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的首部團戰作品《正義聯盟》上映後狹路相逢漫威的《雷神3:諸神黃昏》,但無論是在票房與口碑上,“超人+蝙蝠俠”頂配的《正義聯盟》都比不過漫威的二線産品《雷神3》。《正義聯盟》Metacritic綜評僅46分,而豆瓣也跌破了7分,低于《雷神3》7.5的評分,票房也不盡人意。
《正義聯盟》在上映之前,出品方華納将社交媒體評論解禁的時間推得很晚,信心稍顯不足。畢竟為了在超級英雄市場上搶奪地盤,華納緊追漫威步伐,還未先手鋪墊完超級英雄個人電影,就開始團戰,這也導緻《正義聯盟》更像是一部倉促上線的“早産”作品,很多方面都難以讓觀衆滿意。
劇情落俗、模仿漫威,放棄自身風格是緻命問題
本以為經過《蝙蝠俠大戰超人》山雨欲來的鋪墊,《正義聯盟》的孤膽救世一定蕩氣回腸,但現實是在《正義聯盟》同樣走上了超級英雄诙諧化和套路化的道路,卻沒有模仿到漫威的精髓,甚至丢失了自己的特色,沒有給觀衆帶來驚喜。整體來看,《正義聯盟》主要有以下四點硬傷:
1.節奏失衡,劇情落俗
因為着急追趕隔壁漫威的腳步,在超級英雄市場立足,華納在超級英雄的獨立電影還未全部開啟之前就先上映了團戰片《正義聯盟》,這使得《正義聯盟》肩負重任,既要介紹新成員的背景故事、英雄技能、組隊過程,還要為獨立電影做鋪墊埋線。這也直接導緻《正義聯盟》全程節奏略為失衡。
雖然主線可以說很簡單,招人、組團、打怪,但支線零散導緻邏輯略為混亂、而要交代的人物太多導緻每個人形象都很扁平,行為也缺乏說服力。所以,隻能說《正義聯盟》是一部及格的超級英雄片,但沒有驚喜。
2.定位尴尬,人設崩塌
作為DC的兩位大佬,超人和蝙蝠俠無疑是台柱般的存在,可在《正義聯盟》中,這兩大台柱的定位和人設都大失水準。超人無疑是《正義聯盟》中最強大的存在,但既然名為“聯盟”,超人實力太過強大碾壓隊友,讓其他人的存在很廢柴。對比《複仇者聯盟》,雷神索爾可以說是戰鬥力最強的存在,但并未一枝獨秀,鋼鐵俠、美隊、黑寡婦、綠巨人、鷹眼各自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和超人開挂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蝙蝠俠的弱化,漫威為了诙諧,把《雷神3》拍成了夕陽紅大劇場,DC為了诙諧,犧牲了蝙蝠俠的人設。不管是炫富、還是他和閃電俠的相處模式,都類似隔壁漫威的鋼鐵俠和蜘蛛俠。
娛樂化無可厚非,但人設也跟着倒了,蝙蝠俠作為肉眼凡胎,戰鬥力低于隊友可以理解,但他是“正聯”的智力擔當,屬于深謀遠慮型,影片中不管是複活超人時沒有考慮到保護母盒的情節還是團戰開始強行犧牲自我的橋段,都是粉絲難以接受的。
3.自古反派多智障
《正義聯盟》為了展現反派荒原狼的武力值,讓其掃蕩了神奇女俠的故鄉天堂島,搶走了亞馬遜女戰士守護的母盒。而這個反派荒原狼,就像《X戰警:天啟》裡的反派天啟一樣,目的簡單粗暴,即毀滅地球,統治世界,簡單來說,就是反派太符号化了。類似的套路早已提不起觀衆的興趣了,對比隔壁漫威《複仇者聯盟》中反派洛基,即有與雷神的感情牽絆,又有身份定位的迷失,這才是一個相對健全的反派。
在《正義聯盟》中,反派智商和性格上有缺陷,武力值也不夠。在DC漫畫原著中,荒原狼作為新神族,武力值是可以挑戰神奇女俠和超人的,但在《正義聯盟》中,荒原狼隻有被超人吊打的份。因為神奇女俠和超人都是神級,所以對反派的刻畫更應該用心,站在神肩膀跳舞的對手,可以瘋狂,但絕不能愚昧。如果正義方過于強大,反派太弱,就很難撐起影片的戲劇沖突。
其實,對反派人物内心的刻畫,可以說是DC的看家本領。比如《蝙超大戰》中的反派盧瑟,認為超人削弱了人類的潛能,構築了“弑神計劃”,并利用攻心計離間了蝙蝠俠和超人。而《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醜,作為蝙蝠俠的死敵,是瘋狂的滅世主義者,摧毀了哥譚的光明騎士,逼迫蝙蝠俠成為真正的黑暗騎士,可謂DC電影中最成功的反派。現在DC盲從于市場的套路,反而丢掉了自己的優勢,這是很可惜的。
