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5,看在40年代國産電影和石揮的份上,勉強四星支持一下。
桑弧、張愛玲、石揮三位一體,都是第一次看;但因為和預期相差很遠,總覺得差點意思。觀感一般,有點漫長無味,作為電影節奏還是欠佳。故事基本還是老一套,但視聽上和阮玲玉時代的默片則大相徑庭。各個方面像話劇一樣,今天看來更是格外闆正,尤其是那話劇腔-略有不适。當作喜劇小品來看或許還可以,一場謊言和猜忌引發的鬧劇,從鋪墊醞釀到高潮,再到救贖式的大團圓和煽情結局都不在意料之外,和“太太萬歲”形成呼應。唯一驚豔的一筆莫過于結尾最後一句台詞形成的閉環-意味深長且結構完整。
劇本還不錯但(或許配合上視聽)中規中矩,埋下伏筆然後拆穿,都市家庭恩怨糾葛,還有點黑色電影的味道,但和同期好萊塢還是有差距。但若和今天的小品相比,則又顯得高明多了。
從劇本到表演,每個細節都是從模子裡刻出來的,都缺乏自然和靈性。不僅不夠電影也不夠生活,生硬刻闆且視聽引導過強-信息量不夠,直白甚至有點膚淺,沒有餘味和縱深可言,這可能和時代局限有關。
pa.前半個小時在電腦看的,換到大銀幕和現場後活躍許多也親切許多,原先粗糙膈應的感覺消失了。
台詞、選角和表演還算典範-從當時話劇的角度來看。人物典型,但不夠立體,主角張伐有點朱時茂的俊逸但是拘束,而石揮飾演的老丈人-頗有陳佩斯那股靈氣-倒是鮮活豐滿。
最大的烏龍莫過于把男主認成了石揮!!!-尤其是在石揮的展映上。但他黑白年輕照太帥了,完全和片中丈人對應不上,誰能想到他演了這麼一個最精彩的配角。就像閉幕後一位老人所說“石揮演得太好了,拉别人一大截。”-另一個人問“誰是石揮?”
ps.一查才知道石揮居然兼任導演和演員,也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還要深挖。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6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7.4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5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7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7.3
25.5.14小西天
初看石揮和40年代的中國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關于素食雜談-《你吃什麼很重要》
b站刷視頻刷到的,正好借機了解一下素食主義,不過看了一半就索然無味關掉了。ps.這篇不是影評,隻是由此引發些思考罷了,把想說的叨唠出來。我吃素的最初原因是控制體重,實際上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磨合才最終成為素食者,如今已經快兩年了。我從來 ...
觀感
B8.0中規中矩母親節和母親一起看的,也是阖家團圓的一天,剛和各路親戚們告别。比小津和《幻之光》甚至是《童年往事》更輕靈,比《橫道》則更為傳統和嚴謹,沒有阿彼察邦的自然和靈氣,沒有《燦爛人生》的厚度和廣度。觀感:對我而言還是太過平淡 ...
觀感和影評
A8.5,超出預期,比阿諾拉更為純熟的傑作。對于這樣有力的作品必須五星,但同這種對陰暗面的披露又要保持一定距離、持一定的保留态度。不過好在這部沒有賣慘也沒有過度,力道正好。不直接批判也不忸怩誇張,隻是呈現和披露,這是功力所在。盡管隻 ...
簡評
C+5.6從剛剛看的共同的語言過來,完全是兩個世界、兩個極端的電影。一個是内容完全陌生的、抽象費解的,一個則是完全熟悉的生活、形而下俗套的。關于生活:和母親、弟弟看的,說白了是邀請陪她看的,借電影的口交流而已,因此别有一番意義。能感 ...
觀感和影評
A-8.4,遠超預期得好,多層次上的優秀作品,盡管有些許清晰和直白說教之處。即便是商業大片,這套我吃了,心一狠甚至可以打個五星。既有傳統西部/黑幫片的神話氣質和搏鬥情節,又融入了中國的俠義,而且是在大陸背景下拍出來的,别有一番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