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部剧,讲牡丹,是国色天香的花朵牡丹,也是聪慧坚强的女子牡丹(何惟芳)。

...

牡丹并不是一种娇气的植物,它适应性强,耐寒,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抗病能力强,这与女主牡丹何其相似。

唐代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浪漫蓬勃的女性价值观,使得牡丹这样的女子可以在历经磨难后寻到自己的根本和价值。

...

而此次我想讲的并不是牡丹那样的主人公,而是另一位女子,牡丹的好伙伴~秦胜意。

...

剧中有一首歌,极其令人动容。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昔日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这首歌绝大部分内容(“玉颜随年变”之前的部分)出自于魏晋·傅玄的《豫章行苦相篇》,此诗主要描述遭到遗弃的女子的“苦相”,对传统社会中女子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这首歌响起于胜意自刎之时,正是秦胜意的同人曲。

...

秦胜意是一朵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花,营养不良,根系孱弱,虽然后经牡丹拯救被移植到了宽敞的花盆里,受到了滋养,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是她的根茎太病弱,而令她下坠的力量太过强大,她的父兄爹娘,她的丈夫,都无时无刻不在蚕食她的精神和血肉。

她的世界很小,心愿也很小,胜意这名字终究还是太大了。

在那个时代,女子如一杯盏,执杯碎盏的是男尊女卑的世道。

她所追求的不过是觅一良人,相夫教子,过上安稳平凡的生活。这不是伦理纲常,这只是正常的人性追求而已。

...

但就是这点平凡的追求,她也无法如愿,最终只能成为这世道的刀下鬼。

秦胜意过于自卑,注定了她的结局悲惨。她的自卑是一种煎熬的内耗,她不断地贬低自己看轻自己,当牡丹身边朋友逐渐多起来的时候,那种因自卑而产生的被抛弃的无助感又回来了,使得她不慎落入了王擎的陷阱,差点害死牡丹。

...

但我们应注意到,秦胜意与《甄嬛传》里那个专注害姐妹的安陵容不同。两人虽都自卑,都敏感脆弱因朋友吃醋,但安陵容在心理受到打击后选择了主动伤人,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而秦胜意不过是被坏人利用罢了,而她在意识到错误后更是及时补救,向牡丹道歉,并不惜与王擎同归于尽。

...

秦胜意代表了觉醒后却无力挣脱旧制度的女性,演员选的特别好,秀丽娴静,演的也特别好。

...

想想从古至今的女子,虽各自有各自的不幸,但有几人能活成何惟芳?有几人能冲破阻挠,走出院墙,走出庙堂,走出深宅,走向自己的郎朗天地,有几人能真正具备在黑夜里策马独行的勇气和力量?

...

何惟芳说:“天下女子,谋生亦谋立身,不负事业不负此生,才是真正的国色流光,芳华绽放。”

真正强大如何惟芳并无几人,大部分人依然会在不公的体制下,会在社会舆论中,会在自我的牵绊纠结里,随波逐流度过一生。而像秦胜意这种被千万个黑暗力量拖拽多时的,早已在精神上被杀死了千百回,肉体陨灭也是早晚的事了。

正因如此,何惟芳才如此耀眼,如此特别,如此值得大写特写。

...

愿这世上,再多一些何惟芳。愿天下的秦胜意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都能如意胜意,怀袖有香,惊鸿瞥紫,晚意欢眠。

...

剧情很精彩,每个人物都有未完待续,期待《国色芳华》第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