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大銀幕3年的諾蘭,終于帶着新片《奧本海默》和觀衆見面。
影片講述美國“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主導制造原子彈的故事,上映後獲得如潮好評。
那段驚心動魄的曆史,通過諾蘭極具個人風格的拍攝方式,又一次呈現在觀衆面前。
在中國,也有這麼一段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原子彈創造史。
這段故事也被拍成了電影,并收獲了極佳的口碑,被譽為最好的國産主旋律電影之一。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中國版《奧本海默》”。
這部影片是建國50周年的獻禮片,堪稱國産主旋律電影的巅峰。
影片彙集了諸多實力派演員,陣容十分強大。
飾演馮石的李雪健,是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第九屆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在金馬、金鷹、華表都榮獲過表演類獎項。
他是很多觀衆心中的“國寶級演員”,在影視行業留下過諸多經典作品和角色。
往近了說,《流浪地球2》中的中國政府代表,以及《封神第一部》中的姬昌,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封神第一部》劇照
李雪健飾姬昌
飾演陸光達的李幼斌,是國家一級演員,在《亮劍》《闖關東》等作品中均有精彩演繹。
尤其是《亮劍》中的李雲龍一角,為整部劇集注入靈魂,成為國産軍旅中最經典的角色之一。
《亮劍》劇照
李幼斌飾李雲龍
除此之外,還有陳瑾(《三體》)、高明(《暗算》)、劉琳(《父母愛情》《隐秘的角落》)等戲骨加盟出演,為影片質量保駕護航。
《三體》劇照
陳瑾 飾葉文潔
《橫空出世》上映後,斬獲當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術等六項大獎。
豆瓣上,超過8萬人評價,評分9.4,堪稱主旋律影片的标杆。
在這部影片一開始,就為我們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一直面臨着嚴峻的國際形勢。
從朝鮮戰争爆發,再到美國與台灣當局簽署《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始終叫嚣着要對新中國實施核恐吓。
值此危難之際,中國于1955年1月做出了研制原子彈的戰略決策。
一群懷揣着崇高理想的人,開始前往西北的無人之地,朝着研制原子彈的目标艱苦奮進。
《橫空出世》全片貫穿着兩個主要角色,即李雪健飾演的馮石,以及李幼斌飾演的陸光達。
馮石曾在戰場上立下赫赫功績,接到上級的指示後,他承擔起了主導原子彈研發的工作。
陸光達是從美國留學歸來的科學界精英,他精通核物理學,是技術層面的主要負責人。
上:馮石
下:陸光達
他倆一動一靜、一文一武,帶領所有士兵和科研人員在羅布泊荒漠上,推進這項關乎中國命運的偉大事業。
在此期間,兩人也鬧出了諸多矛盾。
比如陸光達對施工的标準和要求極為嚴苛,不允許用鹽堿水來攪拌混凝土,否則就白費了所有科研人員一絲不苟的堅持。
而馮石深知士兵取水不易,光是生活用的淡水就要跑到幾百公裡外的地方去拉,若是增加施工用水量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兩人的性格、辦事理念、出發點都不盡相同,在觀念、作風産生了種種沖突。
但即便龃龉不斷,他們最終都在相同的目标下,實現了一次次的和解與統一。
而他倆代表的,是知識分子和軍人兩股不同的力量所付出的不同的努力。
在當時内無相關經驗、外斷蘇聯支援的困境下,制造原子彈難如登天。
不僅任務艱巨,而且時間緊張,外部政治局勢步步緊逼。
一方面,數萬大軍在戈壁上喊着号子、一錘一錘地打夯,做着工程龐大的基建工作。
他們還經曆了狂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三年自然災害帶來的斷糧危機,以及生理上的各種病痛、心理上思鄉念家的重重折磨。
另一方面,在北京的科研團隊也并不輕松,他們承擔起了整個原子彈的設計和數據計算工作。
沒有先進的計算機,他們就用算盤代替,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沒日沒夜地計算。
用片中的話來說,他們計算的稿紙可以布滿整個羅布泊沙漠,可謂嘔心瀝血。
衆志成城,才能奇迹般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1964年10月16日,在萬衆期盼之下,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徹大漠。
随着蘑菇雲的升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
這一天把中國曆史分為兩截,影片也在這場壯觀的景象後落下帷幕。
作為建國50周年的獻禮片,《橫空出世》的創作故事也十分值得一提。
在影片誕生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主旋律電影和商業電影有着明顯的界限,從立項開始就不會有太多的商業考量。
到了拍攝制作的環節,更是不計成本、誠意滿滿,隻為了影片最佳的呈現。
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誕生出了《巍峨昆侖》《大決戰》《開國大典》等一批有口皆碑的經典好片。
到了《橫空出世》拍攝時,導演陳國星同樣煞費苦心。
拍攝之前,他觀看了大量相關紀錄片,并走訪了核試驗場,以及當年生産核燃料、原子彈和氫彈零部件的一些保密工廠,從當年的科學家口中獲取一手信息。
而為了真實呈現那段艱苦卓絕的曆史,整個劇組深入羅布泊搭建核試驗基地。
期間共用了整整60噸鋼材,搭建了60多米高的鐵塔,并且在鐵塔的周圍,一比一修建了戰壕和工事。
後來甚至還調來了坦克、飛機等設備,耗資達1500多萬元。
在如此費心、費錢、費時、費力的努力之下,才使得這部影片得以誕生,并獲得巨大的成功。
陳國星後來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還透露了一個幕後的烏龍故事。
由于拍攝的位置屬于敏感地區,陣仗又太大,被天空檢測的衛星發現後,外國人以為我們要重啟核試驗。
短短幾天時間内,檢測的衛星就從兩顆增加到了七八顆。
為了避免制造更大的麻煩,陳國星後來不得不在《人民日報》發文,澄清隻是在拍電影。
通過這個啼笑皆非的故事,也足以看出影片的還原度之高,以及拍攝制作團隊的用心程度。
而《橫空出世》則以最貼近真實的拍攝手法,旨在最大程度地真實呈現那段艱辛而偉大的曆史。
影片中的每個主要人物,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對應的原型。
陸光達的原型融合了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馮石對應的是張蘊钰将軍,夏世忠對應的是楊振甯等等。
可以說從始至終,所有的故事情節、人物矛盾、行為動機都圍繞着制造原子彈的最終目标展開。
而它讓觀衆看到的,是中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始終如一的民族信念,和始終堅挺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