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影評,我想抛開選角,來談談這部我翹首以盼的《第一爐香》。
202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許鞍華攜帶自己的新片《第一爐香》成功入圍。抛開飽受争議的選角,《第一爐香》的頂級卡司陣容放在今天來看,不得不說是少有的,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導演許鞍華,編劇王安憶,攝影執導杜可風,服裝設計和田惠美,美術執導趙海,配樂坂本龍一...
然而《第一爐香》的豆瓣評分從開分的5.9降至5.5。毋庸置疑,馬思純和彭于晏無疑是大家讨論的焦點。但抛開選角,問題來了:
為何頂級卡司陣容之下,主創們仍然拯救不了這部電影的潰敗?
于是,在電影撲街的情況下,我仍然選擇了前往影院,觀看了這部飽受風評的《第一爐香》。
不容置喙,從導演到制作,這其中的每一位都是行業的精英乃至翹楚。
但放在一起,卻加重了原著與電影間的“錯位”。而這種疏離感,在這樣一種“錯位”之下,電影的弊病也因此被無限放大了。
這也是我觀影後所産生最大的疑慮,“何以至此?”
【導演許鞍華】
身為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領軍人物,在中西文化中成長起來的許鞍華,在與電影相伴的一生中,她在商業與藝術之間遊走,不斷探索着個體與香港這座城市的關系。
香港,在上個世紀英國殖民的年代下,城市個人的關系,于許鞍華而言,夾雜着複雜而又微妙的情愫。
三次斬獲台灣金馬獎,并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中榮獲“終身成就金獅獎”...許鞍華,她不僅成為了全球首位獲得該獎的女性導演,這項殊榮,更像是在世人昭示:誰說女性導演不能拍曆史的宏大題材。
于是,我們看到了《天水圍》。
居于香港邊緣的元朗,在上世紀的80年代末,被港英政府發展成新市鎮。
而天水圍的30萬居民多為底層勞工,其中包括很多來自内地的新移民。在這樣一種逼仄的環境下,天水圍發生過多起震驚香港的慘案。
他們身處曆史的夾縫中,身不由己。他們不斷掙紮,這也像香港這座城市的宿命一般。
可當我們再把目光拉回《第一爐香》——
依舊是城市與個人。葛薇龍與香港,喬琪喬與香港,盧兆麟與香港,姑媽與香港。
可這一次,許鞍華卻處理地不那麼盡如人意。
《第一爐香》的小說,在第三人稱的視角下,通過“欲望”叙事。小說的目的在于強化突出葛薇龍的四次沉淪與堕落。而她與喬琪喬的愛情卻僅僅是“欲望”裡的一部分。
“愛是燃燒而看不見的火,是疼痛而感覺不到的傷,是不能的滿足,是無痛而又痛徹心扉的痛楚。”
然而改編之後,電影則徹底變成了“愛情”叙事。張愛玲筆下“華麗與蒼涼”的人間底色,不見了。
而這或許與許鞍華導演的自身經曆有着一些關系。終身未婚的她,似乎對于張愛玲筆下處處充滿了算計的“愛情”未曾體悟。
【編劇王安憶】
沒有完整寫過電影劇本的王安憶,非科班出身的她,于我而言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之一。
★以下節選自王安憶與南方周末的對談
王安憶:我真正坐下來寫了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在這之前我和許鞍華的讨論足夠詳細,因此在紙上寫是很快的。寫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個人和張愛玲相隔了這麼一個時間段,根本沒有能力去重新虛構人物的對話。我基本上就是用原著裡的原話,再稍微派生出來一點。
前前後後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對劇本的改編,就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而身為編劇的王安憶,或許對于文學與電影的這層關系産生了一定的誤解。
在電影裡,王安憶選擇淡化了物欲對葛薇龍内心的拉扯,卻選擇了美化了愛情對她的擺布。
而這恰恰是最要命的。
《第一爐香》所真正傳達的,是一個普通的上海女子,如何在聲色犬馬的香港社會裡走向沉淪,走向堕落。張愛玲試圖通個對女人内心的情感剖析,來描摹出一個充滿着欲望與虛榮的城市,進而刻畫出在這個城市下充斥着愛欲的小人物,是如何心甘情願地邁向堕落之淵。
在電影的結尾,改編成青春疼痛文學的那一幕或許不必再多說了。????
【攝影杜可風】
攝影方面,杜可風的确無愧于“王家衛禦用攝影師”的名号。
說說幾處印象深刻的場景:
影片開頭,濕漉的香港,矗立在半山的小白樓,葛薇龍拾階而上,讓我想起了《寄生蟲》裡奉俊昊構建的階層關系。在這樣一種迷離而氤氲的氛圍下,人物關系的迷茫與掙紮,在杜可風的運鏡之下把控得恰到好處。
同時,影片中鮮明的紅綠對比,杜可風運用了大量的鮮豔色調,使得世俗欲望之下的男女情愛一覽無餘。
可以說,杜可風極力還原了原著裡的每一幕。
可我們還是無法置身于那個年代的香港。
可問題在于,現代化的場景布置下,一切都顯得過于矯情了。精緻而明麗的布景,在這樣一種小清新下,人物的心理動機似乎并不足以支撐起張愛玲筆下所期冀呈現的“華麗與蒼涼”。
沒有了曆史的代入感,沒有恰到适宜的人物心理動機,就要求觀者走進人物的内心的世界,這無疑如同高潮下粗暴的插入。
【配樂坂本龍一】
許鞍華導演曾不止一次地表明,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和坂本龍一合作。的确,坂本龍一的配樂為電影的成色增添了不少。可問題再于,他的配樂過于單一化了。葛薇龍的四次沉淪,若按照常理,理應安排四次不同的配樂來映照人物的心理。
就好比李安的《色戒》,張愛玲短短的一句話,就被李安改編成了三場床戲。并且層層遞進,令人欲罷不能。
鍊接分享:
坂本龍一 (さかもと りゅういち)《第一爐香 (試聽版)》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ZlmPaG4J @QQ音樂
所以坂本龍一的配樂,在我看來既是成功的,卻也是失敗的。
【結語】
①在情節的編排上,王安憶對《第一爐香》稍作了改動。
葛薇龍的四次“沉淪”——她的心路變化曆程,在這樣的改動下卻顯得不明所以。
②身處異國的坂本龍一及和田惠美,他們對于張愛玲的理解蒙上了一層隔膜。
③身處上海的王安憶,又怎能感同身受那個年代的香港,那個時代的張愛玲?
而導演許鞍華,從《傾城之戀》到《半生緣》,再到舞台劇《金鎖記》,她對于張愛玲的這份執念,似乎在她的心裡埋下了深根。
或許,選擇執導《第一爐香》,是她心頭萦繞不去的念想。但把張愛玲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從來都不是易事。
于是她選擇了大師班底,選擇了孤注一擲。身兼各職的頂級卡司們,在這場改編的大戲之下,卻沒有意識到:文本與影像間的這種“錯位”,在無形之中,在電影裡被無限放大了。
試想,如果将《第一爐香》改編成舞台劇而非電影,是否會更為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