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在我的B站頻道,觀看《分手的決心》視頻版影評)

...

相信你可能和我一樣,懷揣着巨大的期待「搶先」觀看了這部影片。

但是在看完之後,卻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

面對網絡上對這部影片和導演樸贊郁,以及湯唯演技的吹捧,

以及對影片是否是「男性凝視」的讨論,

這些紛繁複雜的聲音反而讓自己有點不知道

該如何安放觀看這部電影之後的情緒。

如果你也是這樣,我們先握個手。

于是,我糾結了好久,才下定了「寫稿的決心」。

不是為了搶熱點或吹捧這部影片有多厲害,

而是單純的和大家交流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關于這部影片的三大看點,

可以歸結為「戛納最佳導演的作品」和「湯唯的表演力作」,

以及充滿了「偵探和黑色電影」元素的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

我覺得這三大看點:導演、表演和電影劇作,分别帶出了三個問題。

樸贊郁的導演功力在《分手的決心》中是如何體現的?

如何評價湯唯的表演,以及對宋瑞萊這個角色的塑造?

電影的主題關于愛情,我們該如何進入這個故事,又如何消化這個結局?

Part 1:導演的在場與不在場

要回答第一個問題,

我們先快速回顧一下樸贊郁之前的作品。

正好七月份我在多倫多電影資料館(TIFF Bell Lightbox)的大銀幕,

重新觀看了樸贊郁的複仇三部曲,

從《我要複仇》、《老男孩》到《親切的金子》可謂是印象深刻。

同樣是複仇的故事,

樸贊郁每次都能找到一個不同的面向、更深的角度,

去挖掘人性在複仇的過程中那種病态和扭曲。

在第一部《我要複仇》的故事中,

複仇成功的人并沒有找回自己珍愛的人,而是更加痛苦。

甚至變成了被「複仇」這個行動所驅使的行屍走肉,

直到被反殺後,才得以解脫。

在《老男孩》中,

也是兩個複仇者的相互追逐。

一個在明,一個在暗。

在這裡複仇者為了達到目的,

變态地制造出了另一個自己。

而吳大秀在複仇之後,

面臨着無限的空虛和黑暗,以及禁忌的愛情。

在《親切的金子》中,

複仇的主體從男性變為女性,

複仇的行為從個體變為集體。

同樣,探讨了在集體複仇之後,

如何解決複仇之後帶來的空虛。

以及每個家庭紛紛留下聯系方式,

為了盡快拿到補償金的現實。

而影片最後我們可以看到金子強烈地渴求被救贖的願望。

在樸贊郁之後的《斯托克》和《小姐》中,

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類型電影帶來的感官刺激,

通過在劇情上把人物的狀态推到極限,突破倫理道德的界線,

從而使人們觀看影片的時候獲得一種「上瘾」一般的快感。

在導演的層面上《我要複仇》重在講述故事,

通過人物的行動來塑造戲劇張力。

到了《老男孩》樸贊郁開始大膽使用導演技法,

在鏡頭、節奏和配樂上,給予強烈的影像風格,(開場、對比剪輯、橫向畫面等等)

觀衆的注意力從第一秒就被牢牢抓住,

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視聽語言的托舉。

到了《親切的金子》樸贊郁對影像的把控能力更加成熟了,

人物的塑造更豐富,叙事的效率更高,觀看的快感也更強烈。

你會發現樸贊郁在複仇三部曲之後,

例如《斯托克》和《小姐》等影片中,

每次拍攝的方式都不同。

自由地把控影片的風格,

細節裡都是導演的心思,

從而讓每部影片都散發着獨特的魅力。

從 2002 年的「複仇三部曲」,

到 2022 年的《分手的決心》,

這 20 年中,樸贊郁(幾乎)每次都參與編劇的工作。

而每一部和女性有關的電影,

他都是與編劇鄭瑞景合作。

從 2005 年的《親切的金子》,

到 2016 年的《小姐》,

再到 2022 年的《分手的決心》。

這次兩個人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講述「複仇」的故事——那就是「愛情」。

關于愛情的發生、愛與被愛的關系、再到愛情的消失,

這些完全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

隻是悄然地發生在人物内心的情感。

樸贊郁試圖在他的電影中,

用他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

他在采訪中非常直白地說,

這部電影沒有什麼象征和隐喻,

觀衆隻需要走進電影院,

好好地感受和體驗這部電影就好。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在這部影片裡

體會到了這些與「愛情」有關的瞬間

例如:愛情誕生的時刻,

兩個人之間的相互凝視。

看與被看的關系,

監視與被監視的關系,

聆聽與被聆聽的關系,

在電影的上下部分中,

還被刻意地颠倒過來。

在影像的表達上,在影片的上半部分,

樸海日飾演的張海俊,他對湯唯飾演的宋瑞萊的監視和觀察是調查,

是光明正大的、是赤裸裸的、是直接的、甚至是侵入式的。

也就是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既有希區柯克《後窗》似的窺探,

也有臆想上對于湯唯飾演的宋瑞萊在生活空間上的闖入和觀察。

而反過來,在影片的下半部分,

宋瑞萊對于張海俊的跟蹤和觀察都是在暗中的,

張海俊完全不知道自己處于宋瑞萊的視線之中。

這和前面宋瑞萊非常清楚地知道,

并且看到張海俊對自己的跟蹤和監視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說樸贊郁在《分手的決心》中創造的影像世界

