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裡面,弗蘭克警長說,讓她對此看到乏力的原因在于,人們隻會讨論一個男人殺了一個女人,接着從男人的角度去探究這個故事。第三集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心理專家與這個十三歲的罪犯的對話,為了理解他對于世界(何為男人,從何學來何為男人,女人于男人來講是怎樣的存在,女人的存在是如何服務男性自信的建立,雖然她并沒有直言這些問題,因為這會将問題的根源過于直接地暴露在兩個性别上,而這是他難以接受的事,所以在她提出了masculine這個詞後,就引起了他的應激,因為他們其實意識到到了某種認知問題,但由于這種認知——對于男性傳統榮譽——早就了他們的價值,即便它也讓他們深陷狂暴、沖動等痛苦中),她一步步引導他去正視自己内心最真實的感受,竟然讓這個少年感到恐慌、不安、自我防護(多次說心理專家提出的問題很蠢,還要沾沾自喜地挑出心理專家的動搖),一次又一次瀕臨崩潰、接着徹底崩潰。讓男性直面自己的那些細想起來竟是自傲、蠻橫又粗暴的内心感受和認知,讓他們直面自己,竟然會使得他們無措到如此地步,可以說是脆弱,看起來他可以大吼大叫,可以俯視她人,但他其實相當脆弱。然而最後一集讓我覺得有些乏味,從母女的小心翼翼的觀望和安撫來看,她們一直擔任着這樣的職責,最後,這個被自己父親毆打着長大的男人,明明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好父親的男人,茫然地自問,又痛哭流涕,最終依舊是對陷入囚籠般的男人的憐憫了,但我希望能夠批判得更深,更不留情面一點。寫的是第一季,說不定會有第二季,我很想知道傑德的故事,那個狂躁地維護自己朋友的女孩。
對有毒男子氣概的溫情揭露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若有所思
緩慢的電影節奏,不知所以甚至有點做作的人物行動和話語,稍顯冗餘的長鏡頭,這些都是我覺得有點無聊但又莫名有點喜歡的地方,有點像小說一樣,作者給你過度細緻地去描述一些細節,讓人物說一些飄渺的話,但讀小說的時候是可以停下來反複品味的,而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