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飛屍》這部電影前,我想先抨擊一下本片的介紹影評誇誇其談不負責任。《飛屍》各大平台介紹十分統一,看得出來天下文章一大抄都是一個介紹。這個介紹最後一句是“小鎮就幾乎像是當時社會的縮影”。能寫出如此不切合實際,大肆吹捧電影的影評人,要麼是壓根沒看過本片,要麼是收錢好辦事,昧着良心胡寫一氣。首先,當時香港社會什麼樣呢?本片上映于1981年,香港可不是電影小鎮中的官吏與奸商強盜狼狽為奸欺壓良善。廉政公署早在1974年成立了,香港警隊毒瘤早就肅清了,錢總化痰張呂樂1973年就跑到加拿大了。香港八九十年代是曆史上獨一無二的黃金期,至今扔被港人念念不忘。如果說本片上映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影評這麼寫沒問題,可1981年的香港和電影小鎮毫無共同點。還要強詞奪理說男盜女娼是共同點,我認為電影中小鎮可是是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縮影。說不定影視的是宋朝,也說不定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堅的縮影喽!其次電影語言中映射、縮影、解讀、諷刺都有一種表現形式,起碼要施舍給觀衆一點點提示線索才好解讀。舉個例子來說,周星馳的《功夫》中主要場景貧民窟—豬籠城寨,大多數觀衆一眼能認出,噢,這說的是九龍城寨,不僅名字相似,情況也相同都是貧民窟。《飛屍》中小鎮明顯是江浙水鄉風情的小鎮,不知道寫影評的人,比别人多長了一隻眼嗎?看出了大家都看不到香港标志了嗎?其實現在寫影評,最後捧高的收尾都形成格式化一個模子了。一定會寫某某縮影、影射什麼、導演對曆史的解讀等。無疑這都是心術不正的人寫出來的,目的是過度吹捧電影,妄圖是評論把電影捧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博人眼球。這種不良趨勢在移動信息社會愈演愈烈,嚴重誤導輿論走向。本片豆瓣評分6.9,相信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沒看出來是香港縮影,不然本片的評分不至于中規中矩。

...

說會電影,最大看點是編劇倪匡,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編劇以高産量著稱,質量水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是認為佳作鳳毛麟角總體水平堪憂。倪匡一生編劇上百部,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隻有可憐的三部。客觀的說評分低,責任不能全推給編劇,但編劇肯定要分擔的。倪匡在大陸揚名立萬的是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倪匡編劇作品要善于甄别,就拿本片來說有想法有創意有表達。電影主要人物原型顯而易見來源于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奸夫淫婦西門慶和潘金蓮。男主角杜二爺原型是武松,小偷小趙原型是幫助武大郎捉奸,又為武松作證的郓哥。片中人物幾乎不加修飾拿來就用,多少有點倪匡應付差事偷工減料的嫌疑。不過我認為倪匡在寫自己的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故事。這也是我對不負責任影評憤慨的原因,明明寫得是一出懲奸除惡的傳統鬼故事,卻偏偏扭曲解讀為了風馬牛不相及的香港縮影,嚴重誤導人。

...

《飛屍》肯定不能像衛斯理一樣寫成科幻故事,劇本老老實實的遵循中國傳統文化善惡有報因果循環來寫。在當今社會看來實屬平庸,畢竟我們被慣壞了,看了太多的穿越劇,或者太多無法無天超乎想象的妖魔鬼怪了。可在上世界八十年代,香港鬼片開始流行,港片裡的鬼生前為人,死後成鬼,還要受人間的條條框框約束,有因果關系講邏輯的。倪匡是自學成才,學的多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以《飛屍》寫的很像《聊齋》,中心思想還是封建社會的迂腐,現世被壓迫,死後做鬼也不會放過地主官吏窮苦人的自我麻醉逃避現實。劇本思想是這個表達,電影肯定不能這麼拍,重點放在了人變鬼,鬼複仇的驚悚恐怖上。

...