有一本可供觀衆解讀的詞典的話,毋庸置疑,

一定是那本被宋瑞萊捧在手裡的《山海經》。

樸贊郁的這部《分手的決心》

從劇情的發生地「山上與海邊」的兩場死亡事件,

到角色的服裝「土地與大海」的顔色對比,都非常明顯。

宋瑞萊藍色的毛衣、風衣、家中的壁紙和她手中的書,

都在無時無刻地賦予這個角色代表「海」的符号意向。

海是無聲無息的,所以宋瑞萊對張海俊的觀察是不被察覺的。

海也是神秘而美麗的、激情澎湃的、充滿危險的、深不見底的。

而與之對應的山,則是裸露在外的,

無法隐藏秘密的,給人壓迫感的存在。

張海俊作為一個失眠,焦慮的中年警察,

與脆弱内心相對應的,是他執着的行動。

他看到殺人案會興奮,

他不允許秘密的存在,

他要親手揭開所有的謎題。

當他第一次看到宋瑞萊的時候,

他被她身上迷樣的氣質吸引了。

但是當他把宋瑞萊的過去和現在,

殺人的方式和殺人動機揭開之後,

也就像宋瑞萊說的,他的愛就消失了。

而此時宋瑞萊的愛,才剛剛開始。

這樣的情感錯位,

導緻了接下來以宋瑞萊為主導的下半部分的故事。

電影在一小時後,進入第二部分——13個月後。

從「山」篇,進入「海」的章節,

地點換到了霧氣迷蒙的「梨浦市」。

可以說這部影片,

大到叙事結構,

小到鏡頭移動,

都在導演樸贊郁的控制之下,

對于正反打的插入和跳脫,

對于觀看與被觀看的設計,

這個鏡頭從我們之前講過的

新浪潮祖母瓦爾達的《短岬村/短角情事》裡,就被用于愛人之間的凝視。

到了導演伯格曼,以及無數導演用影像的重新書寫——攻殼機動隊。

再到《分手的決心》

樸贊郁刻意地賦予了張海俊和宋瑞萊,

每人一個凝視對方的鏡頭,

當然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可以說導演在承前啟後的層面,

我們可以追溯到很多影史經典,

故事和影像語言又極具原創性,

導演融入了自己的風格和想法,

再加上充滿東方神秘色彩的文化優勢,

難怪戛納評委們紛紛為最佳導演買單。

Part 2: 劇情的編織與人物的雙重性

影片在劇情上

還有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地方,

就是在宋瑞萊的家族故事中,

出生在中國的她,

在韓國有一座屬于她的山。

當她冒着生命危險,偷渡到韓國,

在不斷被家暴的境遇下,殺死丈夫重獲自由後,

帶着曾經懷疑她,同時也愛上了她的張海俊,

一起登上這座山,完成自己的心願後,

她下定了「分手的決心」。

也就是說宋瑞萊這個女性角色不僅僅代表着海,

她的内心和命運裡也包含着山。

現在再回看電影的海報設計,

完完全全都是在诠釋這個主題。

而深陷其中的警官張海俊是渺小的、迷茫的。

他看似每次都解決了案件,

但是卻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和睡眠,

更加無從猜測宋瑞萊的下一步。

他從宋瑞萊生活的監視者和闖入者,

逐漸地轉變為一個被動的,後知後覺的角色。

而宋瑞萊從一個男性眼中的「異國的」、「謎一樣的女人」,

經典黑色電影裡的「蛇蠍美人」(femme fatale),

逐漸過渡到一個有着強烈的個人情感,面對愛情會主動進攻,

即便是殺人,也會選擇奪回生活的主控權,

即便是自殺,也會以自己決定好的方式去進行的角色。

在這裡我們确實可以看到影片對于

傳統男性凝視和強勢角色的諷刺,

警官張海俊的生活和内心最終一起崩塌了。

我們也可以看到影片對于蛇蠍美人的塑造和打破,

宋瑞萊擁有蛇蠍美人表象的一切,

但是在内裡則完全不同。

對于名利金錢毫無興趣,

她是一個追求愛情的人。

當愛情不在、心願已了時,

她決定分手,選擇自我消失。

我們判斷一個角色最終是否成立,

往往在于TA最終的行動是指向TA者,還是為了對自己有所交代。

如果說宋瑞萊的死,

是為了成為别人生活的中的未解之謎,那麼這就是一種被動的,徹底的悲劇結局。

如果說宋瑞萊的死,

是她自己的選擇,無關張海俊的生活,那麼這才是一種主動的,積極且圓滿的結局。

你認為影片呈現的是哪種呢?

