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問題一目了然

《狐狸迷案》問題真不少,最受诟病的是兩起狐狸咬死人作案做法到頭來不做任何解釋,隻顧着營造驚悚難以自圓其說。另一大問題是人物關系複雜,這一點前期混亂交代不清,後面反倒是捋順了,但是人物一大謎團還是沒作出合理解釋,趙景白為何要寫匿名信陷害對他一往情深的吳佩玉。要知道吳佩玉與周會長家的命案無關,無需用她來頂罪。吳佩玉牽扯的命案與兩起狐狸迷案毫無關系。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不是因趙景白陷害,吳佩玉絕不會路徑小縣城與趙景白撞上,自然不會暴露趙景白秘密,那問題來了趙景白陷害吳佩雲意義何在呢?這是電影裡唯一不清不楚的人物關系,準确的說是吳佩玉與狐狸迷案的關系令人費解看的迷糊,隻能理解為電影主創人員為了凸顯電影主題情字,而舍掉合理性增設的無關人物。

而我認為這兩大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問題,在八十年代我國電影工作者亦步亦趨追随着剛傳入我國不久的偵探推理小說,在推理詭計構思上摸着石頭過河,簡單來說電影詭計不合格有大毛病。另有一種說法是本片改編自高羅佩的狄公案,由于我沒讀過狄公案小說及本片未注明改編自小說,關于這一點我暫不做評論。将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想想在八十年代各地出版社陸續發行國外偵探推理小說,著名的群衆出版社福爾摩斯探案集第一版是在1981年問世的,推理小說女王阿佳莎的著作則被多家出版社瓜分,日本推理小說借改革春風吹進國内,八十年代的電影工作者學習資料匮乏所學有限。在《狐狸迷案》上映的1988年電影工作者既要把驚悚懸疑呈現,又要給出合理解釋,實在是難為人,兩害相較取其輕,挨個沒有合理解釋的罵總要好過電影沒驚悚懸疑名不副實。

八十年代後期的中國懸疑電影已告别脫胎于反特電影的刑偵電影,開始走向純粹的懸疑推理電影,受限于國情沒有民間偵探此類電影不得已要回到民國乃至于古代本片便是如此,如果是建國後狐狸殺人總要有個說法。影片中狐狸殺人占其内容不足四分之一,主要内容并不在此,觀衆大可不必揪住問題不放,抛開問題去看電影會發現電影掌握到古典推理小說精髓。懸疑外皮之下是人,人又為情所困。《狐狸迷案》堪稱是我國電影經典推理懸疑電影。

...

狐狸殺人解釋電影隻能暗示

狐狸殺人最為合理解釋是黑狐舞曲。我的觀點是電影劇本可能有改動案件的解釋沒能拍出來。或是真是改編自高羅佩小說,裡面的封建迷信不可取。下面權且當我生搬硬套的解釋兩起命案皆是黑狐作祟,并非我過度解讀在影片中是有迹可循。

第一起命案發生在周家高牆深宅内,外人不知曉地形翻不進去,而傭人家人當晚都不曾見過外人闖入。死者死因劇警察局驗屍的确是被狐狸咬死的。真如縣長推理兇手是趙景白,他一介書生不會飛檐走壁如何翻過高牆進周宅行兇?又如何僞造狐狸咬死人?第二起小孔雀命案中趙景白是最重要的客人,一直是縣長不離左右陪伴。電影中是清清楚楚的演出來,到水榭觀燈再回到大廳,縣長是寸步不離,正因為如此縣長第一反應是吳佩玉殺了小孔雀,而沒有懷疑過趙景白趙景白在詩會從始至終是沒有機會作案。而小孔雀的死法與周家大學生同是一個兇手所為被狐狸咬死,那趙景白肯定也不是第一起案件兇手,除非他有同夥。有同夥隻能是吳佩玉,如此一來陷害吳佩玉莫不是讓她路徑此地幫他殺人滅口,可問題一目了然,小孔雀知道趙景白真相是在詩會上僅告訴吳佩玉一人,趙景白事先不知情如何做到未蔔先知提早陷害吳佩玉安排路徑此地呢?更何況吳佩玉也不是殺死小孔雀的兇手。

