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整理/封面圖:深秋小屋
部分配圖與資料:豆瓣、維基百科
注:點擊文中“超鍊”跳轉到另一篇關聯小屋推文。

電影《杜塞》

今年上半年一部意大利迷你劇《歡愉的藝術》(L'arte della gioia)大家還記得不?

...

劇中這位出身名望家族的Gaia公主,因尖酸刻薄被女主Modesta下毒緻死,一生令人唏噓。

...

飾演Gaia公主的意大利著名演員瓦萊麗亞·泰德斯基(Valeria Tedeschi)憑借此片獲得第70屆意大利大衛獎最佳女配角。

...
©vanityfair.it

而在本屆(2025年9月)威尼斯電影節上,她主演的一部真實人物傳記電影《杜塞》(Duse)入圍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杜塞》電影海報

在該片導演皮埃特羅·馬塞洛(Pietro Marcello)眼裡,瓦萊麗亞·泰德斯基是最适合飾演這位傳奇戲劇女神埃萊奧諾拉·杜塞的女演員。

...
導演皮埃特羅·馬塞洛和主演瓦萊麗亞·泰德斯基,©guardonline.com

杜塞的人生跌宕起伏,其中之一便是她傳奇般的人生與她飽經風霜的女兒恩裡切塔(諾米·梅蘭特Noémie Merlant飾)之間的關系。

...
《杜塞》劇照

影片後期,恩裡切塔眼睜睜地看着母親以一種令人不快又執着的方式演繹着匹諾曹,以至于無法區分現實與虛構。

...
《杜塞》劇照

電影《杜塞》跨越數年,聚焦于現實生活與藝術的互動,以及作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所經曆的經濟境遇。

電影略過了杜塞生活中的許多快樂,集中呈現她的悲傷。

雖然也有幸福的時刻,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它們轉瞬即逝。

唯一不變的是杜塞能夠找到支撐她活下去、不懼死亡的動力——表演。

...
《杜塞》劇照

曆史真實人物

埃萊奧諾拉·杜塞(Eleonora Duse), 是一位意大利演員,簡稱杜塞(Duse)。

她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演技最出色的女演員之一,也因其混亂的私生活而飽受争議。

...
表演生涯

1858年10月3日埃萊奧諾拉·杜塞出生于撒丁王國(今屬意大利)維傑瓦諾。

父親是亞曆山德羅·溫琴佐·杜塞 (1820-1892);

母親是安吉麗卡·卡佩萊托·杜塞 (1833-1872)。

她的家人都是劇團演員。

由于家境貧寒,杜塞幼年時期就跟随家人在劇團中工作掙錢。

她四歲時就登台演出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飾演珂賽特一角。

由于經常要跟随家人到處演出,她總是過着颠沛的生活,隻有當全家在同一地方居住較長一段時間後,她才能有機會上學。

由于她無法長期在某一地方生活和學習,所以,無論她去哪裡上學,她都發現學校裡的孩子把自己當成局外人。

作為父母的獨生女,杜塞的童年總是孤獨而充滿對新環境無法融入的恐懼。

十二歲時,由于母親身患肺病,她被推上女主角的行列,接替母親表演。

...

1872年9月,14歲的杜塞在一場演出結束後下台時收到一封電報,告知她母親在另一個城鎮去世,母親因病重無法出行而被家人遺棄在那裡。

杜塞悲痛欲絕,但仍必須繼續跟随父親四處奔波,頻繁更換劇團演出。

1873年,14歲的她在維羅納競技場演出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後,獲得了廣泛關注。

21歲時,她應聘加入戲劇企業家喬瓦尼·埃馬努埃爾(Giovanni Emanuel)在那不勒斯佛羅倫薩劇院(Teatro dei Fiorentini)創辦的劇團,成為劇團的第二女主角。

1879年,她在那不勒斯與女主之一佩紮娜聯袂出演埃米爾·左拉的《泰蕾莎·拉甘》中的同名女主角,赢得了極高的贊譽,也标志着她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同年,企業家切薩雷·羅西(Cesare Rossi)聘請杜塞加入他位于都靈的劇團。

