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疼痛青春文學電影屆的代表,絕對離不開人人喊打卻又賺的盆滿缽滿的落落。

他的《悲傷逆流成河》和《如果聲音不記得》。一個蹭了校園暴力,一個蹭了抑郁症患者。

為什麼我們知道這樣還會選擇看呢?

營銷+市場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他們爛,但是我們還是被他們漫天的營銷過頭,《悲傷逆流成河》從宣發就打着“第一部聚焦校園暴力”的幌子始終圈錢,吊足觀衆的胃口。

...
《悲傷逆流成河》豆瓣5.9

...
低口碑,高票房

...
《如果聲音不記得》豆瓣4.1

...
低口碑,仍舊是高票房

當你進入電影院,這是一部打着青春的幌子,實質是狗屁膏藥,還是那套青春人的無聊事。可是這樣,我們仍舊有人為他們買單。

可能是我們沒有過正的青春電影,所以我們會對這些狗血的電影樂此不疲,尋找屎中煉金。

一一都沒有,來到2016年,一部《七月與安生》殺出了一條自己的血路,道理還是閨蜜搶小三,很drama,很狗血,但是豆瓣仍然有7.6的高分。

...
為什麼?

一、一部分原因是導演會拍,曾國祥好像摸透了那套青春的記憶了,知道怎麼拍,怎麼渲染。原著的小說很短,但是編劇許月珍很厲害。在百分之95還原原著的内容下,自己渲染,自己自己能夠适當加一些符合的事物,讓疼痛青春更為真實。曾國祥能摸透女性的内心,是導演的敏銳抓到了女性,也弱化了男與女的故事,在探讨雙生花的角度,所以才會有如此的效果。

二、兩位女主相互成全。《七月與安生》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林七月活成了李安生,而最後李安生卻活成了林七月。至于演技,兩位或者可以說缺一不可。不論是車站告别的那場戲,兩位演員周冬雨和馬思純都互相成全了彼此。

...
車站分離1

...
車站分離2

再到是那段讓她們可以拿到影後的浴室撕逼戲

...

都是這樣的理由。

因為有了上面《七月與安生》商業和藝術的成就,想要想方設法複刻。

所以才有了如此慘絕人寰的,粗制濫造的,如同反複克制的《八月未央》。

劇情基本是複制了《七月與安生》那套閨蜜搶男友那套。這部是俗,可恥。

三位主演的演技沒有交融在一起

鐘楚曦像在演一套華麗的MV。

...
鐘楚曦飾未央

譚松韻在演drama的電視劇。

...
譚松韻飾小喬

羅晉在演自己。

羅晉飾朝顔

很難想象,三個演員是怎麼交融在一起的,好像三個獨立存在的人在演戲。

一個硬裝深情,一個故作執念,一個真的傻的天真。

不明白這個劇本和字幕最後的疼痛文字是寫給觀衆的,還是寫給誰的。

朝顔可以一秒愛一個,下一秒對小喬說遇見真愛分手。未央故作大義最後選擇放棄,小喬的執着為愛割腕自殺......這都是上世紀的劇本才會發生沒想到居然能在如此青春的電影裡看到。

青春文學不是矯揉做作,但是劇本腐敗,疼痛,鏡頭,演技,以及想要傳達的三觀,我都無法苟同。編劇不知道怎麼寫,就故意往疼痛裡寫。導演不知道怎麼拍,幹脆就亂拍。演員不知道怎麼演,就瞎演。

鐘楚曦很适合大熒幕,可是《芳華》之後就急速下降,到底是演員成就電影,還是電影成就演員?

譚松韻一張校園臉怎麼來到大熒幕會讓人如此反感?

羅晉到底會演戲嗎?

95分鐘的時間,我都在好奇,這是什麼電影。想要傳達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青春電影,我們有《我的少女時代》和《青春派》那樣的樣子,但是輪到了《八月未央》把那個俗氣的,狗血的擺出來,隻為人人愛看。加上原生家庭和三角戀讓故事戲劇化,讓青春疼痛化,劇情荒謬化。我都不清楚這是在拍什麼。

郭敬明早就跳出了《小時代》的糜爛了,他都知道觀衆愛看什麼了。雖然《晴雅集》口碑不行,但是賣腐和整部電影的美術效果是讓人舒服的,惬意的,他能把人拍的美,他雖然半吊子,但是他懂觀衆到底愛看的是什麼。

落落同道理,她比郭敬明還半吊子,兩個人的電影造詣不知道哪裡來的。但是她會蹭,無論什麼社會話題,她使勁用流量宣傳,加大麻醉,營造一種醉生夢死的感覺。讓人覺得很好哭的感覺,她做到了。

7.53億票房

好電影會成就好演員,好劇本造就好電影。青春疼痛如果這樣拍,文字終究沒有出路。

《七月與安生》的價值是很難複制的,不僅僅是導演好,演員好,編劇好的情況下才能造就那樣的價值。而《八月》想要複制一個《七月》,全面虛無,最後就是作罷。,無病呻吟。

我覺得蠢要而自知,這部沒有,導演編劇始終不知道這樣的劇本還分「春夏秋冬」拍給鬼看?拍的還不如落落和郭敬明,落落知道蹭弱勢群體,郭敬明知道大衆審美。這部全面災難,疼痛文學可以有,但是不是這樣拍。

起碼《八月未央》就給觀衆上了一課什麼叫疼痛青春文學,無病呻吟的撕逼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