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刮進推理及武俠小說風,港台地區近水樓台先得月武俠影視作品進入大陸,一部《少林寺》就像那春天裡的一把火,武俠風潮熊熊燃燒。大陸作家率先踏足武俠小說,内地影人不甘落後在合拍學習香港電影之中逐漸探索摸索出内地風格的武俠電影,帶有香港武俠風卻有鮮明不同。其原因一方面是參與香港合拍的經驗積累,另一方面内地文藝工作者有着自身對武俠世界獨到理解,尤其是功夫動作設計即可理解為内地武俠電影起步摸索階段的粗糙,也可視為一個武俠電影時期的特色。本片主題不在于江湖打打殺殺,而在于廟堂之上故事背景大氣磅礴,武林高手不再是武林争霸,而是決定國家命運。
電影
影片開場光線昏暗不知是視頻不夠高清,還是當時受限于攝像技術器材黑夜戲總是拍的看不清。大臣手持遺诏宣布攝政王關乎社稷安危,從天而降蒙面黑衣人顯然一場暴風驟雨已然來臨。黑衣人得手半路殺出來京城總捕頭,一番看不清的打鬥中大俠死于暗器毒箭。轉場後便是總捕頭葬禮鐵中英亮相,前來吊唁的朝廷重臣陳大人講明波詭雲谲朝局五位攝政王候選王爺去端州,道明電影最大疑團誰是操控黑衣人的幕後黑手。開頭大臣是念出來遺诏寫的是濟州王,所以觀衆先把他的嫌疑排除,反過頭來黑手第一個要鏟除便是濟州王,因為他也知道遺诏内容。看到這裡觀衆看出與港片的不同,絕非争天下第一,似是古龍偵探武俠又似不是。我認為源于内地傳統文化熏陶下,電影人提到武俠目光很難放在市井。
鏡頭跟随陳大人話語來到五位王爺宴會上,載歌載舞有說有笑。傳統文藝歌舞表演那是内地電影拿手戲,場景雖簡陋歌舞欣賞别有韻味。葬禮的悲與宴會的喜形成鮮明反差也預示着結局。五位王爺的談話向觀衆交代出誰是文武雙全的賢王,誰又是禍害百姓的昏庸王爺。轉過天來王爺們狩獵,前面提到的賢王濟州王一展身手,觀衆心知肚明他要栽跟頭了。由于拍攝經驗不足,策馬奔騰沒拍出氣勢,反而是獵犬叼着兔子有點看頭,馬戲馴獸這一傳統文藝優勢在八九十年代影視作品中大放異彩。濟州王被一箭射死,接下來劇情推進十分突兀,莫名其妙冒出個白馬山莊,毫無鋪墊三位女俠與端州王恩怨。女俠帶人去重兵把守的王府劫獄,我是理解不了二位有勇無謀,并且如此離譜一根腦筋都不會動的女俠貫穿全片。劫獄這場戲漆黑一片觀衆看清全靠火把閃爍。王府豈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地方,正當女俠們要全軍覆沒之際,殺出來個蒙面人幫助女俠逃出王府。想必這蒙面人定是王府中人,不然如何對地形了如指掌!
端州王指認女俠為兇犯,觀衆怕是一時看的糊塗?電影女俠故事拍的沒開頭看得人莫名其妙,懸疑電影最忌諱情節交代不清不楚,更何況是這樣連說都懶得說。蒙面人三言兩語騙取女俠信任,這哪裡是闖蕩江湖的女俠客,明明是涉世未深的大家閨秀,觀衆看的氣不打一處來。配角總算亮相完畢,總該主角出馬探案了。鐵中英對陳大人說得明白,接受此案不為朝廷要為哥哥報血海深仇,目的決定人物結局。鐵中英連夜趕路中了歹人奸計免不了刀光劍影。這場武打戲比起前面兩場拍攝的光線充足,借助月光觀衆總算能看清一招一式。鐵中英始終站在月光中與陰暗處的壞人,構圖形成鮮明正邪對比頗有意境,關鍵時刻韓氏姐妹飛刀相助。王爺家将趕在鐵中英擒兇前殺人滅口。鐵中英一句你怎麼知道他們是白馬山莊的!彰顯名捕本色。鐵中英小廟遇襲是電影開頭小高潮,他一番簡單推理便推翻殺人者是韓氏姐妹。原來陳大人深藏不露早已看破不說破。相比女俠傻頭傻腦,鐵中英的推理及武功符合觀衆心中的偵探大俠形象,出場亮相赢得滿堂喝彩。
