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是我列在侯孝贤的影片清单中,反复观看,早就想写的片子。艺伎回忆录是最近因为看完杨紫琼的瞬息全宇宙和剑雨,决定拔草的片子,只是没想到,这根草,真的拔掉了。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电影是一门影像的艺术,“好看”的电影足以满足我的观看需求了,但有时候我又会变得很苛刻,比如现在。看美丽的画面,摄影和绘画同样可以实现,但影像流转创造出的故事,仍然还是支撑电影成为一部好电影的灵魂所在。柏邦妮大概说过这样一句话:看电影不是看一锅饭,不需要粒粒分明去掰扯每一颗米,而是感受这锅米煮成什么样的粥。但至少,米首先要没什么问题,不然火候再好,煮的时间把握再怎么精确,也出不了一碗好粥,或者我想喝的粥。这两部电影,都是风月场上的故事,都承载着东方文化,都是拍的很“好看”的故事,但,海上花在故事层面上比艺伎回忆录要惹我喜爱更多。珠玉在前是其中一个原因,也实在因为艺伎回忆录瑜不掩瑕。这样的论断,是我的思绪几经翻覆后,才得出来的,绝对不是因为海上花更符合中式东方审美,而我刚好是中国人这么简单的原因。便值得记下。

笔法

起初,我只以为,两部电影观感不同的原因,来自于笔法。海上花是不断白描的铺陈,艺伎回忆录是浓墨重彩的渲染。海上花是水墨山水散点透视的构图,艺伎回忆录是西方肖像焦点构图的不断深化。风乍起,海面涟漪皱起,无数浪花在海面上翻腾起伏,归于沉寂,消逝。我们在海上花中,以长三书寓为镜头,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双性维度的女性形象:为爱周旋的沈小红,精明算计的黄翠凤,四平八稳的周双珠,心狠洒脱的周双玉,他们的命运彼此交织又相互独立,不偏不倚的走向自己遵循的那根命脉,头也不回。细想艺伎回忆录的故事,导演或许也是有多线性叙事的初衷的。早期祇园的头牌,初桃和真美羽,后一起入置屋的小百合和小南瓜,他们有各自的性格底色,也有不同的命运,但却在故事中,所有的性格展现只为了塑造小百合而存在,推动小百合的命运而存在。大剧情的走向本身倒也没什么大问题,问题出在,当小百合的命运朝着“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接近你”的方向走去,遮羞的外衣脱下,背后男性面孔昭然若揭,和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充满的了男性视角对于女性忠贞不渝的幻想。传统男性叙事下的傲慢,让这一切触礁翻船。