影片結構十分嚴謹,别看人物衆多,卻做到了有條不紊有序展開。序幕陰森恐怖的墓地,遍地冒綠光的棺材和駭人的白骨,閃綠光怪異的飛屍大字,開場的驚悚氛圍,即使在今天看來營造的極其成功了。可惜的是,全片最恐怖的就是開頭,重頭戲含冤變厲鬼拍的有失開場水準,除了杜二爺變形的頭和面部特寫吓人外,沒有更多亮點了。導演想吓唬人的鬼墓地追着三個賊跑,小鎮裡深夜神出鬼沒,如果把杜二爺的鬼看作是俠客是不是很眼熟,這都是邵氏武俠電影拍膩的了。孫仲導演水平可見一斑,拍不出新穎,還在重複過去。本片時長87分鐘,主角厲鬼什麼時候登場呢?大約是在44分鐘的時候,也就是影片都過半了,主角才姗姗來遲。前面這44分鐘主要在講小鎮複雜的人物關系。畢竟本片講的是蒼天有眼作惡必懲,要着重要講明白了事件起因。

...

人物錯綜複雜的關系介紹,導演拍的很見功底一氣呵成鏡頭轉換無縫銜接。開場恐怖場景跳出三個盜墓賊為視角,逃出官兵追捕,無意中撞見了鎮上第一大人物曾大官人與有夫之婦深夜幽會偷情,從而鏡頭順暢切換到了雄赳赳氣昂昂的杜二爺歸來,半路上遇到假扮官兵的歹人暗害,又帶出了追捕盜賊敷衍了事的頂頭上司楊大人。按理說杜二爺出了衙門是該直接回家,偏偏又遇到上了假扮自己親戚的小偷小趙。倪匡不惜筆墨對小趙進行了一番重點塑造,借杜二爺之口,講出小趙苦衷,家有老母迫于生計走上了歧途,還有挽救的機會。一個熱心腸有孝心的小趙好青年形象通過小鎮居民抓賊,杜二爺保人完成塑造,因為小趙本性正義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小趙舍命助杜二爺複仇順理成章。千辛萬苦杜二爺可算是踏進了家門,家裡有未嫁的妹子和沒有共同語言的妻子。小妹在片中略顯累贅,除了給杜二爺蓋紅布助其變為厲鬼外,再無主要戲份。兄妹情拍的循規蹈矩,杜二爺被抓時候哭戲,出獄中毒瀕死的哭戲。受限于時長淫婦塑造臉譜扁平化,但還是加了幾句杜二爺不愛紅顔愛武術,熱愛工作勝過陪伴妻子,兩人沒有共同語言,夫妻同床異夢是必然結果。主要人物通過杜二爺歸來遇險,杜二爺力保小趙兩場戲幹淨利落的交代清楚。

...

電影開場走的是邵氏片常規開場,導演做了個精簡。重點還是鬼,這才見真功力。曾大官人表面上是大财主,背地裡是十裡八鄉的強盜頭子。他鏟除杜二爺,不可是兒女情長的為了和杜夫人雙宿雙栖。杜二爺秉公執法一身武藝,妨礙了曾大官人殺人越貨的大買賣。這裡側面描寫杜夫人,為了遮蓋了一層悲劇色彩。杜夫人原型是潘金蓮,本身具有兩面性,即可恨又可悲是封建社會壓迫女性的犧牲品。前面交代過,杜夫人與杜二爺三觀不合婚姻不幸,經不起曾大官人另有所圖的誘惑,淪為曾大官人對付杜二爺的棋子。曾大官人和西門大官人的動機截然不同,曾大官人是因為杜二爺擋了自己的财路,西門大官人是為了孽緣。在近代女權主義覺醒後,社會看待潘金蓮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不守婦道的角色,多了一個全新的角度。最有名的李碧華的《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出版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與《飛屍》同時代。倪匡作為華語文壇的巨擘,也會吸收女權主義思想,對杜夫人多了理解憐憫,留了條改過自新的生路。電影結局杜二爺沒有殺淫婦,轉身離去。杜夫人毀了容被高高吊起,嘴裡直呼我錯了,電影落下帷幕。

...

