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23北影節day6,于天天中影國際
B+8.1
作品本身中規中矩8分,社會價值加0.1分。
應該是第一次看非洲電影,還是女性導演。對曆史不太了解,所以隻簡單介紹一下:故事設置于1961年安哥拉人民獨立戰争期間,MPLA(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領導的反殖政治運動風起雲湧,領導者是導演的丈夫Mário Coelho Pinto de Andrade。
很簡單的情節,二元結構,清晰到堪稱範本。
兩條主線情節交織:丈夫的抗争,妻子的尋親。
監獄内外分隔兩個世界-政治性的,反抗的;生活的,無意識的。而申讨求索的妻子連接起兩個世界,她遊走于權力邊緣卻不得進入。這個女性形象讓人立馬聯想到秋菊,同樣是為丈夫伸冤而進城尋人,然而隻是走進了更大更深的囚牢。
結尾處理比較好,在妻子得知死訊後,兩條線交彙沖撞,而反抗的導火線已經點燃。然而歡慶和悼念并不抵觸,接着是浪濤的畫面(這未免過于直接了,或可以猜到的),小流彙入大河,一切即将拉開序幕。不渲染不說教,也沒有陷入格裡菲斯式的大片決鬥。
ps.有許多二元對子:白人黑人、貧富、生活和政治。
主題:
非洲殖民地也好,所有反殖民、性别、種族的鬥争都是相似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侵略戰争可能略有不同)。秘密結夥開始,如何發展地下組織反抗統治權力(意識形态操控者)。所有革命都是從底層開始的,而且是在勝利後才能被正名,這點不像大規模國家戰争。每場覺醒鬥争都是由小到大範圍的,必須要犧牲許多先知和先驅,星星之火從暗處點燃。對既有秩序-妥協還是放棄幻想,屈從還是反抗,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民族都要面臨相同的問題。
ps.一個政治犯永遠比殺人狂危險,當然如過二者都是就更可怕了。
運動和音樂真是非洲人不可剝奪的天賦。
視聽語言也是亞非拉小國電影的典範,35mm膠片、手持攝影、非職業演員、面部特寫,把紀錄片的質感和叙事結構融合起來。
角色的衣着、環境都可以體現身份和地位,例如男孩們通常赤腳裸身。
監獄的構造類似全景敞視式。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8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1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4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
觀感及短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多方位深入評析-陳佩斯《戲台》
B-6.9寫在前面:本想是在大影院的一次迷影之旅,邂逅一代戲台大師陳佩斯,激動不已。但看下來相對比較失望,雖然有一定的完成度,但沒有真正的可圈可點的之處。簡評:開場的質感比較鮮活,加之民國背景,頗有《讓子彈飛》的架勢。但始終節奏過快 ...
觀感劄記和簡評
B+8.0第一部坂本龍一,此前一直對他不甚了解-隻知曉其皮毛,殊不知他居然也是塔可夫斯基影迷,也不隻是一個隻會寫點鋼琴曲的現代作曲家。影片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全面真實的人,而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大師風貌。他的音樂和人生是平行交織的音軌。影 ...
二刷影評-藝謀的影史傑作
二刷綜評-秋菊打官司A8.5,保持五星,減0.2分。現場反應強烈、互動頻繁,電影的效力由此可見一斑。轉場時的驚歎和笑聲-這笑聲中有着幾分嘲諷和幾分同情。ps.本片曾在高中講鄉土中國的線上課上放過,我們都那譏笑六十多歲的老師,自然也對 ...
簡評
A-8.3此前沒有聽說過這部“神片”,看下來沒有那麼神。雖然完成度很高、很完善,但震撼度還不足以讓我打五星。整體觀感或許是有幕間休息的緣故,四個小時毫不覺得枯燥冗長-相比《流浪藝人》等。觀影體驗和同樣靠表演和台詞支撐的獨角戲《初步舉 ...
觀感和簡評-吐槽向
C+6.9看前看評論就知道本片絕非我喜歡的那類,還是沒抵住高分的誘惑,有些後悔。總體上浮誇虛華,形式大于甚至蓋過内容。當然對本片的看法在期間不斷變化,就像本片的質感不斷變化和颠覆一樣。先說前期觀感。開始以為是神話史詩題材,随即意識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