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安娜的情欲》完成了帶有後現代角色觀意味的實踐。雖然影片早于該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末崛起之前,然而意外的是,在觀影過程中該理論的魅力在我眼中得到了數次印證。

減少語言的解碼,台詞構成故事但不能構成角色…重視角色本身的符号化(借用演員的自我消解和自我吸收後完成内外互滲的角色塑造),與此同時角色戲裡戲外的曆史厚度也變得更加重要并有利于真實*。

四位演員的幕後采訪有意将他們引向更主動和激發創造性的角色诠釋;采訪被編入文本也作為幫助觀衆體認和想象的表演注解。

在這個需要人物在不斷的互動中剖析自我和他者的“内向”故事裡,這一功能性十足的形式策略在緻力于文本表達的完整度上無疑是絕佳的。

...
Bibi這段說得真好

Max在幕後提到:“作為一個演員最難的就是在缺少台詞時如何表達這種感受” ,他或許無意地證明了,這種需要不斷消解、轉化和吸收由環境與角色群所構成的開放場域裡的動态因素的角色塑造,确實是極有挑戰性的任務。我不認為這是每一個演員都會意識到并去追求的事情,而伯格曼隻是将它搬上了銀幕。正如前文所說,這至少是有必然價值的動作。

...
壓迫

*栗峥:“後現代角色觀”,載《電影藝術》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