此後,她因出演歌劇《茶花女》而一舉成名,被人們稱為“意大利的莎拉·伯恩哈特”,自此,她在歐洲一舉成名。

1891年,杜塞開啟了她享譽國際的巨星生涯。

...
埃萊奧諾拉·杜塞演繹《茶花女》

埃萊奧諾拉·杜塞力求将自己的表演範圍拓展到現有的法國和意大利戲劇之外。

她發現自己對亨利克·易蔔生 (Henrik Ibsen)劇作中描繪的女性形象情有獨鐘。

她将易蔔生戲劇的譯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包括1891年制作的《玩偶之家》和1905年制作的《海達·高布樂》

她的表演千面百态,對肢體的掌控、音域和手勢的演繹都堪稱一絕。

而且,她會根據每個角色調整不同的步态。

她的表演不僅演繹自然主義的現實,還會對她所飾演的角色進行“評論”。

一位評論家寫道——

她演繹了字裡行間的東西,她演繹了過渡,她嘴唇的顫動就能準确地揭示她内心的想法。而當劇作家未能完成任務而導緻角色内心活動缺失時,她則親自提供了靈感。觀看她的表演就像閱讀一本心理小說。

1893年,埃萊奧諾拉·杜塞首次訪美,抵達美國後,她寫道:“看不到一絲藝術氣息,隻有鐵路、汽車和商業……我甚至想過直接回意大利。”

面對不斷提出的宣傳照和采訪請求,她問一位采訪者:“請你告訴我,為什麼白天工作的女工有權在晚上休息,而我這些上夜班的卻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下午時間?”

...

埃萊奧諾拉·杜塞在美國的巡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896年,她在華盛頓特區演出時,時任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攜夫人及内閣成員觀看了她所有的演出。

克利夫蘭夫人甚至為她舉辦了白宮曆史上首次為女演員舉辦的茶會,震驚了華盛頓社會。

此外,在1895年的倫敦巡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讓她受邀在溫莎城堡為維多利亞女王表演,還赢得了劇作家蕭伯納的熱烈贊譽。

蕭伯納贊歎道:“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這是我見過的最精彩的現代表演。隻有那些從未研究過女演員成長過程的人,才能理解她非凡的藝術造詣。”

...
埃莉諾拉·杜絲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扮演克利奧帕特拉,©focus.it

1909年,埃萊奧諾拉·杜塞因身體原因正式退休,當時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僅五年。

戰争期間,她的經濟狀況十分糟糕,因為通常占她大部分收入的兩個國家——德國和奧地利——當時是意大利的“敵對”國家。

1921年,杜塞再次複出,重拾演藝事業。

...
電影《Cenere》(1916),©artribune.com

埃萊奧諾拉·杜塞性格内向,很少接受采訪,但她成為了首位登上創刊剛四個月之久的雜志《 時代》的封面女性,同時也是首位意大利人。

...

但她的健康每況愈下,她患有長期的肺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後期的職業生涯。

1924年4月21日,埃萊奧諾拉·杜塞因肺炎在匹茲堡的一家酒店房間裡去世,享年66歲。

在匹茲堡舉行了簡單的葬禮後,她的靈柩又被運送到意大利,在那裡,人們又為她舉行了一場葬禮。

她的女兒恩裡切塔于1933年将母親的部分遺物捐贈給國家,這些物品現保存在阿索洛的市立博物館。

1968年,她的孫女埃莉諾拉·伊拉裡亞·布洛将家族收藏的最後幾件藏品捐贈給了威尼斯的喬治·奇尼基金會。

...

感情世界

1879年,埃萊奧諾拉·杜塞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結識了記者馬提諾·卡菲羅(Martino Cafiero),并迅速與他确立戀愛關系。

...
Martino Cafiero

卡菲羅當時38歲,比她大15歲,但他成功地将年輕的杜塞帶入了那不勒斯的時尚圈。

杜塞很享受由此帶來的曝光和關注。

但這段戀情并沒有她以為的那樣甜蜜與長久。

第二年,杜塞懷上了馬提諾·卡菲羅的孩子,但當她告訴卡菲羅自己懷孕的消息時,卡菲羅卻選擇離開了她。

孩子也在出生一周後夭折,是個男孩。

卡菲羅拒絕承認這個孩子是他的,對兒子的死也無動于衷。

此後,他公開對她施暴,退回了她寄給他的一張她和孩子的照片,并在照片上寫下了暗示她是妓女的字眼。

1881年,杜塞嫁給了演員特奧巴爾多·切奇(Teobaldo Checchi)。

...
Teobaldo Checchi

切奇聲稱,他将給予杜塞尊嚴,并保護她免受劇團對女演員的剝削。

婚後,杜塞和切奇生下一名女兒,名叫恩裡切塔(Enrichetta)。

...
Duse和Enrichetta,©M. Nunes Vais G. Cini基金會,杜斯檔案館)

