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閑來無事看CCTV6電影頻道被港片《布衣神相》所吸引,這部電影十分了不得,稱得上是現在流行娛樂元素夢幻聯動的先行探索者之一,将兩部聲名顯赫的武俠作品黃鷹的《天蠶變》和溫瑞安的《布衣神相》串聯在一起。本質上逃不過港片跟風的特性,利用《天蠶變》火爆香江的票房效應,邵氏要大撈一筆趁熱打鐵推出創意新穎噱頭十足的續作。影片陣容可謂是豪華,在《天蠶變》徐少強、劉雪華、劉少君原班底之上又加入劉永、陳觀、羅烈泰等當時知名功夫影星。事與願違本片上映于1984年香港影壇已不是邵氏天下,本片票房在當年連前五十都沒擠進去。1984年票房大賺的武俠功夫片是李連傑拍的《少林寺》跟風片《少林小子》及洪金寶成龍的功夫喜劇《A計劃》《快餐車》,邵氏武俠功夫片頹勢明顯已然落寞歸去。

本片還有一個名字《天蠶再變》,好家夥天蠶神功是一變再變,大有趕超孫大聖七十二變的勁頭!不知這兩個名字哪一個是真名。由于我沒看過《天蠶變》也沒看過《布衣神相》小說,一上來的江湖恩恩怨怨不知所雲。東瀛魔頭練成神功為何要找雲飛揚和獨孤無敵?還是十分傳統的臉譜反派争奪天下第一。另一邊當時的影壇新人萬梓良飾演的獨孤無敵出關練成滅絕魔功第十重,屬下彙報武當派變動我猜是《天蠶變》的劇情,看得出來獨孤無敵是《天蠶變》中的重要人物。至于為何如此重要的人物錯過雲飛揚在江湖上嶄露頭角的兩年,答案怕隻能看原著了。無敵門與武當派世代恩怨,獨孤無敵上武當山一雪前恥比起純粹的武林稱霸更能說得通。

雲飛揚的天蠶功的大名我還是聽說過,不過對于武當派的人物關系我是迷迷糊糊,但能看明白劉少君飾演的姚峰在片中舉足輕重是把雲飛揚與李布衣聯系起來的關鍵人物,開頭我一度錯以為他是主角。插句題外話,劉少君還演過一部電視劇《龍鳳神相》,不知與《布衣神相》有何關系?孤獨無敵上武當山得知雲飛揚下山雲遊,這應該是承接《天蠶變》結局。衆人性命攸關之際,姚峰隻身下山尋找雲飛揚,序幕結束進入正題。山下小鎮的相師騙局橋段依然是邵氏風格,比起同期洪金寶成龍的功夫喜劇古闆老套放不開。姚峰誤打誤撞遇上李布衣主角出場。電影賣點雲飛揚是挂羊頭賣狗肉,李布衣是名副其實的主角戲份足。

武當派遭此大難正派大俠豈能袖手旁觀,五大掌門齊上武當山同仇敵忾對付無敵門。沒等來獨孤無敵,先碰上東瀛忍者。五大掌門氣勢洶洶,原以為能抵抗一陣,萬萬沒想到兩三招便倒下一個,真乃龍套角色。不知五大掌門設計意義何在,尤其還有武林泰鬥少林寺掌門?過分突出雲飛揚及反派武功一覽衆山小,效果适得其反造成本片的武俠世界過于狹窄,與印象中門派林立人才輩出規模宏大的武林大相徑庭。這是邵氏電影一大問題,受限于經費及拍攝場地,影片給人一種小家子氣,與《少林寺》場面氣勢恢宏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老武俠片《少林寺》在1982年能占據年度票房榜第四,而邵氏武俠片在八十年代卻被冷落進不去前十的原因。

李布衣算得真準,武當派難逃滅門之災。我為什麼說雲飛揚不是男主角呢?一百二十分鐘的電影,演了三十分鐘一頭白發的雲飛揚緩緩出場。觀衆好不容易盼來雲飛揚講了三兩句話一閃而過。反而給足獨孤無敵戲份表現人物心狠手辣。按劇情交代雲飛揚不聽李布衣勸告立馬找無敵門算賬,上門來的卻是東瀛忍者假扮的雲飛揚。這段獨孤無敵與東瀛忍者打鬥除了展示一下來去無蹤的忍術刀法外,純屬多此一舉是個累贅拖慢節奏。雲飛揚的戰書到了,節奏提起來趕緊打起來!鏡頭一轉莫名其妙表演一段忍者易容術。我記得早在七十年代邵氏電影拍過日本忍者大戰中國大俠題材,忍術沒什麼新鮮的看點,為何本片不多拍主角李布衣和雲飛揚,一而再,再而三把戲份放在忍術上主次不分。

