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淩晨,新的一個月。在經曆了沒那麼美好的昨天之後,再看這部電影,尤其看到結尾Adele穿着藍裙消失在街頭的長鏡頭,感覺自己自己被人打了一悶棍一樣。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可能更多的還是Adele的自我認同。我也在看完後終于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沒能那麼get到它:二人的愛更多是性愛的無比契合,但是從始至終我都沒有看到二人靈魂的一點交織——或許剛開始Emma被闖入gay bar的Adele身上青澀的稚嫩的氣質吸引,但這樣的吸引力很快轉變為了性上的吸引。兩個人似乎自始至終在兩個世界。無論是職業、愛好、家庭環境、朋友圈子都大相徑庭…兩處家庭的會面更是更讓人感到不适。藝術家和幼教老師,擠着檸檬汁的牡蛎和意大利面。

但我或許更能與Adele共情一些,無論是性取向上還是職業規劃上。我太明白那種身在一堆藝術家中的不自在了,也不理解為什麼人們天然地就認為她對自己的人生是缺少規劃的、是模糊的。至少當我看見她投身于教育事業中是滿足的、有收獲感的。為什麼愛抽象的事物、大談存在主義就是“對自身清醒而堅定”,為什麼和小朋友載歌載舞、享受着他們送來的花朵和親吻就是低人一等的呢…我真的很不喜歡人們對于Adele的輕視,甚至一些影評和電影裡Emma以及她父母的視角很相似,一樣讓人覺得刺痛。

對它的初印象是最好的朋友,一個看起來怯怯的但會給我無限力量與溫柔的女孩。她當時喜歡一個學藝術的學姐,現在想來那個學姐确實給過她一定的反饋。她微信名叫做infinite tenderness。

但Emma的感情真的算無限柔情嗎?在咖啡館的重逢是整部電影我感觸最深也是唯一哭了的一段。她的疏離她的抗拒她的邊界感,兩個人在兩個世界中,又是一次不在同一個空間的交流。事實上我覺得二人的感情太像異性戀的感情了…尤其是Adele在廚房忙活,給人一個個盛意大利面時,Emma躺在床上她卻需要收拾餐盤時…總而言之這種相處模式并不想燒女圖那樣平等(或是同性戀理想的模式),而且裡面的性愛更多的是男性視角(這點存疑,等我以後有經驗了或許會有更深的感觸hhh)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