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上有两种电影

显然,大部分电影是将你拉进去一个故事中,就是阿彼察邦说的:观众绝大多数时候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僵尸”;仅有的互动是猜谜游戏,编导在终点的谜底等着。

少部分则如同一个绘画模特,他静静地向观众展示自我,又与观众保持一种距离、以便让观众自己选择是否主动走近,然后任由观众在自己脑海创作。

《记忆 Memoria》明显是少见的后者,很难将这部作品跟前者一比高低,但作为可以称为独一档的作品,我愿意给5⭐。

二、自我展示与交互

《记忆Memoria》的自我展示不仅是对外表言行的展示,而是更深入地,为观众戴上VR眼镜一样,看到主角看到的、听到主角听到的,观众就像在主角体内感受到那个雨中的哥伦比亚小城以及整个世界。

如果能够基本听懂英语和西班牙语,你最好闭上眼睛,此时,主角的主体性会彻底消弭,她不再重要,她成了一个交通工具,观众才是真正感受那一切“风景”的乘客。

在这个过程中,记忆Memoria作为一种创作工具被逐步传授给观众,哪怕电影的结尾也不过是其中一种创作而已。

三、尊重主体和可能
这种电影注定小众,因为究其本质而言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的肉身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在承载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中去感受他呈现的世界,并不比直接被拉进那个世界来得高明。

但阿彼察邦似乎认为“可能性”更重要,人的一切可能性都蕴藏在主体性中,让观众主动进入、主动感受、主动创作比一切观感都重要,在创作理念上体现了浓重的人文关怀。

一刷后记: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广州唯一一场杜比影院,声效很棒,但为什么没人提醒只有2k片源,在巨幕/高清屏的放映效果会比较糊呢?难怪全国都很少电影院在特殊厅上放映,真不全是艺术电影不赚钱这一个因素。

好处是在模糊中更加感受到一切的不确定性、主角在物理意义上更加模糊了,坏处是真的看得有点累……

准备找个普通厅二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