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我對動畫片興趣一直不大,也沒啥品位,但就我自身不多的觀影而言,算是精品了。同樣,目前的國産影視大環境下,在一衆嘩衆取寵,劇情狗血還拼命利用營銷和觀衆的情懷、好感刷存在感,昧着良心收割票房的國産商業爛片裡,這部片子算是良心制作了。
所以還是要推薦支持和良性建議的,過于嚴苛的偏見和評價,并不利于産出越來越多的精品。非要拿着跟國外發展好多年的精品來比,才是真的崇洋媚外。

記得小時候,每年過年最期待的節目就是走街串巷的舞獅舞龍,所有人都會跟着圍觀喝彩。看黃飛鴻系列電影的時候,也是熱血澎湃的,覺得他們就是普通又非凡的民間高手,甚至英雄。
但,所有看似熱情友好的父老鄉親,都是一邊鼓掌喝彩,一邊還說這些藝人跟要飯的一樣,沒什麼出息,沒人願意為他們的表演買單。甚至後來大家都覺得無聊又吵鬧,這些藝人都會遭到嘲弄和驅趕,于是後面就再也沒出現過了。
于是,後來舞獅舞龍就跟很多民俗一樣,不可避免的,被遺忘,被抛棄,甚至徹底消失了。因為時代在飛速發展,大家的生活日新月異。真的無法“共情”,欣賞甚至需要這些了。
因為有更精彩的免費的電視節目可以看了,有更多五花八門的娛樂活動可以打發了。這種表演隻存在于娛樂匮乏的時代,如今也隻是欣賞一下圖個新鮮罷了。
所以,這個故事,對每一個真的為舞獅這種民俗驚歎過的人來說,真的是既動容又感同身受的。

這部影片最驚豔的是,舞獅的一些動物化的系列動作,昂首,擡足,眨眼,低吼,争搶,争鬥,每一個小動作都勾勒的栩栩如生。尤其是比賽的那幾段,搶繡球的時候,群獅起哄,鹹魚強隊反其道而行的表現,讓其他獅子都感到驚訝,好奇的那個動作表情,仿佛是一頭、一群真正的獅子的表現。那不是表演,而是一群真的雄獅在紛争,厮殺。可愛又奇妙,加入了拟人化的特征,更是讓人驚歎。

抛開一些未能免俗的情節和叙事手法不說,每一幀畫面都好美。尤其小鎮風光,城中村的人文景觀,小地方的人情,包括黃昏夕陽和旭日初升的那個光線,細節太真實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娟給父母打電話,母親搶過電話趕緊說幾句挂了,爺爺湊過臉在旁邊聽着,可能是擔心電話費,來不及多說幾句。阿娟父親成了植物人,阿娟跑到大佛下面痛哭怪自己沒說清楚,隻希望父母回來,卻忘了說讓他們健康平安的回來。多麼卑微,虔誠又無奈啊。
還有就是師徒幾個人的感情,包括師傅跟師娘,還有這三個小廢物的感情,普通人能遇到這麼真摯珍貴的情誼,真的此生足矣。要知道,現實裡,像這樣的鹹魚可能就是一輩子的鹹魚,交的也是跟自己一樣沒什麼見識也給不了自己引導和幫助的傻逼朋友,普通到毫無轉折的人生際遇和生活處境,讓他們被裹挾,被消耗,甚至被打壓,很難有對夢想的執着和對堅持的覺悟。可能在第一關考驗就敗下陣來,然後渾渾噩噩,籍籍無名過一生。


如果作者沒有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對民俗文化的深入考察,很難勾勒出這樣的畫面。所以這部作品是真的用了心也注入了技術的。打動人的不是俗套劇情,不是勵志人設,而是普通人的人情。

打動人的也從來不是大英雄,大人物,因為他們的經曆很難讓人共情,也很難複制,觀衆無法代入自身情感參與進去,自然也很難感同身受。而小人物,平民英雄最讓人動容,因為絕大多數的觀衆都是小人物,這樣的設定親近沒有距離感,又治愈又鼓舞人心。
因為主角可能就是你自己,也可能就是你身邊的家人朋友,是千千萬萬如你我這般的留守兒童,小鎮青年的故事,隻要我們如他們一般堅持,努力,也一樣可以勵一個人的志,即便沒取得成功,也沒關系,畢竟我們都是沒有特别厲害的普通人,生活總是要歸于平凡平淡平庸的,所以又怎麼樣呢。經曆過了,人生就圓滿了。這是屬于自己一個人的成功。

當然,配樂也加了至少一半的分,不得不說,五條人,椅子,尤其是九連的音樂響起來的時候,真的很驚喜。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他們,又燃又煽情,很容易讓人帶入情境哭成狗逼。他們的音樂是先于電影而産生的,但是歌詞放入每一個情境,都很應景。不得不說音樂的選擇上也是恰到好處的,不是太驚豔,太流行,讓人接受度也高。這種結合,是共赢。
莫欺少年窮。莫怕年少窮。活着,靠的是豁一口氣,赤腳跑出去了,即便遍體鱗傷回來也無妨,隻要你不認,那股傲氣也會讓你挺起脊梁骨。

總之,是一部老少鹹宜的家庭電影,會帶着小侄子小侄女再刷一遍,其實如果是作為賀歲檔最好,因為過年,正是适合舞獅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