小孔雀一案中離被害者最近最有機會殺人的是吳佩玉這個不假,可一個弱女子如何徒手殺人又僞造狐狸咬死人呢?模仿狐狸牙的作案工具從何而來,她是押送的犯人除了身上衣服别無他物。最關鍵一點是在周家命案發生時,她可是警察押送途中尚未到達縣城。要說倆人分别作案,可趙景白在縣城中沒去私下見吳佩玉,倆人如何共謀呢?吳佩玉畢竟是犯人在縣長家作客必然有人盯着,趙景白身為即将上任的司法部長私下與犯人私會,逃不過縣長家衆多耳目。況且據吳佩玉回憶趙景白對她避之不及,又怎會主動上門呢?既然趙景白和吳佩玉都不是兇手,那兇手是誰其實電影一早就有暗示。周家大學生與小孔雀除了知道趙景白秘密這一個共同點,還有一個共同點黑狐舞曲,電影對此多有提及。電影開場是一尊黑狐雕像,竄入周家的黑影是一隻狐狸,在大學生屋内燈火也隻是映出大學生一個人影,如果是人所為,動手前燈火一瞬間會映出兩個人影,無疑電影語言在說殺人者狐狸也。小孔雀一案中能在人群中黑燈的一瞬間咬死人絕非人力可為,隻能是黑狐現身。縣長與局長調查出周家大學生借走黑狐舞曲案發前經常彈奏,小孔雀更是在詩會衆目睽睽之下跳了黑狐舞,兩人之死都與黑狐舞曲脫不了幹系。

那黑狐舞曲為何物呢?片中神箫李大發雷霆說黑狐舞曲是不祥舞曲演奏會惹一身晦氣,小胡紅曾說過是黑狐曲是她媽媽編寫的,據此推測黑狐舞曲是小胡紅媽媽哀怨之作,歌曲悲傷凄涼訴說着小胡紅媽媽與愛人分開的凄慘往事。恰好小胡紅帶着黑狐曲投身于黑狐觀,黑狐曲與黑狐有不解之緣,小胡紅受到黑狐觀庇護,黑狐舞曲變成了召喚黑狐保護的邪門舞曲。這也可能是高羅佩小說所寫的内容,需要讀過後驗證。一言以蔽之大學生與小孔雀皆是演奏黑狐舞曲引黑狐上身喪命,恰好倆人又都與趙景白有關,鬼怪看不着抓不住,不由得去抓趙景白。趙景白結局中沒說過自己殺人,自殺也不是贖罪赴死。如海法師所言不要攔着做善事,結合趙景白捧着女兒遺物跳崖,更像是說為十七年前的冤案負罪。至于吳佩玉攬下殺人罪名,縣長和局長都說她是替人定罪不足為信。從始至終趙景白與吳佩玉沒有承認過殺人。

...

趙景白自殺原因,電影中講的明明白白。在最後一次探望女兒時,真情流露對不起愛人對不起女兒,如今愛人已去,女兒為了保住他的前程自焚,他在世上已無牽挂,去另一個世界與家人團聚是歸宿,趙景白自殺與狐狸迷案毫無關系。反倒是吳佩玉很想為趙景白犧牲頂罪,這樣一來趙景白會虧欠她永遠想着她。至于周會長與如海法師,一無動機殺人,二無機會去殺人。子不語怪力亂神,即便是在八十年封建迷信的題材也不好拍,更重要的是講究科學邏輯的懸疑推理電影最後拍出個鬼怪作祟殺人來,這可比沒有案件解釋更加荒腔走闆失敗至極。

本片案件不可言明,人物複雜關系結局時已捋順,主要看點在一個情字上,下面談談人物談談人物的情。

周會長家

從整部電影來看周會長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他與十七年前冤案與當下狐狸迷案都無關。可以這麼說周家所有人都是電影用來營造驚悚懸疑效果的,對案件對于情不具有任何實際意義。周家命案是一個引子帶出黑狐舞曲僅此而已。開場的驚悚懸疑營造可謂是火力全開效果一步到位。江南水鄉古鎮深宅大學生離奇死亡,女傭突然發瘋呓語狐狸殺人,驚鴻一蹩周家大小姐,驚慌失措的周會長,嚴厲的管家,周家衆人構成一副詭異的圖畫令觀衆毛骨悚然。女傭所言狐狸精容易令人想到周家大小姐,案件如果不出周家門無非是上海大學生與小姐的愛情悲劇故事,再牽扯到周家不可告人的秘密。随着任千帆與楊局長出場查案,案件走出周家走向黑狐觀。令人意想不到周家到此退場謝幕。

到底是誰撕毀大學生所查資料,電影并未給出解答,縣長推理是趙景白。可如果是這樣,他又是如何殺害大學生的呢?這是電影緻命漏洞,我看倒是周會長能幹出這等事來,首先趙景白對大學生查冤案未必知情,知情人限于周家人,極有可能隻有周會長一人知道。其次周會長有動機,大學生被害後他怕惹火上身,主動去銷毀痕迹。至于周會長知不知道趙景白的秘密,我看是有猜測但不敢說更不敢去查,商人唯利是圖明哲保身,他沒理由去得罪達官貴人趙景白。

據局長調查周會長與大學生是父子,大學生與周會長千金是同父異母的兄妹,與小胡紅是異父同母的兄妹。周家命案更像是雷雨版的推理懸疑劇,可惜電影意不在此開頭周家命案随着主要人物出場戛然而止看得意猶未盡。

...

