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5,看在40年代國産電影和石揮的份上,勉強四星支持一下。
桑弧、張愛玲、石揮三位一體,都是第一次看;但因為和預期相差很遠,總覺得差點意思。觀感一般,有點漫長無味,作為電影節奏還是欠佳。故事基本還是老一套,但視聽上和阮玲玉時代的默片則大相徑庭。各個方面像話劇一樣,今天看來更是格外闆正,尤其是那話劇腔-略有不适。當作喜劇小品來看或許還可以,一場謊言和猜忌引發的鬧劇,從鋪墊醞釀到高潮,再到救贖式的大團圓和煽情結局都不在意料之外,和“太太萬歲”形成呼應。唯一驚豔的一筆莫過于結尾最後一句台詞形成的閉環-意味深長且結構完整。
劇本還不錯但(或許配合上視聽)中規中矩,埋下伏筆然後拆穿,都市家庭恩怨糾葛,還有點黑色電影的味道,但和同期好萊塢還是有差距。但若和今天的小品相比,則又顯得高明多了。
從劇本到表演,每個細節都是從模子裡刻出來的,都缺乏自然和靈性。不僅不夠電影也不夠生活,生硬刻闆且視聽引導過強-信息量不夠,直白甚至有點膚淺,沒有餘味和縱深可言,這可能和時代局限有關。
pa.前半個小時在電腦看的,換到大銀幕和現場後活躍許多也親切許多,原先粗糙膈應的感覺消失了。
台詞、選角和表演還算典範-從當時話劇的角度來看。人物典型,但不夠立體,主角張伐有點朱時茂的俊逸但是拘束,而石揮飾演的老丈人-頗有陳佩斯那股靈氣-倒是鮮活豐滿。
最大的烏龍莫過于把男主認成了石揮!!!-尤其是在石揮的展映上。但他黑白年輕照太帥了,完全和片中丈人對應不上,誰能想到他演了這麼一個最精彩的配角。就像閉幕後一位老人所說“石揮演得太好了,拉别人一大截。”-另一個人問“誰是石揮?”
ps.一查才知道石揮居然兼任導演和演員,也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還要深挖。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6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7.4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5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7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7.3
25.5.14小西天
初看石揮和40年代的中國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二刷觀感簡評
A-8.4本次觀影全神貫注,絲毫不覺得枯燥或冗長,隻恨結束得太早。二刷更感受到其流暢和一貫性,看似松散的布局下實則完成度和整體性如此之高。盡管仍舊并非完美無瑕(不是指細節的而是整體性的),但更能體會到其中情感和質感很純很美,也學到了 ...
簡評
正午顯影B+7.9回看阿彼察邦早先的作品,已有風格的雛形但又遠沒有那麼精良,更為自然和開放,有種樸素大方的美,絲毫不做作。這種靈動和輕盈的氣質在此後則愈發罕見了。紀實與戲劇性兼備,故事由角色的自述而非演員的演繹來推動、操縱、編寫。依 ...
觀感簡評
B+7.8/7.9在我看來是中規中矩的二流佳作,沒有真正的深度和新意。(左右的人占座還交頭接耳,哄堂大笑,完全不知道有什麼可笑的。)開場揭露的矛盾一邊是酒精代表的激情新生代,另一方面是被漠視的邊緣化老頑固。當看到男主落寞沉腐死寂的生 ...
簡評
A8.5遠超預期。雖非多麼偉大完美的作品,但打動我了,也找不到什麼可挑剔的地方,值得五星。首尾的紅外濾鏡質感驚人,結尾的公路鏡頭孤獨寓于霓虹的街景,頗有《出租車司機》和《春光乍洩》的味道。ps.這麼精彩的電影居然有人打呼噜。自開頭起 ...
A- 一刷8.45,瑕不掩瑜。二刷8.3/8.4,依舊是佳作。觀感和簡評大銀幕的清晰和沉浸感、被淹沒的體驗是難以估量的,能夠放大現實的真相,有着無以言表的感染和說服的魔力。(30-60分鐘睡了)前半程略顯平緩累贅,後面情節更為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