庸是談武俠跳不過的一座山,但總有人讓這座山不再被人向往。雖然現在的王晶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影響力不大,但透過他能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金庸武俠為何不受年輕人追捧了。小說作為文字時代的産物,在短劇短視頻大行其道的當下慢慢流失讀者,讓看書逐 ...
國漫巅峰
陳朵必須死嗎?是的,她的選擇、認同、認知、思想、自主行為、換位思考,這個世界與那個世界的割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注定了她的結局,正如寶兒姐所說倒黴呗,她第一次把籃球重重砸向地面,她的大哭是她的新生,她的向死而生是她的重生,其實陳朵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