隔天洛陽王乘船逃回京城拍的胡鬧。小小一座白馬山莊竟然吓得堂堂王爺屁滾尿流不說了,最難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一葉扁舟三位女俠潇灑而至,王爺這邊不足十個護衛,這拍的不像是位高權重王爺,分明是一介富商雇了幾個保镖。蝦兵蟹将哪裡是女俠對手,鐵中英拍馬趕到結束這場鬧劇,蒙面人則趁亂一箭射死洛陽王。鐵中英人物形象十分明确,與其說是武功高強大俠客,不如說是心思缜密的捕頭偵探,現場勘查從射箭位置斷定兇手不是韓氏姐妹。通過鐵中英種種行為,觀衆早已猜出他與韓彩雲是青梅竹馬。五位王爺一下死了仨,汝南王怎麼死的,在鐵中英查案中一筆帶過。剩下兩位王爺,端州王臉譜化殘暴不仁的小人形象,長沙王一副正人君子形象。臉譜化人物的懸疑戲是小兒科的把戲,但在結局中命運弄人的妙用。強将手下無弱兵,倆王爺麾下各有武功高強的家将,黑衣人是誰觀衆看台詞多少心知肚明。長沙王這裡所言極是,不管韓氏姐妹是不是真兇,查案要從她們身上下手順藤摸瓜。
長沙王夜宿寺廟無疑是打着燈籠招呼韓氏姐妹自投羅網。出寺門前端州王大将周峰施展箭術向觀衆表明身份。實事求是本片從始至終不曾在焦點放在懸疑上,所以這段不應視為敗筆,反之凡是凸顯周峰謎團便是極其不合理的處理。各方人馬準備就緒大戰一觸即發,寺院夜戰高潮大戲。拍的比前面略顯明亮,鐵中英盯住蒙面人纏鬥在一起。韓氏姐妹腦子不好使但确實有兩下子,中了埋伏使出各種暗器看得人眼花缭亂。其中馬術特技是八九十年代大陸電影傑出的電影特技。經過寺廟一戰案情基本明了,幕後真兇為了潑天富貴極大權力,局中者迷鐵中英仍無法揪出真兇。依雲被亂箭射死,彩雲被鐵中英救出,端州王興師動衆問罪。之所以要将韓氏姐妹趕盡殺絕并認定鐵中英包庇兇手,原來王爺童年時期與鐵中英韓彩雲一共度過,看來其中必有隐情,隻不過電影未繼續講下去,這便解釋開頭王爺為何陷害白馬山莊。端州王強令周峰出手乍看令人摸不着頭腦,實則說明周峰所作所為不是端州王下令,指明他賣主求榮。周峰果然用左手擲箭無形之中證實他就是被打傷手臂的蒙面人。端州王真人不露相也有一身好功夫,長沙王指出目前疑點全指向端州王,這可難不住觀衆不信他會是蒙面人。
鐵中英當務之急是找到彩雲,正當彩雲準備相見之際,蒙面人殺到道出實情大打出手。涉及到韓氏姐妹的情節由于人物設定缺陷沒帶腦子處理都幼稚,大而化簡一閃而過進入到英雄救美。山洞内彩雲第一句話:你我不是同路人!方顯人物恢複理智。這段繼續前文交代白馬山莊與端州王血海深仇前因,話說回來了為何不在開頭講明省的觀衆看着迷糊呢?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兒女情長任君想象。深夜裡蒙面人向殿下請罪,蒙面人是誰黑影是誰觀衆心裡有數,但鐵中英要找到鐵證,在打鬥現場找到蒙面人遺落紅瓷瓶。長沙王布下天羅地網等着鐵中英,長沙王見到蒙面人驚慌失措,情急之下冒出一句你瘋了嗎!不打自招。 此蒙面人是彩雲假扮,我原以為是鐵中英棋高一着引蛇出洞,萬萬沒想到是彩雲自會滅亡魯莽送命的損招,倆人被打入大牢。彩雲假扮蒙面人圖什麼,除了詐出長沙王外,沒有鐵證怎麼扳倒王爺?匪夷所思的愚蠢。難道導演與編劇不食人間煙火,所以編出韓氏姐妹荒誕離奇的劇情來。惟有想到的理由是獄中鐵中英給觀衆表演火燒全身的電影特技。鐵中英不愧是鋼筋鐵骨的漢子,背部壓住火盆燒斷繩索,這是電影濃墨重彩的一筆,特技演員穿上防護服實打實的真人表演。八九十年代此類特技屢見不鮮,要真是為了一場特技犧牲劇情,真乃舍本逐末的敗筆。事到如今長沙王打的算盤,端州王豈能看不明白,五位王爺就剩他倆,長沙王要當攝政王,端州王必須死得明明白白。陳大人一直是深藏不露睿智形象破局的關鍵之人。端州王洞察周峰賣主求榮,如今能救他惟有陳大人。陳大人洞若觀火局勢不可收拾,所以冒死搭救鐵中英夫妻。周峰之心路人皆知,卻半路殺出放走鐵中英,不知作何道理?個人理解鐵中英彩雲活着,長沙王才能把殺死端州王罪名嫁禍于人。