曾大官人派手下殺不了杜二爺,下一計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殺手锏杜夫人。通過杜夫人栽贓陷害。早被收買的楊大人出師有名,杜二爺 百口莫辯成了階下囚。杜二爺是人贓并獲,隻差口供。蒙古入侵建立元朝後,中國古代的司法制度全面崩潰,官老爺審案重中之重是屈打成招,犯人必須有畫押的口供。這就是為什麼明明有認證有物證,楊大人一定要杜二爺招供的原因。杜二爺甯死不屈,鄉親鄉紳聯名作保,楊大人沒有口供無可奈何隻得放人。曾大官人心狠手辣絕不會養虎為患,杜夫人一心想着和情郎光明正大在一起,所以杜二爺必須死。這段謀害親夫的戲,不用我介紹,都明了出自《水浒傳》潘金蓮毒害武大郎。武大郎還有武松為其報仇杜二爺隻有個弱不禁風的妹妹。含冤暴亡的杜二爺死不瞑目隻盼着老天爺主持公道,死後做鬼也不放過這對奸夫淫婦。主角鬼總該露面了吧!且慢,還要交代下妹妹找紅布和盜墓賊開館。我是在騰訊上看的,沒有看到妹妹用紅布做壽衣,可能是有恐怖畫面做了删減。

...

重頭戲鬼出場後,導演水平水落石出,拍得還是老舊的邵氏武俠片,根本不是吓人的鬼複仇片。同時代港片标志類型電影鬼片重新煥發生機,1985年林正英的《僵屍先生》一炮而紅,鬼片中的靈幻僵屍片逐漸引領影壇風潮。邵氏鬼片有過輝煌的曆史,曾有李翰祥、桂治洪精通此道的高手。萬萬沒想到都到了八十年代了,台灣來得大導演以風格出新著稱的孫仲不進反退,竟把一部鬼片拍成了自己擅長的武俠功夫片。恐怖氛圍營造沿襲的還是邵氏鬼片的技術手段,鬼複仇活生生的拍成了武俠片毫無創新可言。本片也不是拍得一無是處,最後的決戰還是有看頭的。由于曾大官人請來茅山道士保護自己,所以結尾高潮場面形成了四方大亂戰,厲鬼戰賊寇,茅山道士鬥厲鬼,小趙打道士,與小趙合體的厲鬼所向披靡。高潮打鬥戲證明導演孫仲确實善于處理動作場面,動作戲節奏流暢不拖泥帶水。厲鬼展現實力一兩招解決一個,鬼打人一邊倒拍的多沒意思。茅山道士可不是光拿錢不幹活,一會兒噴狗血,一會兒施法術,一物降一物。鬼打人和道士打鬼動作互相穿插連貫流暢,沒有出現停頓放慢節奏,看得刺激過瘾大飽眼福。四方關系如同是鬥獸棋,道士打鬼,鬼打惡人惡人打小趙,小趙打道士,導演處理的十分巧妙。

...

片中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邪惡化身鬼,成了替窮苦人伸張正義的英雄,除惡揚善的道士卻成了強盜土匪的幫兇,電影中的小鎮有天無日黑白颠倒。邪是正,正亦是邪,天道不變邪不壓正。沒死在厲鬼手上的曾大官人被老天爺收拾了,梁上的大燈落下送他歸西。倪匡寫的結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勸人向善,做壞事總有報應的因果論。倪匡寫的曾大官人和杜夫人的結局俗裡透着雅,把以恐怖為賣點的商業電影思想境界,提升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境界高度,看得出來倪匡這個劇本是有想法有追求的。本片的賣點如片名飛屍,就是拍鬼。劇本雖是傳統《聊齋》般的鬼故事,可導演不能沉溺過去要勇于突破拍出新穎來,結果孫仲挂羊頭賣狗肉,拍的披着鬼複仇的外皮的武俠功夫片,令人遺憾無比失望。不過看圖片介紹,本片在當時确實是武俠片,美其名曰創新武俠片走的恐怖路線,可惜時過境遷現在看是落入平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