任千帆與楊局長神探搭檔

電影在任千帆與楊局長選角上别具一格,選用外形奸角的演員出演正直睿智的神探搭檔。這兩位演員外形十足的不像好人,縣長讓人想到僞君子漢奸特務,局長則是狐假虎威欺壓百姓的走狗。縣長與局長這對搭檔是推陳出新不同于觀衆常見的夥伴類型,屬實是等級森嚴的上下級工作關系。以縣長發号施令安排部署破案行動,局長唯命是從,但不是一味盲從在關鍵時刻會發表不同意見,在縣長認定吳佩玉是殺害小孔雀兇手時,局長敢于直言點醒縣長。倆人與其說是傳統的夥伴偵探搭檔,不如說是上下級官員更為恰當。這對官員搭檔比起性格鮮活特點突出的趙景白吳佩玉這對嫌疑人表演空間有限相形見绌,這與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情有關,縣長與局長在片中冷酷無情。

縣長與局長在狐狸迷案中恪盡職守秉公辦理不摻雜私人感情,案中人物與倆人沒有情,倆人像是古典俠義公案小說中的包青天與展昭式的人物。電影在選角上不能選擇外表氣宇軒昂的演員來搶去主角趙景白的風頭,出其不意選用外表一看不是好人的特型演員,外表與内在形成的反差,不僅不會搶戲,反而不會因表演空間不足黯淡失色,成功在片中占據一席之地。

倆人不是異于常人的神探,更不是當今主流的怪人神探,他們代表觀衆所思所想,辦案是循規蹈矩步步為營,他倆想到的也就是觀衆觀影時的推理。從電影角度看他倆是為觀衆提供一個介入案件的第一視角,而從案件來看,實話實說倆人對案件發展作用不大,無非是縣長舉辦詩會促成小孔雀被害這一點,可别忘了縣長是個人身份辦詩會,他是案件相關人等,而非是破案的偵探。最後逼死小胡紅趙景白的是如海法師,也許縣裡的工作人員先到一步小胡紅照樣會自焚保父,但這隻是如果。最多是縣長把揭開真相的對決場所卻意外成了趙景白跳崖自殺之地,留下解不開的謎。

...

癡情奇女子吳佩玉

吳佩玉是一個很好理解很單純的人物,她身上隻表現癡情。為了凸顯癡情犧牲了合理,這個人物有的地方是莫名其妙。對于她出現在小縣城的不合理,開頭我已述,這裡不再贅言。她出場不久通過一場回憶,撇清了與狐狸迷案關系。在回憶中趙景白對她是狠心斬情絲,沒有藕斷絲連,所以不可能找她做幫兇。趙景白對吳佩玉是既不愛她,也不恨她,更沒理由置她于死地。可在縣長家夜談中,縣長為吳佩玉求情,趙景白過激反應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最後縣長所說高發吳佩玉的匿名信筆迹與十七年前的匿名信一緻,說明趙景白是設計陷害吳佩玉,押送進京便于他制造冤案殺人滅口。這個推理有個緻命漏洞,便是吳佩玉并非尋常女子,乃是當時聞名天下的才女,她的案件轟動一時舉國上下關注。趙景白憑着一封子虛烏有的匿名信要把她處死談何容易,豈不是作繭自縛。根據縣長對案件的隻言片語,的确是殺了人,據此推理吳佩玉失手殺人,趙景白是知情者,甚至不能排除他就在現場的可能,出于身份敏感特殊,不得已寫信舉報,如此一來,他對縣長求情時怒不可遏的态度就好理解了,旁人不知真相胡亂推理,斷定吳佩玉無罪舉報人是真兇,任誰都會怒發沖冠。

吳佩玉與周家命案無關,但在小孔雀一案中是重要嫌疑人。她是除縣長與局長外知道小孔雀秘密的人,又是屍體第一發現者,她有動機卻沒能力殺人,前文已述不再啰嗦。詩會上她與趙景白身份地位懸殊,趙景白被縣長等人團團圍住,倆人是沒機會碰頭通風報信的,所以是狐狸迷案中無關無辜的人。電影重在用吳佩玉的癡情簡介表現出趙景白的愛情。她對趙景白的愛镌骨銘心甘願為他舍棄名譽甯願為他死。人非草木趙景白豈能不懂吳佩玉的這份愛,但他對吳佩玉的态度決絕一刀兩斷,因為他同樣是個用情專一的人。

...