雲飛揚和獨孤無敵兩大絕世高手比武一觸即發,先把恩怨的前因後果交代清楚為高潮神功對決鋪墊下。電影演了四十分鐘雲飛揚的天蠶神功總算是要露一手了。說好的比試神功,卻給觀衆先看一段輕功加拳腳功夫,可見邵氏電影創作思維固化到無可救藥。遺憾的是我之前沒看過《天蠶變》,不了解天蠶功看不出這段雲飛揚的天蠶功是不是原汁原味。總之是兩人一通瞎比劃配上特效便是神功,說白了還是邵氏武俠片那個味,感覺不到神功的震撼!雲飛揚以内力生絲把獨孤無敵包成蠶繭,不知是不是天蠶功最厲害的絕招,創意驚豔令人眼前一亮。雲飛揚的絕招被破敗下陣來,危急時刻李布衣救場機智诙諧三氣獨孤無敵玩弄在鼓掌之間。要說本片前半段李布衣遠比雲飛揚吸引人有看頭。李布衣算到雲飛揚大難臨頭,難道沒算到忍者埋伏嗎?姚峰掩護雲飛揚慘死說不通。編劇是為了突出武當滅門一個不留的凄慘,還是認為人物在後面多餘來個一不做二不休順勢除掉呢?

獨孤無敵沒走火入魔,清醒得很李布衣從眼皮底下救走雲飛揚,自己不是天下無敵。要麼說李布衣是主角,不用神功三兩句話氣得孤獨無敵吐血病發差點去見閻王。孤獨無敵和雲飛揚同時找醫生看病,劇情有趣新穎一個找鬼醫另一個找神醫。李布衣算出忍者追殺,一路上有驚無險抵達神醫住處。編劇對忍者情有獨鐘,時不時插一段忍術表演。神醫神醫必有不同之處,誰來看病都要尊稱他爸爸,立下規矩不給武林人士看病。有李布衣在這都不是事,使出激将法讓神醫吐出多年胸中惡氣。神醫都答應給雲飛揚醫治,趕緊治病好與獨孤無敵決戰,可偏偏要畫蛇添足給神醫鬼醫加戲,加一場雙雄對決搶神藥打亂影片節奏。

武俠小說大俗套主角總要有場奇緣奇遇,雲飛揚命不該絕機緣巧合找到再生石。另一邊獨孤無敵也沒閑着與找上門的忍者決鬥。本片三大神功中就屬忍者的心魔神功殺人心跳創意新穎武功詭異,先以心跳聲攻擊敵人心神,再用肚子上鼓起的大包反複撞擊震碎敵人的心脈,一個字絕!中日大戰孤獨無敵戰敗身亡,看得出是編劇用心良苦,因為滅武當的不是無敵門是東瀛忍者,雲飛揚為武當報仇最終對決的隻能是忍者。我認為孤獨無敵不是技不如人,大病初愈功力未能恢複到十成。本片試圖把傳統武俠片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國仇家恨,借反派鬼醫之口道出雲飛揚與東瀛忍者對決不是武林争霸而是民族大義之戰為國争光。這屬于強行拔高,因為前面東瀛忍者交代過來中原目的,神功練成挑戰武林争第一,背後不涉及外敵入侵或倭寇騷擾。強行拔高路唇不對馬嘴十分空洞,編劇想要突破傳統武俠片的局限,僅憑幾句煽情說教可實現不了。

雲飛揚獨木難支破解不了忍者心魔大法,好在有主角李布衣在,山人自有妙計以聲破聲。電影僅剩下十幾分鐘留給最終決戰,導演是不是中忍術着魔了,如此緊張的時間還要來一段忍者易容術表演浪費時間。忍術演完了,兩位忍者師弟也被處理幹淨了,總算是天蠶功對心魔功大戲開幕。不出所料,天蠶功打不赢心魔功,李布衣及時出手參戰咚咚咚一通敲鼓破了心魔功。李布衣無需神機妙算有點常識也懂鼓一捅就破,明明有更适合的敲鑼打鼓的鑼。忍者要是鼓都捅不破那真是侮辱觀衆智商了!正派有備而來二打一屈居下風。我是沒看過《天蠶變》,可在香港影視作品中天蠶功算的上名列前茅,本片雲飛揚先被獨孤無敵打成重傷,現在和李布衣強強聯手還打不過忍者,夢幻聯動活活把天蠶功憋屈死!在這麼打下去雲飛揚性命不保,李布衣危急時刻恢複機智,用香爐做成大鼓破了殺人心跳,雲飛揚抓住機會使出天蠶功為武當派報了血海深仇全劇終!

