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影像訴說禁忌的本質,那便深刻地體現在突破禁忌這個行為本身上:禁忌,它為個體帶來了一份可被稱為“平靜”的能量,控制其于一個理性的世界,同時又彰顯了另一份可被稱為“恐懼”的力量,将個體抛向非理性的漩渦。
那麼禁忌,就隻是給予聖潔與堕落一個可以被我們理解和觀察的形象,伴随着一陣反思後,要麼将禁忌認作虛僞去反對它的存在,要麼将禁忌認作信條與規則去承認它不可或缺。進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一種莫名的力量要求我們視前者為堕落,而将後者認作為聖潔,那麼,禁忌中出現了禁忌,堕落與聖潔中也出現了堕落與聖潔。
說回電影本身,這部電影一點也不客觀,甚至極端到了一定的程度,極端到影響了我對于内容真實性的判斷,進而完全消解了我對影片中角色的道德批判,這就是這部電影與其他叛逆少年題材電影所存在的一處明顯不同。
哈莫尼科林創造出一個道德與倫理同時真空的影像世界,将裡面的所有角色都指向一種生存狀态:一種被嘲笑、定義、唾棄的生活。并且戲谑地把這個常常被稱為“醜陋”的狀态毫不張揚地以常常被稱為“高雅”的形式展現。他就像是一個願意把人人都唾棄的垃圾用手拿起來端詳的人。“腐爛的人”,又怎不亦如是?
那些腐爛的人在變質的瞬間就已經被人們丢棄并視作垃圾了,在他們完全腐爛之前,營養再也無法被吸收了,哈莫尼科林觀察了這個腐爛的過程并且發現了那些他們僅存的,但又無法完全由自身訴說的美。
最後,我聯想到了另一個問題:美到底來源于何處?一個可以被人們稱作為“美”的對象,它顯現出來的這種美感,是源自于這個對象本身,還是源自于人們所擁有的一顆愛美之心?亦或是說美僅僅隻是被階級、意識形态強加定義而使得人們被迫相信它是“美”的?這個問題真的可以得到統一的解答嗎?并且人們真的可以得出絕對自洽的解答嗎?
哈莫尼科林&約翰沃特斯:“聖潔與堕落”&“美麗與醜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最近幾年出現了“對”與“不對”的怪圈,一件事情總是習慣于站在正反雙方争執個不停,而逐漸丢失了中間地帶。比如“事業腦”or“愛情腦”哪個更好的?讀研還是工作哪個更佳?往往都會得到很多非此即彼的答案。。。随着意識形态的變化,逐漸将重視自 ...
中國早期的民族電影工業“國産電影運動”:1、制片機構的勃興。至1926年底,全國共179家制片公司,僅上海一地便有142家;2、影片年産量的扶搖直上。3、影院建設。至1926年底,全國影院156家,其中上海39家:4、電影教育。至1 ...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主要被理解為以女性體驗為起源和動機的社會理論、政治運動。70年代初,随着世界人權運動的發展,女權運動與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也開始萌動。1971年,幾部頗具女性意識的紀錄片得以公映,标志着第一代女性主義紀錄片的誕生。1972- ...
維姆文德斯&柏林蒼穹下&新德國電影
“我完全拒斥故事,因為在我看來,它們除了帶來謊言,别無所有。而最大的謊言就是故事總是表現出事實上并不存在的一緻性。然而,因為我們對這些謊言的需求又是如此強烈,以至于與它們戰鬥并把沒有故事的一連串影像組合在一起,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故事 ...
新好萊塢
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社會處于一系列嚴酷的社會現實:謀殺叢起、越南戰争、民權運動、經濟衰退、政治危機等等。好萊塢電影的命運也随着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了變化。“反壟斷法”出台針對“八大電影公司”的市場壟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