4.風格雜糅,失去自我
《正義聯盟》前期導演為紮克·施耐德,但後因女兒自殺,紮導退出了劇組,後由漫威的導演喬斯·韋登接手,這也使得《正義聯盟》風格極為雜糅。但整體來看,DC都在向诙諧化靠近,而選擇放棄一貫的深度調性。
DC最區别于漫威的,就是黑暗化、以及現實主義的故事内核,而DC的作品,也都充斥着暗黑的史詩風格,不管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還是紮導的《蝙超大戰》,都在讨論社會、人性與命運,深度刻畫神壇之上的超級英雄,這是DC的高端之處。但現在靠近漫威路線,關于超級英雄的覺醒、定位、成長等都DC被抛棄了。這也是《正義聯盟》最緻命的問題,即放棄了自身風格。
對DC目前的處境來說,為了票房和市場,娛樂化是妥協,也是當下打開市場的戰略,但是,漫改電影市場顯然不需要第二個漫威風。
DC先發制人,卻浪費了一手好牌,漫威絕地反擊,得市場者得天下
從《神奇女俠》到《正義聯盟》,DC邁開了步子,但在這場與漫威的博弈中,勝利的曙光仍然遙遠。
漫威電影宇宙不管是超級英雄單人電影還是團戰電影都數量居多,為漫威的電影宇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DC宇宙在《正義聯盟》上映時,超級英雄單人電影僅有《神奇女俠》和《超人》,沒有水到渠成的鋪墊,團隊電影便匆匆上映。
DC漫改電影比漫威早了30年,早在七八十年代超人電影完全是一家獨大的狀态,但在《蝙蝠俠與羅賓》《超人歸來》《綠燈俠》等電影的接連失敗後,華納開始抵觸超級英雄題材,轉身開發中土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DC電影宇宙的開發被擱置。而漫威開始絕地反擊。
2000年,漫威的《X戰警》上映,便在當年收獲了2.96億美元票房,2002年《蜘蛛俠》接着在全球斬獲了8.21億美元的票房,大獲成功,但漫威并沒有從這兩部電影中嘗到多少甜頭,因為這兩個版權漫威早就賣了出去。
超級英雄電影時代到來,但糟糕的版權現狀限制了漫威,基于此,漫威開始重振旗鼓,回收賣出去的版權,并作出決定自己改編漫畫,自己做電影。在2008年底,迪士尼以42.4億美元收購漫威,并全力支持漫威開發“電影宇宙”。
2008年起,漫威電影宇宙在第一階段依次将鋼鐵俠、綠巨人、雷神、美國隊長等超級英雄搬上大了銀幕,随後通過《複仇者聯盟》将他們集結了起來。從點狀到網狀,漫威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宇宙。而現在,漫威電影宇宙第三階段已經進行了大半,整體來說,框架已成,隻需要再添枝加葉。
漫威電影宇宙席卷全球時,華納的哈利波特和中土世界相繼完結,坐不住的華納又一次加入了超級英雄電影的紛争。但直到《正義聯盟》上映,DC電影宇宙的框架仍沒有搭建起來。對于DC來說,推出成功的可以說隻有《超人》系列和《神奇女俠》,至于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并不屬于DC電影宇宙,所以《蝙蝠俠》要重新推出獨立電影,《海王》《綠燈俠》《閃電俠》等也需要出獨立電影,當這些影片全部完成,DC電影宇宙才能算基本成型。
短時期内,DC是追不上漫威的,因為漫威宇宙現在已經成型、漫威超級英雄人物已經成型、漫威風格也已經成型,這都是DC目前望塵莫及的。在追趕漫威的路上,DC不僅要考慮速度與質量間的平衡,還要探索出自己的風格。
之前DC粉絲還可以稱,影史不會給漫威這種爆米花大片留名,但現在,DC粉明顯也心碎了,DC也開始在商業化與藝術性之間失衡。與漫威相比,DC的特性就是暗黑和成人化,如果在漫改電影中,DC不能重拾厚重感,就很難找到一條平衡之路,與漫威抗衡。
