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周年的下半場,這次是三個新故事+一個老故事。我在春季篇的評論裡就吐槽說,不如以後每次都重映一部舊作,沒想到本季還真是如此,不知道會不會成為新傳統。

本季的觀感尚可。前兩個故事給我感覺「就這」,第三個搞笑片還可以,最後一個老故事非常感人。我的評價是4>3>及格線>2>1。以下從劇本方面聊聊每個故事。


1、不停下來就無法存活的遊戲 「止まらなければ生きられないゲーム」

咱要不還是叫「123木頭人」吧。本作由韓國一個叫WEMAD的影視公司與世奇合作,編劇是韓國人,叫Ju Jin주진,是該公司的一位助理編劇。日本這邊來頭倒不小,導演是土方政人,世奇90年代的老導演,導過92冬《洞》(星新一的小說改編,很有意思)、94秋《出售回憶的男人》(25周年傑作篇翻拍了)、95春《戒指》、95秋《23歲的老人》等等。

但本作的劇情相當無聊。主角給人渣朋友做擔保,欠下一億元,為還債參加死亡遊戲。遊戲很簡單,聽到「123木頭人」,不管當時正在幹什麼,都必須停止30秒,否則就會原地暴斃,30名選手最終淘汰出一名勝者。主角先是在公司裡輕松拿下幾輪,後來遇到人渣朋友,差點被陷害并反殺,最後發現自己的女友也是玩家,并被她殺死。

類似的大逃殺故事,漫畫裡一抓一大把,比如韓劇《鱿魚遊戲》裡第一個故事就是123木頭人,還是抄的日漫《要聽神明的話》。我認為,現在大逃殺故事的看點無非就三個:設定、智鬥、人性。很可惜本作都拉完了,看了隻覺得小打小鬧、小家子氣。設定上,本作壓根就沒有解釋為什麼有這個遊戲,為什麼每一輪都必定有人被淘汰、動的人是怎麼死的、幕後黑手是誰,這些統統沒有解釋。甚至不願意整點像《鱿魚遊戲》或者《要聽神明的話》那樣的浮誇特效,整個遊戲就隻有一張小卡片邀請函和一個手機上的倒數頁面。智鬥方面,前半段男主在公司裡玩木頭人還和過家家一樣,直到與人渣朋友重逢,忽然就被告知這是一個淘汰賽,然後還特地寫了一段他仍輕信朋友,差點被殺,甚至手法簡單到就是把男主往馬路中間一推;他反殺也是因為剛好開始123木頭人,朋友失去平衡磕到後腦勺,簡直把觀衆當日本人耍。人性就更别提什麼人性了,男主從頭到尾都是懵的,放到《賭博默示錄》裡都活不過第一集。本作結尾的反轉是男主的女友也是玩家,可是她在此前的劇情裡僅出現了一回,是因發現了男主的擔保合同,來質問他并要求分手,順便引出了男主桃子過敏的伏筆;結果,結局就是她回家用桃子把男主捂死了,給我看的一愣一愣的。編劇可能就是想塑造一個單純的「惡女」形象?但她的人物動機與邏輯完全沒有闡明,好像真就隻是把廢物男友殺了換錢,感覺還挺厭女的。


2、你的博物館 「あなた博物館」

原創故事,腳本原野吉弘,世奇新人,去年冬天的《第1屆田中家父親選拔》也是他的作品,平平無奇。

又是一個女主實慘的故事。講一對小情侶開車在山裡迷路,誤入一個博物館,裡面居然陳列了女主小時候的物品和她的人生軌迹,以及她和男主在咖啡店的偶遇與戀愛經曆。她以為這是男主設計的求婚環節,結果越看越不對勁,下一個展館居然是她的曆任前任,以及男主的曆任前任。原來男主stk她很久了,偶遇完全是裝出來的,而且他還是個變态殺人狂,把每個前任都殺了。女主逃出博物館,發現這一切都是她的死前走馬燈,她在下車後就被男主捅了。沒了。

看得我滿臉問号。我不禁要問,既然這是女主的死前走馬燈,裡面關于男主的展廳是哪來的?她是怎麼知道男主的前任們是誰,以及她們都死了的?如果硬要圓說是現實中男主殺她以前說的,那在走馬燈博物館裡甚至有個小問答,問她和男主知不知道對方有幾個前任,她不知道,男主卻對答如流,以此來引出男主早就在跟蹤她了——邏輯呢?

看本作的開頭,我就想到世奇14春的《最後的電影》,講的是女主是導演,在街上被鋼筋砸死後在電影院裡醒來,觀看自己的人生走馬燈,結果覺得這片子剪得實在太爛了,于是自己上手剪。當時我還在想,不會反轉是這倆人早就出車禍死了吧,沒想到還真是。可能更差一點,女主完全是受害者。影視劇裡這種走馬燈的創意實在太多了,把電影院換成博物館實在是換湯不換藥,還換出bug來了。本作唯一可圈可點的地方是道具做得真的很用心:展品、照片、立牌、時間線等等,有這個錢和時間,寫個好點的劇本不行嗎……


3、七樓戰争 「七階闘争」

原作是三崎亜記的同名小說,收錄在2009年出版的《廃墟建築士》中。這個老哥的《鄰鎮戰争》和《消失的城鎮》都有中譯,可惜本作的原文沒有,看來比較擅長在城市背景中寫奇幻題材的諷刺小說。負責TV腳本的是相馬光,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世奇的老面孔了,很擅長做噱頭十足的脫線搞笑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4冬的《啊祖國》也是由他負責改編星新一的原作。這兩部作品還挺像的,期待相馬光能扛起政治諷刺題材的大旗。

