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
由于看前對此片毫無了解,隻是抱着朝聖的心态來看,始終以為是創新的炫技之作或美國式的。開始對于快節奏、高密度的内容難以消化,非線性多層級叙事下情節理解都很困難,設計感十足的形式主義視聽語言更是雲裡霧裡了。
此外,因為該死的網絡卡頓、投影儀延遲和字幕的問題,觀感極差!前半段就在淩亂的狀态下度過。
好在看到一半後,解決了設備問題,立馬就入戲了,仿佛穿過了迷霧。
突然理解了一個人如何在中途迷失,在死前孤獨無助,走馬燈地回首過往的欲望、自私冷漠…扒開那些絢爛的粉塵,廢墟下的rosebud。
追溯一個逝者的譜系,就像在盛大的廢墟中尋找吉光片羽。這種拼圖式的記憶考古讓人聯想起《野草莓》、《薄荷糖》…一層層揭開面紗,走近人物的内心。
關于主題又大可以分析,隻點出個人的零星感觸:
個體活生生的真實經曆和冷冰冰的生平簡曆的張力-生命體驗的不可化約。
人格和人設的張力-在媒體時代更為加劇
不可靠叙事-羅生門式的記憶考古
空間-猶如盜夢空間中的空曠囚牢
創傷-精神分析的電影化
現代性結構中,無論是《燃燒》或《薄荷糖》這樣的小人物還是本片中的名貴,都免不了孤獨寂寞,憤怒無處發洩。
此外還有一些符号可以分析,rosebud是核心一例。可以是童年創傷,可以是童年記憶的物質印記,可以是母愛的替代品,可以是淪喪的童真…
如塔可夫斯基所說,“象征隻有在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意義上,通過隐秘的(祭神與巫術)言說,表達出暗示與語詞表層無法傳達的内涵時,才是真正的象征。它有多個面孔、多重意義,永遠潛藏在最深處。它有如晶體,構造有序。它甚至如同某種單細胞生物,有别于複合的,可隐喻、諷喻、比喻……象征無法言說,不可解釋,面對它的整體感,我們隻會覺得無助。”
簡直是翻版的《史高治》-我的童年回憶,馬上去重溫。
圍繞着懸疑和謎:某個地點和單詞,穆赫蘭道
真的是母題式的經典,如同無窮的礦藏,也能看到後來者源源不斷的影子。《迷魂記》中的欲望操控,,《盜夢空間》裡被自己構建的龐大城市所困的夫妻,《穆赫蘭道》中真幻交織和謎題(單詞,地點),《羅生門》式的多視角不可靠叙事,《抛掉書本》結尾的演員自述,視聽語言有更多模仿者…
好的電影猶如一塊晶體,一定是可以多層次感受、理解和解讀的,因此看多少遍都會有新的想法。(拉一部好片強于看百部爛片)
這次初看幾乎沒有關注到視聽語言,再加上對電影史所知無幾,僅僅被那股情感力量所感染。在知悉了情節後,馬上準備二刷,再次走入凱恩的人生一探廢墟。
2025.3.28
《公民凱恩》初看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特呂弗的傑作
評分:B+8.2一反常規的特呂弗,英文、彩色片和科幻類型片,沖擊力十足。科幻電影往往的窠臼,要麼是想象力過剩的特效噱頭把注意力帶偏,要麼是物件的格格不入令人出戲。果然不出所料,特呂弗也意識到:“圖像方面有一塊是失控的,雖然與法國電影 ...
小噴
25.3.25于小西天5.5/10三星是我剔除個人偏好的最大尊重,打及格分,在于人物和情節勉強還能自洽。兩分則是本分。ps.打分這件事不僅主觀性極強,而且不同時期的差異太大,必須要不斷修正,但不同影片又勢必在特定的背景下觀看,因此想 ...
愛情死了,愛情萬歲!
另:https://mp.weixin.qq.com/s/gJ-B99sBWwDjGUAR_X5Yzg評分:B+8.0mark第三部蔡明亮,早期巅峰代表作。總體上本片比前作更為成熟細膩(當然也少了點混沌的感覺),比起《郊遊》略顯僵硬 ...
佳片-二戰和青春的類型融合
評分:B7.7第一部路易-馬勒,還是太闆正了,不夠驚豔。視聽是專業化的,劇本過于工整和封閉。不過,亮點在于不僅每個鏡頭中蘊含着不同元素(如聲畫分離)和鏡頭内外的場景張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線和輔線的張力糾纏。明線由神學院學校兩個男孩之間 ...
評分:B+7.9瓦爾達,散文電影+1。本片是絕佳的日記vlog,遊記和公路體的交彙。但散文電影真的就僅限于此嗎?看多了感到比較失望。rap、繪畫、各種媒介拼接,導演出鏡,場景的聯想式剪接,戲裡戲外跳脫都流暢自如,對瓦爾達算不上什麼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