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九龍城寨為故事背景的香港電影《O記三合會檔案》的結尾,劉青雲飾演的大佬阿豪(影射毒枭跛豪)一臉吃驚地說:“警察膽兒真肥,連城寨都敢闖”,吳鎮宇飾演的阿樂(影射“五億探長”呂樂)冷笑道:“早跟你說過,世道會變的”。

...
《O記三合會檔案》,1999

類似的台詞和情緒,出現在25年後的《九龍城寨之圍城 》中。

龍卷風(古天樂)對陳洛軍(林峯)說“這裡早晚有一天會拆”。影片結尾,“城寨四少”(陳洛軍、信一、十二少、四仔)一邊欣賞着落日餘晖一邊歎道:

——“香港真的很美”

——“想看就多看幾眼,這裡變得很快”

...

将以上兩部電影類比是想說明:《九龍城寨之圍城 》簡直不像這個時代的作品,它是一部試圖延續港片昔日傳統的懷舊之作。

影片背景設定在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那正是“東方好萊塢”如日中天、大殺四方的黃金年代。如今風靡世界的韓國電影,彼時隻有仰望膜拜的份兒。

...
韓劇《請回答1988》

非但如此,《九龍城寨》複活了經典港片的一系列金字招牌:兄弟情義(以及兄弟反目,前者如《英雄本色》,後者如《喋血街頭》)、離奇身世、江湖仇殺、絕地逢生以及酣暢淋漓的動作場面、無節制的暴力、中國功夫甚至武俠元素。

——“盡皆過火、盡是癫狂”的港式标簽一個不落。

...

因此,是否待見這部電影取決于你是否喜歡和懷念從前的香港電影。如果你是個地道的港片迷,就不會嫌它節奏過快、邏輯欠奉(譬如龍卷風從刮胡子這一細節推測出陳洛軍是故人之子着實牽強)。

...

要知道:全盛期的香港電影,從不以嚴謹故事和嚴肅思考見長,“東方好萊塢”主打一個快、準、狠,其美學恰是情節的碎片化和情緒的放大化。港片在乎的是“佳句”而非“佳章”——保證一部電影的每一部分都具備足夠的聳動效應和娛樂性才是創作者關注的頭等大事。

這就是《九龍城寨》“一段文戲+一段武戲+金句點題”——以此循環直抵“1 VS 4”高潮的原因。你若是資深的文藝片受衆或“三大”的擁趸,自然瞧不上此等“簡單粗暴”、“套路滿滿”的作品——這,完全由個人過往的觀影經驗和口味決定。

一個人最初接受的電影就像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你可以在長大後擴張自己的“美食版圖”,可童年時期感覺的好味道,是一輩子不會變的。就像我看到劫後餘生的“城寨四少”在海邊重逢、兄弟相擁的一幕,第一時間穿越回《古惑仔》的友情歲月。

...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的四兄弟聚首

依受過“藝術熏陶”的現在的影迷的标準來看:《古惑仔》系列是怎樣“粗制濫造”的電影啊,什麼兄弟情、直男癌,通通幼稚的要死。江湖早已作古,那一套也早沒人信了......所以我嚴重懷疑:00後的觀衆是不會對《九龍城寨 》的“複古表達”有什麼共鳴的。

再說“四少戰癫公”的結尾,那誇張的、強烈的漫畫感幾乎要溢出銀幕了,你知道在那個時候,我又想起了什麼?《風雲雄霸天下》最後的正邪PK。

...

(令人感慨的是:當年就算“前輩”的郭富城到了二十六年後的今天,居然還在演......)

還有飾演王九的伍允龍,其邪魅狂狷的壞笑固然很有記憶點,卻在層次上欠點火候,這讓我想起一個人,如果是年輕三十歲的那個人來演的話,絕對能為影史增添一個經典的反派形象——西門慶專業戶:單立文。

熟悉此公的觀衆,大概都會同意我的看法。

...
單立文比伍允龍的氣質更癫、更漫畫

值得一提的是:《古惑仔》和《風雲雄霸天下》都是漫畫,《九龍城寨》也是。我都這麼說了,難道還有人要對劇情較真麼?不知重提童年這些久違的“經典”和人物,你爽到了沒有?爽了的話,那《九龍城寨》就算好片。

何況,說其“好”不是指情節或人物,而是動作和美術。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導演是鄭保瑞,他剛剛憑《命案》拿下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想想此公的前作《智齒》和更早期的《狗咬狗》,你大可對片中的動作場面放心。

...
《狗咬狗》,2006

何況,影片監制之一是拍過《殺破狼》、《導火線》和《葉問》的葉偉信,動作指導則請來了甄子丹團隊的谷垣健治——他是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中唯一的日藉動作指導,其為《九龍城寨》設計的動作,既有拳拳到肉、刺刀見紅的寫實感,也有飛檐走壁、神乎其技的漫畫風。

...