本作的主角是個公司職員大叔,一天回家,被告知自己住的七樓要拆除,因為政府數據顯示很多犯罪都發生在七樓。男主問政府職員咋拆,他們拿出個圖紙說用炸藥炸了,上面一層會整體掉下來。一本正經地搞笑。男主沒意見,但也沒立刻答應搬家。他回到公司,意外得知美女同事也住七樓,而且她是堅定的七樓保衛派。男主想讨好她,沒想到真被她帶去了保衛派團體集會。這倆人的互動讓我想到92年4月的《尋找佐藤》,男主加入了一個全姓佐藤的社團,認識了美女,結果她是鈴木社派來的間諜。看本作時,我還在想女主會不會也是其他樓層的間諜,但結尾沒啥她的戲份,有些可惜。

回到劇情,男主在參加反對派活動的過程中逐漸認同了他們的價值觀。但随着頭目被捕,政府姿态強硬,同時男主發現女主對他隻有純粹的革命友誼,最後妥協搬離七樓。然而所有七樓都被消除以後,民衆發現犯罪率并沒有降低,因此開始反省。女主辭職消失,男主則重新戴上「七樓」的頭巾,将自己的樓層改為七樓。

我把本作理解為對少數族裔的政治隐喻。少數族裔被政客視作高犯罪率的替罪羊,合理化驅逐甚至清洗運動,但當運動結束後,社會問題未能迎來改善,割裂反而加劇。本作中間男主參與社運的情節其實很有意思,他們一群人去把大樓的其他樓層銘牌換成七樓,因為「剛出生的公寓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幾樓,從現在起我們要讓它深信自己就是七樓」。身份是一個标簽,人賦予其意義與歸屬感。男主從一個天真的同情派,逐漸認同自己的标簽,變成了社運分子。但面對強權,他還是選擇了自保,當革命夥伴一個個被捕、被人肉,女主說「這種時刻才要戰鬥!」男主卻說「現在應該先忍耐」,反對派内部的分歧産生,并自然走向瓦解。

臨近驅逐,兩人最後一次在七樓看風景,男主質問:「你為什麼那麼執着于七樓?隻要搬走就不會痛苦了不是嗎?」顯然男主沒有完全認同自己的政治身份,對他而言,這隻是一個選擇。但對一些人來說并非如此,但女主回答:「就算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地方,對某些人來說也是無法取代的。我從出生起就住在七樓,七樓就像我的家人。」這又讓我想到一些地方保護運動,比如反對建水壩、強制拆遷,甚至反殖民。貧民窟犯罪率居高不下,就應該拆除貧民窟麼?但原作此處立刻消解了嚴肅性,面對男主的深情表白,女主隻是喊了他一聲「同志」,兩人分道揚镳。女主與七樓共存亡犧牲,男主則妥協搬去十樓。公司的科長輕飄飄地說:“沒必要那麼激動吧,七樓不就是一個數字麼?”男主回怼:“如果數據表明全國科長的犯罪率很高,你怎麼辦?下一個目标可能就是你了哦。”令我想起經典名言“起初納粹抓共産黨時,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産黨……”

總之我很喜歡本作,在相當高的完成度與搞笑脫線的演出之下,又有着嚴肅的内核,是非常合格的喜劇,原作和電視改編都做得很棒。挺好奇豆瓣網友怎麼看待這一作,反正我覺得比起粗暴懶政,本作對革命者的刻畫更加精彩。


4、生日快樂我的家 「ハッピーバースデー・ツー・マイホーム」

怎麼那麼長一串假名(。本作首映于1991年12月26日,是和曠世名作《23分鐘的奇迹》一起播的。腳本君塚良一,在世奇的作品不少,例如96春《怪我》、03年電影篇《攜帯忠臣蔵》、04秋《開門》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重映最開始的那段獨白是新加的,原來是一段音樂,不知道為啥改了。順帶一提,本次的四個故事都是由蓜島邦明擔任音樂,就是寫世奇主題曲的那位,他的光碟今年也發售了,可能他是覺得原來的音樂不好聽吧(。

評價老番總會加點情懷分,但本作看得我着實感動,樸實的家庭和解劇。男主是公司職員,妻子是家庭主婦,生孩子以後,二人在東京的遠郊買了房子,雖然辛苦但日子充實。男主和已故的父親有矛盾,一日翻出父親的寫生簿,驚訝地發現他曾經畫過這幢房子。後來男主的姐姐送來一張桌子,是他家以前用的。男主坐到以前父親的位置上,發現自己兒時因生父親氣而劃的一道痕,而這道痕也成為了他心中的芥蒂。男主邀請同事們來家做客,所有人都鴿了他,但他卻發現自己的父親就在門外。他把桌子搬了出去,讓父親坐在原本的位置上,兩人談話後和解,父親其實從來沒有怪他,而男主在自己成為父親以後才理解了父親的辛苦和寂寞。

真的,樸實無華的家庭溫情劇,但老日劇的寫法就是讓人感動,克制又深沉。我把開頭男主發現的寫生理解為父親在生前就來過這裡,穿越時空見到了當下的男主,不然其實無法解釋為什麼男主的妻子和女兒也能看見他。但無論是穿越時空還是真的見鬼,這一部分都沒有交代得很清楚。這讓我想到17春《妻子的記憶》,也是超感人的家庭溫情劇,就是直說妻子的身影是男主的幻覺了。


總之,本季的前兩個故事讓我覺得很爛,但後兩個故事又挽回了一點,總體我給合格。支持世奇以後每集都重播一個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