拂曉風景如畫預示着邪不壓正。謝天謝地決戰前送走彩雲這個大累贅甩掉這個大包袱。鐵中英守株待兔與周峰生死決戰。他的一番推理不僅不精彩更站不住腳,單憑一個瓷瓶豈能給王爺定死罪,除非能生擒周峰拿到口供。片中兩位頂尖高手決戰一觸即發,我原以為這場戲是全片最高潮,其實不然武戲是最高潮的熱身暖場,生擒周峰後與長沙王對峙最為激動人心熱血澎湃。鐵中英不打無準備之戰 先下手為強除掉埋伏在附近的爪牙。決戰分為兩場戲,第一場你跑我追,第二場馬車特技及夕陽之下的寫意。我認為決戰拍的冗長,除了導演有意為之外,也有一定合理性。一方面鐵中英與周峰武功本不分伯仲,不過周峰做賊心虛氣勢上先輸了。另一方面周峰目的是逃跑,他一直在跑,鐵中英沒那麼容易逮住狡猾的狐狸。第一場拍的簡單傳統,點綴上特技演員從高空墜落表演。主要是演員出彩演技出神入化,演出鐵中英越戰越勇視死如歸的氣質,周峰則是膽戰心驚無心戀戰。第一場結尾勝負已分,周峰吓破膽如老鼠見了貓。
第二場馬車上的武打戲,十分明顯并非馬術表演,而是上難度的武打動作,但由于未表現出馬車飛馳的緊張驚險,達不到驚心動魄觀感無疑是敗筆。倆人墜車後我認為武打戲結束,從此刻起電影拍的是意境,不重實而寫意頗有看頭。這段戲鐵中英沒有任何武功招式就是王八拳拳拳到肉,每一擊都在宣洩一腔怒火,周峰毫無招架之力心理防線逐漸崩潰。他是被動挨打的一方,一次次掙紮一次次被打倒在地直到精疲力盡,鐵中英要抓活的,看周峰昏厥過去便背對着坐下喘口氣。接下來一幕想必觀衆有分歧,不免認為情節不嚴謹,我反而認為鏡頭語言升華寫意妙不可言。夕陽之中黃昏染盡大地,反派黑影舉起巨石走向英雄,鐵中英回眸堅定不移的眼神射出正義之光,周峰雙膝發軟攤倒在地,好一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風景畫。
黃昏後黑幕拉下長沙王派人屠戮鐵中英親人。陽光普照大地,王府内迎來案件最終審判。刀光劍影中鐵中英大義凜然押送周峰赴鴻門宴。不得不佩服老一代電影人的思想,畫面噴薄而出的英雄形象無聲勝有聲。長沙王面對證據确鑿,仍是我之前提出的問題,單憑毒藥瓶難以定罪,即便有周峰口供,長沙王指鹿為馬鐵中英無可奈何。放走女人跟孩子留下陳大人對于掌握主動權的王者十分合理,女人孩子構不成威脅,反而是陳大人尚有利用價值。這一連串大案牽扯到宗廟社稷是一場政治鬥争,證據看掌握在哪方手中充當何種政治工具罷了。總而言之比起傳統的俠公案小說本片增加懸疑推理是古裝推理偵探電影。論智謀稱王長沙王當之無愧,布局是環環相扣,雖然證據不能定罪,卻能落到端州王手裡要他的命,所以長沙王始終要毀滅證據,不落下緻命把柄。
孫秀可不是吃閑飯的廢物,前面為數不多的出場,與周峰的比試及對長沙王的不理解都變現出英雄被埋沒,為最後的壯烈犧牲做足鋪墊。孫秀是鐵骨铮铮的漢子,長沙王一直以來就他就不放心,大功告成後想必要堵住他的嘴。忠誠與正義兩難抉擇,孫秀毅然決然霸王自刎,既沒有背叛主子,又助鐵中英擊殺長沙王。孫秀這一人物極具深度,突破傳統常規的走狗爪牙臉譜人物,反轉為悲劇英雄給觀衆驚喜。由于前期孫秀有過鋪墊,所以鐵中英反敗為勝合情合理。
長沙王本來穩操勝券,終究敵不過天理昭昭。長沙王這一人物前期隐忍不發後期不可一世,演員演繹的入木三分。萬萬想不到無德無能的端州王坐享其成,他應允鐵中英功成身退,而陳大人的提醒觀衆心知肚明。至于原因前面也有交代,童年同村之仇及鐵中英不為他所用是個不大不小隐患。結局不走尋常路,到頭來奸詐小人當上攝政王,而無形之中助其上位的卻是正義大俠,可謂是天意弄人。悲劇結局是一代電影人的藝術追求。結合故事時代背景明朝時期,十分貼近官場黨争傾軋的曆史。陳大人一副文人傲骨,絲毫不遜于俠客,舍身取義是藝術表達,觀衆不必揪住細節不放。血染一片紅電影落幕,無言訴說鐵中英夫妻倆的結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結語
影片開頭叙事頗為混亂,前面流于武俠電影形式,以甩掉彩雲這個包袱累贅為分界線,電影高潮叠起從寫實升華為寫意,從商業武俠片回歸傳統文化的意境之美。總體而言本片秉持武俠電影特色,後期凸顯思想表達,無奈受限于武術指導動作戲乏善可陳,特技表演不足為奇。在大陸電影人踏足武俠電影領域不舍棄藝術思想追求的合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