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快樂是不容易的。”

看《頭腦特工隊》的時候,忍不住哭了。理由是在聽到樂樂那一句:長大後,快樂是不容易的。是的,連一個負責快樂的小情緒都開始爆發,歇斯底裡、憤怒、懷疑自己的時候,我才發現我的全人,永遠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情緒是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的。或許也正是這種對快樂的強求,對自我評價的完美主義,最終催生出了焦慮,或者說焦慮或許就是樂樂的升級版本,當茉莉已經不能被當下的快樂情緒所滿足,而衍生出了一系列對未來的擔憂,或者是一種對未來快樂與美好的渴求時,錯誤的想法之下是錯誤的情緒,那麼當下的快樂自然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我們并不能決定萊莉成為什麼樣的人。”

雖然情緒們都渴望萊莉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但如何定義好的标準,焦慮難道不也是渴望讓萊莉的高中生活能過的更加順遂嗎?然而最後萊莉的反饋卻是:我不夠好。然而這與“我很棒“的自我信念一樣,并不是她自己,而是被挑選過的,選擇過後的自己。

“我要做自己,但我自己是什麼樣的?”

這是焦慮在萊莉說出“我要做自己”後發起的自問,确實,外界都在告訴我們要做自己,但我自己是什麼樣的?我要做的是那個自己?是一直很棒的自己,是不夠好的自己,還是一個讨大家喜歡的自己?我心中的自己,是僞裝、是假象,那麼真實的我是什麼樣的?

最終我們發現,萊莉的自己是在變化的,是在不同的經驗下生成的對自我的評價,雖然多變,但那确實是真實的自己,不完美、情緒化,能做的很棒,但也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畢竟,沒有一個人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一切,但我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像萊莉一樣,在極度焦慮後恢複的能力,自我召喚快樂的能力,用心關注當下的汗水,撫摸真實存在的世界,讓情緒的浪潮從自己身上流淌而過。不否定情緒,但也不被情緒過分掌控,當她再次上場的時候,陽光、好友、冰球這一切的美好都是她,也不是她,她露出微笑,那是一種釋然,達成自我的和解,那是一種成長。與自我和解,與外界和解,與當下的一切不順遂和解,而這一切,這種痛并快樂着的體驗,這種曆盡千帆後的回望,就叫做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