而且,現在的市場,對DC是不利的。超級英雄電影已經在全球風靡了20多年,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了,而先入局的漫威也已經收割了太多的漫改電影市場,也留下了太多的套路,重複走漫威的老路機會無多。
統一宇宙、兼顧藝術性、獨立特色,是中國電影向漫威、DC學習的關鍵
但整體而言,在超級英雄電影領域,漫威和DC仍是兩大霸主,漫威以商業性著稱,9年狂卷130億全球票房,而DC《蝙蝠俠》三部曲留名影史,雖沒有在DC電影宇宙範圍内,但仍是DC迄今為止最成功漫改電影。對國産電影來說,漫威和DC的發展競争之路,可以借鑒的思維不少。
1.學漫威電影宇宙的構建
漫威在國内名氣高,除了比DC多拍了幾部電影外,還得依賴于漫威電影宇宙的構建。從獨立的超級英雄電影到英雄集結的《複仇者聯盟》,從線性構建到網狀鋪展,漫威宇宙達到了高潮,在獨立的影片中放彩蛋為下一部造勢,拉出其他超級英雄串片場湊熱鬧,不僅串通了情節也建立起了完整的系統,其盤根錯節的電影宇宙構建堪稱教科書級别。
在國内來說,雖然沒有漫威和DC這樣的漫畫巨頭,也沒有這麼多的超級英雄拯救世界,但其他素材并非不可以借鑒。中國的神話電影,比如《西遊記》系列以及其他的續集電影,都可以向漫威電影宇宙學習,構建統一的電影語言,續集跟上一部要有統一價值觀、世界觀,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内地現在很多電影續集隻是名字上有關聯,但内容上仍是兩個無關聯故事,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圖》。
2.商業片也可以有藝術性
雖然DC在漫改電影上仍無法與漫威抗衡,但由DC仍是漫畫領域的佼佼者,其漫改的《蝙蝠俠》前傳三部曲即《蝙蝠俠:俠影之迷》《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經典之作,值得中國電影人學習。其不僅兼顧了商業性和藝術性,後兩部位列豆瓣TOP250行列,第二部《黑暗騎士》更是全球第一部邁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通過對蝙蝠俠、小醜、雙面人的塑造,諾蘭将善惡與人性讨論推至了巅峰。
對内地電影來說,雖然有《美人魚》《尋龍訣》《捉妖記》《功夫瑜伽》等票房邁入10億人民币的商業片,但叫座的同時并不叫好,口碑幾乎都在7分之下,在質量上并不合格。現在,國産影片的工業制作在進步,比如《尋龍訣》《捉妖記》等的特效制作已經可圈可點,但精神内核和藝術性很欠缺,所以,内地商業片應該逐步提升影片的藝術性,叫好也叫座。
3.要有自己的風格,不宜盲目模仿
對DC來說,同是組團打反派,《複仇者聯盟》成了現象級,全球票房收獲了15億美元,而《正義聯盟》以現在的局勢來看,能拿到《複仇者聯盟》的一半都有難度。市場競争是殘酷的,雖然漫威的爆米花化讨喜,但DC的模仿漫威的老路子是很難立足的,觀衆的要求在逐漸提高,如果同質化嚴重,觀衆将失去興趣。
這個道理對内地電影來說同樣适用,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站得穩。以近兩年《湄公河行動》《戰狼2》《空天獵》對比,雖然同為主旋律題材,但《湄公河行動》收獲了11.82億的票房,《戰狼2》創紀錄拿下56億,而《空天獵》隻有3.18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劇本完成度不高,故事内核空洞的情況下,盲目模仿不一定讨喜。
對中國電影來說,現階段可能很難誕生漫威和DC這樣的公司,因為國内既無漫畫基礎也無科幻基礎,但從漫威和DC的發展路線上,影視公司和影視人或許能取得些許經驗,畢竟9年全球拿下130億票房,排名進入豆瓣TOP250,可不止是靠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