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爆款好人》就必須說一說《頑主》。
主角設置、故事内容、外在形式幾乎等同于翻版,甚至都有一個葛優。
隻不過,《頑主》放在80年代是好片子,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爆款好人》再複制王朔那一套就有些過時且力不從心了。
因為信息差沒了,所謂的諷刺就成了擺設,揭露變的隔靴搔癢,《頑主》諷作家跟文學獎黑幕,當時大家還能獵個奇,畢竟以那會的媒介傳播,大多數人确實不知道其中的操作。
但你現在稍微改一改成了網紅、人設、流量、帶貨,說的都是網上撿來的,大家都見怪不怪了,哪還有什麼辛辣,隻有語焉不詳的借勢,隔着網絡看現實是能說出個一二三,但終究差點真實,還蠻尬的。
片中當矛盾出現就用煽情解決,而非借助文本結構,這是非常懶且平庸的方法。
不像《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精妙的多線叙事讓人物沖突,戲劇沖突自然流暢,也讓巧合變的妙趣橫生。
可《爆款好人》通通不具備這些優點,劇本就是粘貼複制,把網紅紅與黑,熱和涼那一套原封不動的搬下來,甚至沒做一點修改。
最後得出當普通人一身輕的所謂人生真谛,看起來直戳痛點,曝光内幕,實則不痛不癢,淺嘗辄止,跟《紅毯先生》一個毛病,鬧的很大卻拉了坨大的,唯一區别就是一個是明星,一個是網紅,堪稱《紅毯先生》網紅版。
但《紅毯先生》好歹能看出甯浩上了點心思,《爆款好人》大概率純粹是一時興起的東施效颦之作,就連葛優的演技也大不如前,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葛優說台詞的節奏間隔停頓太長,不似年輕那會連貫,聽着有點尬,像是在念台詞,表演痕迹很重。
果然,葛優把自己的巅峰期給了馮小剛,當他老了,甯浩再玩馮小剛那一套還是有些露怯。
小品+相聲的串聯式結構,内容用說學逗填充,将一個個段子組成合集,再用一條主線或主角讓章節不散。
這類電影很取巧,不論是台詞,還是情節,一旦創意出奇有趣,電影就有看頭,倘若靈感枯竭,電影就索然無味。
所以馮小剛以前的電影總有對主流宏大叙事的調侃,以突出逗的趣味,還有各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台詞以突出巧,再者就是因信息差、話語權、權威性而來的京式貧與裝。
反觀現在,這些當年的差距早已不在,京圈文化也不再是主流,甯浩再拾起來倒也不是不能用。
可是《爆款好人》,一情節太散,二故事沒創意,學馮小剛的黑色幽默,兩大優勢都丢了,自然沒有韻味。
反而連他自己的特點也沒了,那種塵世笑談的小人物的心酸,想得卻不可得的悲涼底色,在《爆款好人》看不到多少影子,有也僅是蜻蜓點水,不夠過瘾,好比你在甯浩電影裡看不到“夜巴黎”,還能算甯浩電影嘛。
整部片子就像片中不懂網絡的葛優一樣,鈍感十足卻非要演的自己深谙網絡那一套,好像在維權但實際沒做成幾件事,說喜劇不夠搞笑,說現實又不現實。
明明就是在景區門口打了個卡,拍了個照,硬裝自己進去逛了一圈還強行科普,百科上都寫的東西,你一字不改的背稿還要人誇你是大師,除非網友都瞎了,又不是你的家人們,買到假貨還心疼你的眼淚。
這樣一來,電影與觀衆形成了壁壘,觀衆沖着内幕來的,你卻在門口徘徊了113分鐘。
好似《紅毯先生》,娛樂圈閉口不談,隻講明星的轉變,影片最大的看點自然就蕩然無存了,電影圈至少是甯浩所在的階層他都拍不好,更何況是他已很難長時間接觸到的普通階層了。
甯浩跨越階級多年,早已失去了從普通生活中汲取創作養料的土壤。
也許他的内心批判現實的思維還在,可也隻能是空中樓閣,向上不敢怎麼批,同一階層隻能說說浮于表面的那些大衆皆知,《紅毯先生》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此。
向下他已多年不了解,再無可能再現《香火》,瘋狂系列的喜劇他也做到頭了,也很難玩出花了,《瘋狂的外星人》集結了黃渤、沈騰都無濟于事。
而他自己又是個有點藝術追求的導演,導緻他現在處于一個不上不下的尴尬窘境,想要做好奈何現實骨感,也許現在最适合他的位置是監制,等到一個好劇本再來做導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