但這段婚姻卻在三年後,丈夫發現妻子出軌男主角弗拉維奧·安藤(Flavio Ando),而妻子則聲明,是先發現丈夫與一名13歲的女孩同床共枕,從而向弗拉維奧·安藤尋求安慰。

...
Flavio Ando

由于意大利當時的法律,兩人無法離婚,所以杜塞返回意大利,切奇留在了南美。這也算變相離了婚。

1887年至1894年間,杜塞與意大利詩人阿裡戈·博伊托(Arrigo Boito)有過一段戀情,這段戀情因男方總是要求女方放棄他所鄙視的戲劇事業而告終。

...
Arrigo Boito

1894年至1904年間,埃莉諾拉與詩人、小說家兼劇作家加布裡埃萊·鄧南遮(Gabriele D'Annunzio)相戀。

...
Gabriele D'Annunzio

杜塞深深愛着鄧南遮,在經濟上她支持鄧南遮,給他錢修繕别墅,她一場演出的利潤足以支付他一年的别墅租金。

“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她寫信給他。

當朋友們說鄧南遮不值得她愛時,她回答道:“我有兩隻胳膊,一隻叫恩裡凱塔(她的女兒),另一隻叫加布裡埃萊·鄧南遮。我不能砍掉一隻,否則我會死。”

再看鄧南遮這邊,他充分利用了與杜塞的關系,創作了他最成功的小說《火焰》(1900年)。

小說講述了一位年邁的女演員癡迷地愛上一位年輕的男詩人的故事。

杜塞拒絕向媒體公開批評這本書有暗喻她和鄧南遮之間的關系。

“我認為這是真正的藝術。”她說,“我支持并捍衛它。”

...
杜塞和鄧南遮,©amillionsteps.velasca.com

不過,1904年兩人的這段姐弟戀,最終以鄧南遮出軌年輕的曆山德拉·迪·卡洛蒂·魯迪尼侯爵夫人而告終。

退休後的埃萊奧諾拉·杜塞,與比自己小27歲的意大利作家莉娜·波萊蒂(Lina Poletti)戀愛。

...
Lina Poletti

莉娜·波萊蒂生于1885年8月27日,意大利作家、詩人、劇作家,曾是作家西比拉·阿勒拉莫(Sibilla Aleramo)的情人。

...
Sibilla Aleramo,©commons.wikimedia.org

杜塞和波萊蒂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同居了兩年,波萊蒂在那裡開始為杜塞寫劇本。

但兩人的戀情充滿激情且反複無常,兩年後這段戀情也結束了。

有傳言稱埃萊奧諾拉·杜塞和舞蹈家艾莎道拉·鄧肯(Isadora Duncan)也談過戀愛。

...
Isadora Duncan

1913年,鄧肯的兩個孩子溺水身亡(當時他們和保姆開車出去,汽車不小心沖進了塞納河),埃萊奧諾拉·杜塞得知噩耗後,特地陪伴鄧肯一起在意大利海濱度假勝地維亞雷焦散心度假了幾個星期。

不過,杜塞和鄧肯的傳聞始終沒有得到更确切的證實。

在埃萊奧諾拉·杜塞的職業生涯中,曾因熱心、慷慨幫助年輕演員而廣受好評。

她以指導公司中的許多年輕女演員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是Emma Gramatica;

與女演員伊娃·列·高麗安(Eva Le Gallienne)亦是好朋友;

另外,她和歌手伊維特·吉爾伯特(Yvette Guilbert)有着持久而親密的友誼。

她還與女裝設計師吉恩·菲利浦·沃思(Jean Philippe Worth)有着長久的友誼。

現代舞先驅瑪莎·葛蘭姆和意象主義詩歌先驅艾米·洛威爾均深受埃萊奧諾拉·杜塞的影響。

【點擊觀看《杜塞》預告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