狐狸迷案因趙景白悲情所生

趙景白用情至深與吳佩玉相比是有過之而不及,深到迷失心智犯下大惡。電影語言雖然一再試圖把趙景白塑造為大奸大惡之人,但就他證據确鑿的罪行,不過是十七年前匿名信一件而已。全片中他從頭到尾是個悲劇人物,愛人慘死女兒不知所蹤,就在父女即将團聚的前一刻女兒被逼死自焚,結局陪伴愛人女兒跳崖自殺,他的故事是一出人間悲劇慘絕人寰。可就是十七年前冤案也是模棱兩可,劇當事人如海法師回憶,當年他對冤案有所懷疑,架不住上級壓力局勢所迫下令殺了旅長全家。觀衆細想之下不難發現問題,屢立戰功的旅長會因為一封子虛烏有的匿名信被扳倒滿門抄斬嗎?極其不合理另有隐情。結合如海法師回憶來看,旅長一案無非是官場傾軋清除異己。匿名信不過是用來掩人耳目,幕後真兇便是如海法師的上級,心狠手辣斬草除根。趙景白寫匿名信的動機是為愛人女兒報仇,局長調查結果旅長打仗歸來發現五姨太奸情,五姨太跑回娘家生下小胡紅後上吊自殺,次年發生匿名信事件。把時間捋順後可以肯定趙景白情深成魔一命償一命,害的自己家破人亡也要讓旅長全家不得善終。我認為趙景白一生都不曾因害了旅長全家而良心不安,人之常情尤其是趙景白用情至深的人更是如此,生命财富罪惡是非都不及一個情字。正如他所言,他活着就是為了愛人與女兒。為何不當即公開,哪怕是在事發前夜,他要是堅持帶走小胡紅便能避免悲劇發生。趙景白隐忍其實很好理解,即将白日飛升能給女兒創造更好的生活補償多年來愧疚,何必忍不了一時。從結局來看趙景白為了女兒命都不要了,又怎會在乎榮華富貴。愛人死了女兒死了,他做官再大也毫無意義女,他活着隻為了愛人與女兒。

影片中的趙景白是個癡情情郎,對愛人一往情深拒絕吳佩玉,也是個好父親多年來一直在找小胡紅,找到後冒着暴露秘密的風險常去看望女兒,曾一度想立刻父女相認。在趙景白身上看不到惡,全是情,愛情和舐犢之情。他為妻女報仇何罪之有?殺死旅長全家的是入海法師,不是趙景白。趙景白激發不出觀衆的憎恨厭惡,反而是對他的同情憐憫。趙景白在影片中戲份不多,但狐狸迷案是圍繞着他展開,人物的過去和現在都展現在觀衆眼前。

...

黑狐與小胡紅

影片中小胡紅這條線索交代最為清晰。母親自殺後被賣到妓院,得黑狐觀道姑搭救收留。此後在黑狐觀中時常演奏黑狐曲,久而久之黑狐與黑狐曲中的哀怨融為一體。生活苦難磨砺出小胡紅一身烈性,她懂父親對她的愛,也明白父親身不由己苦衷,毅然決然自焚保父盡孝道。她的選擇看似極端偏激,其實是唯一解決辦法,她是趙景白十七年前冤案最重要的證據,隻有她一死了之父親才能安全脫身。

趙景白一家是悲情凄涼是時代宿命,電影明确交代十七年前是推翻封建滿清王朝時,她母親是封建包辦婚姻犧牲品,先與青梅竹馬的周會長分開,被旅長霸占做了五姨太,後與今生至愛相遇相識,不可自拔墜入愛河為旅長所不容威脅到趙景白生命,他願為愛舍去生命,隻有她一死旅長便沒有證據拿趙景白無可奈何。母女倆同是為最愛之人結束生命感天動地。趙景白勸小胡紅别走母親老路便是這個意思。趙景白的愛是有罪的,可小胡紅對爸爸的愛是無罪的,怨隻能怨她的出身為世俗所不容。

實事求是地講旅長在愛情方面不是什麼好東西,都娶了五個姨太太了,而且娶小胡紅的母親有霸占民女之嫌強行拆散一對青梅竹馬戀人,很可能是老夫少妻,這段婚姻從一開始注定以悲劇收場。從愛情方面看趙景白一生隻愛一人,愛人死後一直未婚他是個好人,而旅長則是不折不扣的壞人。這是電影刻畫人物的深度,古典推理小說的精髓通過案件看人性,故事不是黑白分明,也許受害者是罪有應得,而兇手令人同情。狐狸迷案中罪大惡極者就是看起來出家贖罪斬斷紅塵的僞君子如海法師。

...

