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7.9
和奧爾米《米蘭心事》、《工作》類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異域風光的魅力-獨屬于意大利的街頭風情和城市景緻,也有着與之對應的人物内心氛圍和情感糾葛。精巧嚴密的情節同紀實性的風格完美融合,戲劇性以難以預料的方式恰到好處地蘊釀出。
和《火山邊緣之戀》的設定相似,一對有着間隙的夫妻來到異地旅居-甚至居所也挨着火山。接着以二人的矛盾為導引,拉開了各自遊覽的序幕。情感的脈絡同遊覽的線索彼此交織,二人彼此處在若即若離的微妙狀态,作為遊客又同意大利處于愛恨交加的關系。男女之間的張力不斷牽扯、藕斷絲連,就像《你那邊幾點》,在分離的邊緣中愛情得到強化和滋長。
結尾推向了一個大團圓式的合抱,其實早些收尾要更好,這比《戰争終了》雷乃式的平行剪輯下富于詩意和餘味的分離要貧乏太多了。(亦或是蔡明亮式結尾,情欲的冷淡疏離和寂寞)
或許因為我剛來意大利不久,許多體驗簡直如出一轍,不僅是經曆和見聞相似,而且情感和心理方面也極端真實。如慢條斯理的英語對連珠炮的意大利語的段落,以及被引領觀賞神話雕塑。
意大利的街景還是沒什麼變化,既有建築和雕塑的宏偉,也有其曆史積澱的地層。地下城讓我想到剛看的紀錄片《意大利的隐秘城市》,而地下墓穴也不是虛構的-比如“骸骨教堂”。在這座古城中一切都在自然且不可挽回地流逝和疏離,既看見了曆史的時間,也看到了個體的生命。
25.9.27投影儀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1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9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0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9
選角/表演 7.9
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評分:A-8.0首先,談談标題“1951年的歐洲”。一個時間-1951,标志着戰後重建期的末尾,戰争的問題已經被轉化至次要位置了,無論是羅西裡尼——在拍完“戰争三部曲”後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現實問題——還是其他人都開始從戰争的陰霾中離 ...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80周年紀念-兼評羅西裡尼“戰争三部曲”
公衆号圖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趕在今年此時才觀看羅西裡尼,實在是緣分和命運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現實主義運動開山之作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誕辰 ...
三部曲之末《德意志零年》-末日的獻祭評分:A-8.3背景-主題-叙事作為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以戰後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 ...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類型片與《聖弗朗西斯之花》
評分:B7.4中規中矩之作,與早期新現實主義-即便有所延續、并非背離-逐漸分道揚镳。很傳統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虛設的,情節的片面的、缺乏層遞與關聯呼應,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實融貫。(盡管比《黑水仙》這樣的好萊塢版類型片要好些)戲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評分:A-8.3背景、主題與叙事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家庭日常生活作為切口-甚至是一個孩子的遭遇-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