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0

張藝謀導演的基本功力還是在的,寥寥幾筆就構建出蕭瑟肅殺的氣氛。開場一個俯拍降落傘鏡頭,我以為我來到了歐洲文藝片。攝影師出身,鏡頭語言、打光絕對一流。内景大量的黃,外景大量的藍,再加上連綿不斷的暴雪的白,以及自帶霓虹色的哈爾濱,共同締造出一幅外表溫和内心卻暗流湧動的古典油畫。

與畫面相比,叙事層面就差了一大截。

張藝謀應該是想玩一個雙線甚至多線叙事,但不知道是劇本編排問題還是怕搞太複雜崩掉,這兩組三波(張憲臣被捕後)一直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台,一組和二組始終沒有聯系起來。聯系不緊密,就無法營造文戲上的緊張感,那就隻能靠動作戲往回拉。

除此之外,中心事件始終不夠明确。電影一開頭就給出了主線:營救王子陽、破獲日軍陰謀,支線應當是張憲臣找孩子,和中間加入的周乙暗中相助。結果電影叙事叙到了一半(張憲臣被捕)仿佛忘了自己本來的任務,此後的重心全部偏移到周乙的身份以及二組的脫逃上。拯救王子陽隻給了結尾的一幕,仿佛為了給一臉懵逼的觀衆一個交代,便草草收尾,至于小蘭怎麼找到的王子陽、周乙後續身份有無危險、王郁脫身後有沒有再次參與任務,全然無了交代,花兩個小時隻為了看二組逃出生天,這是很不令我滿意的。

在《懸崖之上》中,張藝謀導演在對情緒的把控中可以說堪稱糟糕了。當故事進展到周乙逃過一劫,老金被當成卧底之時,故事已經進展到了最後的大高潮階段。而當我看到血肉模糊的老金被架到審訊室、并最終擡上刑場之時,我心中絲毫沒有替周乙松一口氣,我反而感到了一種發自内心的幽默。其他觀衆也感受到了我所感覺的幽默,大家不約而同地發出了笑聲,電影院充滿了看黑色喜劇似的快活的氣氛,全然忘卻了跟随老金一同被槍斃的還有這位甯死不屈的張憲臣。電影的第一主角、最用力刻劃的一個人、承載最大懸疑與悲劇情節的一個人就這樣極其草率地作為一個配角落幕了。而在此之後,張藝謀導演如神來之筆般地加入了周乙對小蘭的也是對觀衆的猛灌雞湯與強行升華,周乙與小蘭根本無法承載這種深沉的情感。以及一段對我來看毫無作用的周乙鋤奸彩蛋。

這電影的結尾就像什麼呢?這就好比在裝飾豪華的大酒店享受總統級别歡迎的我,坐在巨大的實木餐桌擺弄着貴重的象牙筷子與銀質刀叉聽西裝筆挺的服務生講完複雜的用餐禮儀之後你給我端上倆燒餅一碗豆汁兒告訴我:你吃飯得快樂,做人要有希望。這都哪跟哪啊?

幾個小bug就不用贅述了,張憲臣換火車票小蘭亂跑,差點交代在那; 張憲臣看見個孩子就下車直接被捕; 老金煙瘾大發出去抽煙張憲臣差點越獄; 周乙亮明身份之後直接冒險突進,就差開槍殺科長了。(說一下于和偉這個演員真好,但角色真不行,開場我見到他第一面就尋思這像個好人,果然是卧底,前半段全等他啥時候亮身份呢)。

再說說選角和演員吧。

這老幾位演技是真沒話說,尤其是張譯和于和偉,基本代表了中年男演員的最高水準,幾個配角也出色發揮。如果說這部片子有什麼為數不多的亮點,那可能就在于此了。至于劉浩存…看得出來張藝謀是真想捧她,甚至你說這電影就是為她拍的我也同意,劉浩存倒也不是不争氣,隻是這個台詞功底是在太差,基本到了一張口我就出戲的程度,情緒表達也差了一大截,稚氣和生澀完完全全地保留在身上,高情商叫未來可期,低情商叫現在真不行。

這電影放在别的導演上挺好,放在張藝謀身上,還不夠好。回到我的大飯店比喻,雖然最後上了一碗豆汁,但畢竟之前的待遇不是幻影,紮實的畫面、緊張的氛圍以及那場飙車戲還是實實在在地令我沉浸。綜合我家鄉哈爾濱濾鏡,給個7.5吧。

看完電影我去吃了頓飯,烤盤,很好吃。邊吃邊回味這部電影,不知為何,越想,越想不起來講了什麼,越感受,越感受不到什麼觸動,可能是食物太好吃了吧……不然還能因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