對我來說整部影片最大的觀影障礙,

是将影片理解成「通過愛情來複仇」的故事,尤其是另一個譯名《報複式分手》

其實《分手的決心》英文名字是 Decision to Leave —— 離開的決定。

與其說《分手的決心》是一部用愛情來複仇的電影,

不如說《分手的決心》其實是一部決定離開的故事。

「離開」包括了和心愛的男人分手,

以及「離開」這個令人失望的世界。

導演在影片的結尾,将宋瑞萊的自殺——也就是「離開」,

刻畫得毫不悲情,甚至可以說是壯麗,

宋瑞萊放下愛情,放下一切後的坦然,

她舒展的手指,和徘徊其中永遠無法逃離的張海俊身影的重疊,

鏡頭裡的海浪,對沙土堆積起來的「山」不斷侵蝕并使其崩塌。

唯有從這個角度理解,

影片才是從女性視角出發,

描寫了一段不被世人認可,

但是卻發生了的愛情故事。

作為觀看者的我,才能體會到這個女性角色是具有主動性的。

Part 3: 湯唯的美與宋瑞萊的魅力

上述兩個部分的觀點

都是從正面來闡述這部《分手的決心》。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

導演在場太過明顯,

劇本太過匠氣工整,

符号和設計滿到溢出畫框。

也是讓我在觀影的過程中,

充滿了間離感,無法進入故事的主要因素。

那些刻意誤導觀衆的正反打,

把人物臆想實體化的呈現方式,

手機翻譯軟件和 Apple Watch 錄音的使用,

都讓影片不斷地離真實感越來越遠。

湯唯的每一張劇照,眼神裡都充滿了戲,

但是隻要她一動起來,一講中文台詞戲就破了。

我覺得一方面是韓國導演和編劇

确實無法細微地指導和把握中文台詞的演繹;

另一方面,湯唯雖然是個語言天才——英語和粵語都講得非常流利,韓語也能現學現用。

但是就是普通話,對于生于浙江成長在杭州的她來說,感覺就像是第二語言。

在她的戲裡面,最弱的反而是普通話。

好的角色有《色戒》裡的王佳芝和《黃金時代》裡的蕭紅,

都是和她本人性格氣質特别貼近的角色。

而《分手的決心》裡的宋瑞萊,

我隻能說,笨拙地講着韓語的湯唯是有角色感的,

但是當她一開始講普通話,人物就開始跳戲了。

當然,這是我非常私人的感受,

可能也是華語電影觀衆觀看這部電影的一個障礙。

我想在樸贊郁導演和外國電影觀衆看來,并無問題。

最後想說說,對于宋瑞萊這個角色的看法。

如今對女性角色的開創性塑造,對于男性凝視的反思,

已經是近年來主流文化、電影行業的一大課題。

我雖然喜歡那些經典的黑色電影,

但是我真的不喜歡那些電影裡的蛇蠍美人。

這些電影在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女性角色的同時,

也塑造了多年來人們對女性的刻闆印象,

也是當時在鏡頭背後,男性凝視最直接的體現。

女性被賦予了魅惑的、危險的、追逐名利的标簽。

更可怕的是,這些電影裡還有一類女性形象,

她們是瘋癫的,愚蠢的,滑稽的,歇斯底裡的,

幾乎在每部老電影裡,

女性角色都要被男性扇一個巴掌才能清醒。

以去年女性電影的代表《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為例,

講述了現代女性對于自我的正視,對于自身優點與缺點的認同。

那麼如今亞洲電影的高峰,還在将女人塑造成一個「謎」。

認為異國的,謎一樣的女人才是富有魅力的,

在審美和價值觀上,我覺得未免有些落後了。

我絕對不否認樸贊郁這部影片的導演功力和編劇的劇作水平,

但是說到底,我其實不太能接受《分手的決心》中

宋瑞萊最後說出的:“也許我是想成為張海俊的未結案件。”這句台詞。

這是宋瑞萊離開前最後一句話,

它代表着宋瑞萊這個主體從生到死都是被動的,悲劇性的。

宋瑞萊看着連續劇學習韓語,

最後把人生活成了悲情結局。

這樣的死亡是美麗的嗎?

我們該欣賞她的死亡嗎?

感謝你看到這裡,我是小玄兒,歡迎留言你對《分手的決心》的觀後感,

好電影和書一樣,值得被反複觀看

2022年8月20日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 站或 Youtube 關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北美新片測評&電影藍光套裝收藏

藍光碟收藏|帕索裡尼「生命三部曲」 講述的快樂與僭越的體驗

藍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觀社會裡的小人物

感謝小夥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