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母親若似汪洋,女兒便是一滴海水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是中老年最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以逐漸喪失記憶和認知為特點。而在9月10日上映的《媽媽!》,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主題:一位85歲母親照顧65歲阿爾茲海默症女兒的故事。

無數影史佳作中,從不缺乏刻畫母親形象的影片和紀念母愛偉大的作品。生而為人,做人子女,無不為養育之恩而感動,而共情,最教人流淚滿面的當然是這些影像令人想起自己的母親。

繼影片《春潮》之後,楊荔鈉導演再度描述了一對“上了年紀”的母女,在這部新作品《媽媽!》裡,觀衆們看到85歲的母親和65歲的女兒是如何共同生活的,也由衷地感慨“媽媽”這個身份承載着多少無法形容的責任,影片直面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困境,兩個生命在進程中彼此成全彼此輝映。

撰稿 | 路過

編輯 | K

Song of Spring

1

被折疊的時間

一間小院兒裡,這兩位年長的女性穿着簡潔大方的衣物,經營着幾盆花草,傍晚點亮幾盞屋外的夜燈;偶爾一隻野貓經過與老母親玩耍,女兒會假裝生氣地領着母親去洗手,在父親忌日的這一天,二人對着一隻蠟燭微笑幹杯,将難過悲傷的紀念日過成了節日。

...

這不由使觀衆對她們過去的生活産生無限好奇,為什麼沒有其他晚輩子女來照顧她們?而為何馮濟真已六十餘歲,尚未成立屬于自己的家庭?帶着疑惑進入她們的生活,情節中頻發的意外事件卻已讓這位女兒感受到時間的緊迫,需要照顧母親的她也到了不得不需要被照顧的階段。

健忘、幻覺、幻聽等阿爾茲海默症病狀的出現壓縮了她的清醒時間,也偷走了她作為女兒孝順母親的時間,可她還有很多事需要充分準備。

...

馮濟真在日曆上圈出清醒的倒數日,列出處理的事項,她已明白她未來的時間都将被病症浸泡,變得模糊不清,每一項清單的完成,都似乎減輕着她的憂慮,卻也加重着她的壓力,她還有一樣最重要的事沒有完成——安頓自己的母親。可這殘酷的時間會寵幸她嗎,一位比母親早一步出現“老齡化”病症的女兒,會有辦法解決這個困境嗎?一天天過去,在《媽媽!》裡,女兒前後的性格狀态發生了極大的反差,逼迫着這位母親作出轉變,在演員的诠釋中,一點點回答了觀衆的疑惑。

吳彥姝和奚美娟兩位演員的表演極富有張力,對于角色設定的代入也盡顯真實與從容,讓觀衆無不為之感動。生活中,或許我們大多時候可能見到的是《春潮》裡的母女相處模式,母女間免不了吵鬧、小小争執,嘴不饒人又彼此關心,而《媽媽!》中的母女是兩位有涵養的退休大學教授,她們平日裡維持着的體面與精緻卻是極為罕見的。

...

曾出演過影片《花椒之味》、《又見奈良》和《關于我媽的一切》的吳彥姝,早已将母親演繹到極緻,慈祥的眼紋中都是對子女的疼愛,在觀衆心中樹立起了一位親切的“媽媽”的形象。另一位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山楂樹之戀》中曾飾演靜秋母親的奚美娟,也曾在不少影視劇中塑造出真實可信的女性角色,本次二人的合作,令我們對女性年邁後的母女生活有了全新的認知與體驗。

2

消失的父親

片中除了對母女關系的勾勒,也讓觀衆意識到阿爾茲海默症的存在是如何折磨着患者的親人,六十五歲的女兒,消耗着一位八十五歲老母親的體力,阿爾茲海默症是打破這對母女相處模式平衡的直接原因。

如同《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中父親對過去記憶的錯亂、丢失導緻的種種窘态,《媽媽!》裡由于病狀的日漸嚴重,一位女兒的體面已幾乎走向失控,幹脆成為一個放飛自己的小孩子,肆無忌憚地撒潑調皮,甚至忘記了自己的母親是誰。

...

其實,她們此前對生活的講究并非刻意而為,則是源于她們出身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習慣和對生活的态度,這種态度透露着母女二人對過去的堅持,也強調着她們對家庭中這位“消失的父親”的追憶。逝去父親的溫文爾雅、為人師表,時刻影響着一個小孩子的言行舉止,也貫穿了女兒的一生追求。隻有提及父親和父親的日記,馮濟真才似乎願意做一個“正常人”,配合吃藥、回到正軌,做回“聽話的孩子”。

片中借女兒病症的暴露和加劇,透過每一處細節,層層遞進交代了父親經曆了哪些遭遇及離世的真正原因,又是如何構成了女兒馮濟真心中的症結,在母女對話的隻言片語間,更深層的叙事線索才被勾勒出來,讓情節變得更富有曆史感與厚重感。

...

濟真急于幫助母親把父親的日記整理出版,這是其記憶中最不可忘卻的執念,也是對父親未完成的夙願的最後一分努力,什麼都可以忘記,甚至母親是誰都不再确定,唯獨這本日記不行。

濟真與病魔的抗争從放心不下母親,到竭力彌補對父親的歉意,将這個殘缺的家庭與時代的遺憾深深交織在了一起。克制、為難、歇斯底裡,濟真回歸到一個幾歲孩子的狀态過程中,觀衆也終于了解父親為何缺席了二人的生活,整部影片的戲劇點在那一刻達到了高潮,曆史的悲劇、個體的缺憾躍然熒幕之上,母女二人的原諒與和解将情感推到了融合點,成為片中的動人時刻。

3

春天之歌

《媽媽!》的英文名為 Song of Spring,可意為“春歌”,導演似乎有意在其創作序列中與前兩部作品《春夢》、《春潮》形成呼應,構成其對于女性議題關注的“三部曲”。從本片宣傳海報的主視圖、片名畫面的色彩與影像風格來看,黃色的主色調使用都在不斷強調着這部影片是一首足以治愈人心的“春天之歌”。

...

鏡頭中對構圖和光影的講究,讓影片的基調也變得柔和起來,畫面常會以近景和特寫鏡頭停留在演員的面容與表情,攝影機用溫柔的暖光作為底色,映襯着她們的堅韌與勇敢。

影片的基調在經曆痛與愛的淚水澆灌後,最終走向了春意盎然的治愈結局。

...

由文琪飾演的不羁少女周夏,出場時有着一頭顔色誇張的橘色頭發,在片尾再度登場時換上了米黃色服裝,性格也變得溫和起來,讓這個家有了“陌生的女兒”和小寶寶,四個人共同唱響了關于“世上隻有媽媽好”的歌謠。

這部《媽媽!》用影像拍攝出了走向衰老卻仍向往人生春天的兩位老人,也提醒着我們要學會“積極老去”。當前正快速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的中國,已有總人口比例将接近20%的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這樣嚴峻的社會結構化問題值得每個人引起重視。我們都有牽挂的母親,可能身患疾病的長輩,都有被愛與痛纏繞的家庭。

假若母親似海洋,女兒則是一滴海裡的浪花。每一滴為母愛而落下的眼淚,都會在媽媽的心上留下淚痕。中秋團圓之際,《媽媽!》帶來的感動正是子女獻給父母的感恩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