狐狸迷案罪大惡極的兇手如海法師

狐狸迷案中一共死了四個人,前兩個是黑狐作祟不可言,小胡紅與趙景白是自殺,但他倆是被如海法師逼死的,如海法師是殺死小胡紅與趙景白的兇手!他更是十七年前殺死旅長一家的真兇!

趙景白以死明志不是僞君子真小人,反而是這位得道高僧如海法師詭異的言行舉止處處流露着虛僞。他本是十七年前負責處理旅長匿名信一案的将軍,明知有重大疑點,仍然執行上級命令。旅長冤案中他與趙景白是半斤對八兩,誰也别嫌誰髒。事後他說自己經受不住良心譴責剃發為僧,我看是他做賊心虛看到旅長下場,害怕秋後算賬溜之大吉。出家即是與過去的自己揮别,從此是如海和尚活在世上,可他則不然放下過去,十七年來執着于查冤案可見他眷戀紅塵,出家就是個幌子僞裝包裝成聖人君子,把自己從冤案中摘出來把責任罪孽全部推給趙景白。他所謂的正義之舉贖罪是歹毒逼死趙景白父女,他卻能潇灑轉身離去繼續做受人敬仰的高僧。事實上他的罪不比趙景白輕,既然趙景白要以死贖罪,如海法師但凡有一絲的贖罪之心,也該當場跳崖與過去徹底了斷,為十七年前的冤案徹底畫上句号。可他沒有,他貪圖生命,搶占道德制高點抨擊趙景白,把罪孽洗刷的一幹二淨,一副醜惡令人厭惡的小人嘴臉。

結局是如海法師設計用小胡紅的死逼死趙景白,就算是趙景白罪有應得死有餘辜,那無辜的小胡紅被逼死就是如海法師假借查案名義行兇殺人了。如果說是縣工作人員趕到,烈女小胡紅照樣會自焚保父,但兩者性質極大不同。縣工作人員是負責調查命案,他們去問小胡紅是職責所在,絕非有意逼死小胡紅,甚至有了縣長的叮囑小心辦事及人多力量大是有機會救下小胡紅避免悲劇發生。如海法師以什麼身份有什麼資格去逼問一個受苦受難的無辜女孩呢?以十七年前的将軍身份嗎?可不是他現如今是如海法師,即便是小胡紅與十七年前的案子無關,冤有頭債有主不該逼問。現在他是和尚,不是行俠仗義路見不平一聲吼的俠客,負責查案的是縣長與局長,隻有他倆有權利去審問小胡紅。他單槍匹馬不打招呼去找小胡紅,最後小胡紅走投無路一把火點燃黑狐觀,十七年前鑄成大錯的是他,十七年後一手制造人間慘劇的還是他。他為了從罪孽中解脫犧牲他人生命,用趙景白性命為自己贖罪,真乃醜惡至極罪不可恕!

無論如海法師如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找小胡紅,事實擺在眼前是他逼死的小胡紅是殺人兇手。甚至可以說小胡紅的死是他得償所願,他沒有絲毫的慈悲之心,無恥地用小胡紅自焚刺激逼死趙景白。影片中吳佩玉與趙景白皆是為了一個情字犯下大錯,那如海法師可就是完全為了自己,虛僞僞善不敢承認罪行,把罪全部推到趙景白身上是電影中唯一的惡人。

電影可圈可點

《狐狸迷案》案件沒有自圓其說是緻命弊病糊弄觀衆,可瑕不掩瑜在人物塑造上大獲成功,人物表裡不一有深度引人深思。這恰恰是以阿佳莎為代表的古典推理小說一大風格,通過離奇案件抽絲剝繭最終看到的真相是人與情。電影優缺點皆是十分突出,我猜測很可能是劇本在改變高羅佩小說時取舍不當,有待進一步考證。總之觀衆要是能忍受案件虎頭蛇尾,是會沉醉于電影的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