講真,這種尺度極難拿捏,必須像走鋼絲一樣在兩種風格間小心取舍,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會讓人不舒服——因為你的“漫畫感”不可能像《風雲》、《中華英雄》一樣依靠大量電腦特效完成。

...
《中華英雄》,1999

回想下片中的徒手攀岩、飛車撞人以及王九那一身刀槍不入的硬氣功,再“過”一點,你就不會感覺自己看的還是一部動作片。

所以我認為:《九龍城寨》的動作設計甚至在《功夫》之上。二者走的都是從“寫實”到“超現實”的路子,《功夫》到了“神雕俠侶”、火雲邪神的部分就“超”得太多了,與初登場的三大高手形成了前後風格的割裂感。

...
《功夫》,2004

說到《功夫》,大家應該還記得那裡邊一衆高手隐身、仿佛世外桃源的“豬籠城寨”——其原型正是香港的九龍城寨。

...
1898年的九龍城寨

它原是清朝的軍事駐地,早在順治年間,清政府就派兵前往九龍地區把守。後來的林則徐和關天培也曾從深圳(大鵬所城)調兵到九龍,守衛附近海域。

鴉片戰争後,英人占領香港島。不過當時的九龍地區還不屬于殖民地,而是仍由清政府管轄。

...
《走向共和》的李鴻章

迫于壓力,英軍從九龍城中撤退。然而這造就了兩個結果:

一、雖然英國口頭上依然聲稱該土地“屬女王陛下所有”,卻不敢将英國的法律延申至九龍城,直接管治;

二、清朝雖堅持對九龍的合法管轄權,卻無力施行實際的管理。

民國時期,“九龍城到底算誰的”同樣經過了漫長而無果的扯皮。新中國成立後,大批難民從華南地區湧入香港并聚居于城寨。港英政府袖手旁觀,久而久之,九龍城寨遂成為滋生罪惡的溫床:寨内黑社會橫行,妓院、賭檔、毒販和無證醫生随處可見。

...
《O記三合會檔案》對九龍城寨的描述

就這樣,曆經時代的風雲變幻,當初的軍事據點成了名副其實的“三不管地帶”(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

九龍城寨直到拆除前沿用的都是《大清律例》,其内部表面實行人民自治(片中古天樂飾演的“龍卷風”就是“城寨治安護衛委員會”的主管),可實際上這裡信奉的是“有槍便是草頭王”——誰拳頭大,誰話事(這下知道電影中一衆大佬為何要頻頻“亮拳”了吧,不單單是為了耍酷)。

...

九龍城寨可謂人類都市史上的奇觀:由于城寨的建築完全未經市政規劃,緻使這裡空氣污濁、環境惡劣,遮天蔽日的鋼筋水泥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與狹窄逼仄、宛若迷宮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天線和五顔六色的霓虹燈一起,成了外國人心中的賽博朋克聖地和藝術家們的靈感來源。

...
改建後的公園

為重現九龍城寨這塊世人眼中的神秘之地,劇組不惜血本、斥資3億置景,不僅搭建了樓宇的外觀、烏煙瘴氣的街道,還在細小的道具方面進行了諸多考證并進行了1:1的還原:如你所看到的古天樂的理發廳、洪金寶的雜志、小女孩的汽水瓶、廚子的繞口令、電視機、卡拉OK、雜貨鋪、舊祠堂......大小事物,一應俱全。

...

面對如此用心的劇組,莫說港人,想必就是一個對九龍城寨“隻慕其名”的外人,也會被激起點點莫名的情懷。就像作為旁觀者的陳洛軍不解地問:“這裡挺好的,幹嘛要拆”?

...

而拼盡一切、隻為生存的陳洛軍,無疑代表了“愛拼才會赢”的獅子山精神(港人精神),還記得決戰之時信一對他說的話麼?“要赢,一起赢;要輸,一起輸”。

結果四人齊心協力,擊敗了幾乎不可能戰勝的對手。

...
城寨見證香港騰飛,《追龍》中也有類似鏡頭

一個頗為吊詭和戲劇性的地方在于:作為世界上有名的貧民窟,九龍城寨的不斷壯大與香港經濟高速發展、一躍而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時間線幾乎是重疊的(上世紀70-90年代)。

而在城寨被徹底鏟平、居民被重新安置的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乃至整個香港經濟也開始走向了下坡。沒過幾年,就是亞洲金融風暴了。

看來,九龍城寨的确值得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