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詩書

無可挑剔的畫風,仍舊顯現着宮崎駿這位動畫大師的功底,然而7年的創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并沒有為這位大師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散亂的劇情,難生共鳴的角色,以及将日本自身視為受害者,由此視角為出發的所謂“反戰”,都使這部電影既是晦澀的,更是私人的,這是迄今為止最為讓人失望的宮崎駿動畫電影。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最大的問題是将日本包裝成為了戰争的受害者,卻對為何日本東京會遭遇轟炸閉口不談。在電影伊始讓真人失去母親的轟炸後,其在街道上看着整裝前行坦克的士兵,在鄉下又朝着準備奔赴前線的士兵鞠躬,先講自己被轟炸失去母親,後又用這些畫面,電影這一段究竟想表達什麼?如果不了解日本戰争罪行的曆史,去看到這些段落所建立起來的正常邏輯,在我看來就是日本遭遇襲擊後的自衛還擊!

更為讓我為之不可思議的一段借真人之口說出的台詞,“戰争開始的第三年,我失去了母親,第四年,我和父親一起離開了東京”。這段台詞裡面非常明确的傳遞了兩個信息,其一主人公真人是在東京轟炸中失去了母親,其二失去母親的這一年,是真人認為戰争開始的第三年,将電影的這個認知追溯于曆史,東京遭遇過兩次轟炸,一次是1942年4月18日上午美國的奇襲,這個時間點明顯不符合電影劇情,那麼隻能是發生在1945年的東京大轟炸,倒推3年,1942年太平洋戰争爆發,那這部電影所傳遞的意思,就是日本戰争隻發生于1942年,而在此前,日本罄竹難書的戰争罪行,就被電影如此輕而易舉的忽略了。

我不相信已經年過八旬的宮崎駿,連日本是什麼時候發動戰争罪行的時間都不清楚,我更不相信,這樣一部耗時7年的電影制作,連起碼的曆史時間線都能混淆,而更為顯然易見的時間邏輯問題,是電影裡的真人顯然已經是一個少年,當這個時間線被确立在1945年的話,那麼在1937年底南京淪陷的時候,真人不可能對此時處于亢奮狂歡中的東京完全沒有印象,更不會形成“戰争開始的第三年”這一荒誕的認知,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這部電影從開始就從來沒有考慮過從自省的角度去反戰,更無意去抨擊日本軍國主義的毒瘤。

那這樣一部電影在反什麼樣的戰呢?宮崎駿在電影中對反戰最為直觀的體現隻是鹦鹉國,高舉“DUCH”标語的鹦鹉,其實就是“Deutsch”德語的縮寫,再加上形式納粹鷹的标志,明顯宮崎駿所反的是德國納粹,這樣的表現也或許就說明了為什麼好萊塢會給這樣一部連劇情都講不清楚的電影頒最佳奧斯卡,但電影裡的主人公真人是在日本軍國主義影響下長大的小孩,宮崎駿同樣不是德國人,為什麼鹦鹉所舉的旗幟就不該是似如日本軍國主義象征的“旭日旗”?為什麼鹦鹉的穿着不該是日本二戰時期的裝束?什麼時候德國拍過反思日本的戰争片?驢唇不對馬嘴的荒謬反思,又怎麼可能真正給世人以真正的戰争警醒?!

在此之外,宮崎駿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裡也根本就沒有講好人生,在結局最後扯什麼血脈隻能發生在男人之間,主角自身更完全沒想法,隻是是被劇情推着走,推動所有劇情發展的關鍵,隻是用想一出是一出的意外拼湊,整個故事連起碼得連貫通俗都沒有做到,而更像是一個人混亂的夢境。

戰争面前,固然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是受害者,但這并不意味着,戰争就沒有是非對錯,時間就可以被肆意虛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味将自己粉飾成被害者的構思,遠不如藤子·F·不二雄在《多啦A夢》裡借大雄和多啦A夢之口,歡呼雀躍承認“日本戰敗了”來的更有格局,而作為中國人,我們永遠都不該遺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1937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