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上有兩種電影

顯然,大部分電影是将你拉進去一個故事中,就是阿彼察邦說的:觀衆絕大多數時候是被動接收信息的“僵屍”;僅有的互動是猜謎遊戲,編導在終點的謎底等着。

少部分則如同一個繪畫模特,他靜靜地向觀衆展示自我,又與觀衆保持一種距離、以便讓觀衆自己選擇是否主動走近,然後任由觀衆在自己腦海創作。

《記憶 Memoria》明顯是少見的後者,很難将這部作品跟前者一比高低,但作為可以稱為獨一檔的作品,我願意給5⭐。

二、自我展示與交互

《記憶Memoria》的自我展示不僅是對外表言行的展示,而是更深入地,為觀衆戴上VR眼鏡一樣,看到主角看到的、聽到主角聽到的,觀衆就像在主角體内感受到那個雨中的哥倫比亞小城以及整個世界。

如果能夠基本聽懂英語和西班牙語,你最好閉上眼睛,此時,主角的主體性會徹底消弭,她不再重要,她成了一個交通工具,觀衆才是真正感受那一切“風景”的乘客。

在這個過程中,記憶Memoria作為一種創作工具被逐步傳授給觀衆,哪怕電影的結尾也不過是其中一種創作而已。

三、尊重主體和可能
這種電影注定小衆,因為究其本質而言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我們的肉身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交通工具”,在承載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中去感受他呈現的世界,并不比直接被拉進那個世界來得高明。

但阿彼察邦似乎認為“可能性”更重要,人的一切可能性都蘊藏在主體性中,讓觀衆主動進入、主動感受、主動創作比一切觀感都重要,在創作理念上體現了濃重的人文關懷。

一刷後記: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廣州唯一一場杜比影院,聲效很棒,但為什麼沒人提醒隻有2k片源,在巨幕/高清屏的放映效果會比較糊呢?難怪全國都很少電影院在特殊廳上放映,真不全是藝術電影不賺錢這一個因素。

好處是在模糊中更加感受到一切的不确定性、主角在物理意義上更加模糊了,壞處是真的看得有點累……

準備找個普通廳二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