爱 如果你是一个局外人,你能想到的风月场上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等待被救风尘的对象或是附庸风雅的小情小爱?罗萌在《海上花列传》的空间表述一文中说——“妓院”被当作象征现代城市精神的典型空间予以表现,体现出一种关于“罪恶”和“魅惑”的辩证表述,一方面,它象征了道德沦丧,利欲熏心,挥霍无度;另一方面,它又意味着随心所欲的生活享受,以及幻若仙境的爱情经历。“罪恶”和“魅惑”是我们作为局外人对于风月场最直接的评价吧。可如何来以“正义”之姿描述“罪恶”和“魅惑”的爱呢?变身为局内人视角,阐释特殊空间下人的复杂性,爱的复杂性,为自己的“罪恶”和“魅惑”正名,这是再自然不过的思路。海上花的故事,让人感到了来自局内人的讲述:镜头的摇移,空间的缔造,语言的散漫,质感真实,甚至真实到已然贴近日常。而艺伎的故事,企图用回忆录的形式造成局内人讲述的错觉,实则没有逃开局外人对女性,尤其是风月场中女性的刻板印象。抬眸即心动,瞬间即永恒,奉献与牺牲,隐忍与暴走,形象被塑造得寡淡而充满了套路。如此便显得华美有余,真实不足了。 海上花中的爱情,着墨不多,是风情场上的例外,是海上脆弱的、被席卷的落花,是淹没在深海中无数浪花悲剧缩影,没有那么波涛汹涌,但也蔚为壮观。而艺伎回忆录里面的爱,同他想展示的艺伎这个职业一样,被捧成了高高在上的“艺术品”。可,爱,不管平凡与否,不应该是艺术品般闪亮才对么,哪里出了问题呢。这里需要理清其实有两个概念,艺术的尊贵而闪亮,从来不是因为她高高在上;艺术,也从来都不是被人为捧出来的。爱情被我们津津乐道,是因为她本和生活交融在一起,但很多爱情电影的翻车,都是因为,创作者太想追捧、塑造,或者说手法不娴熟,雕琢痕迹太重,血肉之后露出了只为抬高价值的残酷骨架。为爱情和性披上艺术的外套,让她更“拿的出手”的做法其实反而是看不起的表现,再加上,最具艺术气质的爱,不是精致单调的,而是日常又矛盾的。所以艺伎回忆录塑造的爱,在我看来,也失败了。米兰·昆德拉说,同情不是居高临下,不是隔岸观火,而是感同身受。只有平视而非俯视的创作眼光才能超越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深入人物内心。当我们讲述风月场上的爱情时,如何处理“罪恶”和“魅惑”的大众印象,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但处理的过程中避免因为同情而造成的俯视,又是一件更难的事儿。 文化 艺伎回忆录,美国导演请了一票优秀的中国演员演绎日本文化,这样的操作,一开始我也是感受到被西方接纳,甚至作为中国人去演绎日本文化的骄傲。但后来仔细想,这里面本身就带着西方对东方文化的高傲姿态,自认为东方文化是一整块一口可以吃下的大蛋糕。艺伎和先生,对风月场中女性(极少男性)高级的定义,从卖艺不卖身,变为在现实中,只是卖给谁,价格几何的问题。男性想粉饰自己的买,女性想粉饰自己的卖,反而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让人看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掩耳盗铃之嫌。妓与伎,只在字形上粉饰其中对女性的偏见,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活的艺术品的艺妓却在影片大段时间里,操纵着自己初夜的竞价,赢得社会各色男性角色的认可。男爵也好,螃蟹医生也好,还是最正面的会长这个角色也好,都没有差别。真正艺术性的舞蹈、茶艺等等却少有展示,艺伎回忆录的片名改成小百合回忆录可能更加合适。情色买卖本不应该美化成艺术。所以两部影片中的艺术,应该朝着国家特殊时代下的文化去塑造,长三书寓所谕示的多元化海派文化,祗园所谕示的昭和时代凄美复古的日本文化。本是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文化,本来可以塑造出的两件色泽质感截然不同的影像艺术,但艺伎回忆录却可惜了。翻看艺伎回忆录导演罗伯·马歇尔的片单,不难发现,也许,他对文化艺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比对文化艺术本身的价值,要感兴趣的多。 艺伎回忆录是可惜的,好的演员,好的摄影,好的题材,却煮出了一锅差强人意的粥。好电影的剧本是需要花时间打磨的,所以,我现在挖电影,很大一个分支就是去寻找一些由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艺伎回忆录也是基于阿瑟-高顿的小说改编,但电影海上花站在海上花列传故事蓝本之上,两者高度是有天渊之别的。毕竟小说海上花列传被授予的继《红楼梦》百年之后的又一高峰、独具地域的神味的清之狭邪小说、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等等头衔,绝不是空穴来风。如果要把海上花电影和小说相比的话,故事层面上又会暴露出他所不及的部分,但影像所能触及,电影的商业属性所限,侯导展示出的技艺也足够令我叹为观止了。全片提及海上花时都没有说我中意的演员梁朝伟,是因为这部电影中他塑造的角色王老爷,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确实不算排的上名号的存在,甚至就说在这部影片的角色塑造中,也不算顶好的,这样说来有踩他的嫌疑,但其实就是没必要硬找存在感又为他实觉遗憾。这种遗憾和我从艺伎回忆录这部电影中感受到的遗憾,又是一样的。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电影分享和短片小故事,欢迎关注我和朋友L一起打理的公主号 Lits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