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電影,我終于理解它為何不賣座了。借用片中淩敏勸呂途做手術的話:韓導在開拍前已經知道了這部電影的“命運”,但他還是決定拍了,讓它成為了自己導演生命的重要組成。
也許它的确無法在商業化的電影院裡華麗綻放,但于我,它就是一個用心搖起的太陽,美得令人感動,溫暖觸抵心靈。
故事不必贅言,因為病患之苦是旁人無法切身體會的,講述再多也是隔靴搔癢。這部電影的價值在于看見——看見了那些被病症操弄着命運、卻無能為力的TA們。
TA們并非少數,其實也同數字無關,因為對TA們的每一個體而言,一旦病症成為生命道路的不速之客,就是100%的痛苦,早已自顧不暇,何關他人?
而電影恰恰展現了一對無望等待的患友從化敵為友,到抱團取暖、重拾幸福的過程。原本擔心故事會有寫實的沉重感,但沉重到了極緻,其實就都放下了,即便是被迫的。
我以為,淩敏和呂途相識相知中傳達的喜感,絕非刻意的“演”,而是真實的“妝”,這是倆人直面病症的铠甲,讓自己活得普通再普通點,最好能夠像身邊路人那樣示人,擁有再平凡不過的歡笑,其中滋味,冷暖自知。
電影尤為感動我的,是它的叙事克制——并沒有轉向《我不是藥神》那種叩問社會矛盾的邏輯,而是将症結的出口回歸到了人本身,畢竟病症萬千,是揮之不去的存在,真正的解藥在于我們找到面對命運的心态,看似無力、但更意味深長。
相比片中的重症群體,我以為,這部電影更值得每一個普通的健康人去看,哪怕一遍也好。因為,它拍出了我們總是會忽視的一個世俗真理——健康,才是浪漫的底色。
因為健康,萬物入眼,都能幻化成無盡的浪漫;而沒有健康,升起的太陽依然冰涼徹骨。影片落幕,留在我心中最多的就是兩人浪漫的畫面,那種快樂來之不易,那份幸福感無比真實。
健康時要不時搖醒自己:健康是稍縱即逝的,它比什麼都浪漫,比什麼都珍貴,比什麼都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