本片導演和編劇是同一人魯俊谷,此人執導編劇本片前作電影版《天蠶變》。在香港引起轟動的是1979年亞視前身香港麗的電視播出的《天蠶變》電視劇。魯俊谷一直在電影圈耕耘,未參與《天蠶變》電視劇創作。我推測是邵氏電影拿到《天蠶變》電影版權,決心抛開電視劇另起爐竈打造一部全新劇情的《天蠶變》。除了主要演員,導演和編劇要從邵氏電影内部選。1983年的邵氏風雨飄搖老舊的電影大廠模式跟不上香港電影的發展留不住人才,能拿出手的導演大概隻有1974年起轉幕後拍了不少武俠片的魯俊谷。作為一名電影生涯大半時間拍老武俠功夫片的電影人,魯俊谷思維固化跳不出傳統電影的圈圈框框。兩個知名武俠小說合二為一,本是一個大有可為有充足創作空間的創新機會,可這反而讓老電影人魯俊谷犯了難,兩位主角戲份如何分配誰輕誰重?三大神功誰是天下第一?影片交出的答案慘不忍睹,按常理說雲飛揚知名度最高最具看點是男主角,可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前半部分猶抱琵琶半遮面匆匆露一面被獨孤無敵打成半死,後半部分一直躺在擔架上一動不動演死人,好不容易盼來起死回生又打不過忍者,這主角當得真憋屈徐少強根本沒有施展演技的舞台。

既然雲飛揚戲份少得可憐,主角旁落到李布衣。李布衣戲份是多,可又拍出大問題。李布衣的強不在武功,而在神機妙算。全片除了不痛不癢算出武當滅門及忍者偷襲外,再無有幫助的妙算。神機更是拿觀衆尋開心,結尾用鼓做秘密武器破殺人心跳,難道沒想過鼓很容易破嗎?兩大主角被魯俊谷改的亂七八糟面目全非!電視劇天蠶功珠玉在前,魯俊谷再怎麼拍也拍不出新花樣,所以三大神功改為重點表現忍術,這麼拍豈不是本末倒置,觀衆買票進電影院是為了看天蠶功不是忍術!兩大主角有缺陷無心插柳柳成蔭,成就了當年還是新人的萬梓良!獨孤無敵這個人物複雜多層次充滿魅力,在片中是個反派卻不像忍者那般濫殺無辜,與宿敵武當派是武功比試,并沒有大開殺戒滅武當。可當有兩位正義之士罵他時,又顯露出殘暴的一面痛下殺手。在打敗雲飛揚成為天下第一後,狂傲暴戾的一面被李布衣算出,被李布衣言辭刺激氣吐血後,又能恢複理智趕緊找鬼醫治病。大病初愈與忍者決戰毫不退縮,天下唯我獨尊讓他不肯吃藥最終慘敗死前依然保持王者風範令觀衆欽佩。二十七歲年紀尚輕的萬梓良貼上兩撇胡子便能演出王者不怒自威,王者氣質由内而外流露壓制全場衆人。不知是不是從本片起萬梓良找到适合自己的演藝之路專演大哥。比如年輕觀衆耳熟能詳《旺角卡門》中被烏蠅哥喂吃屎及《古惑仔》中的蔣天養。他慧眼識人提攜周星馳進電影圈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澄思寂慮邵氏電影早在1971年小試牛刀夢幻聯動《座頭市》和《獨臂刀》,來一場關公戰秦瓊的好戲。隻不過當年是日本公司主導,拍的不倫不類毫無驚喜,尤其是中日兩版各有一個結局拍的很妥協很無奈。當下好萊塢由漫威宇宙掀起IP宇宙電影潮流浩浩蕩蕩,但漫威有原著漫畫堅實的基礎,電影無需從頭來過寫一個全新的劇本。邵氏電影強行把毫不相關的小說合二為一杜撰出一個新故事,對編劇來講,無異于穿着單衣攀登珠穆拉瑪峰九死一生。兩位大名鼎鼎的主角如何拿捏平衡是個無解的難題。

總之本片雖然演員陣容強大劇本強強聯手商業宣傳噱頭十足,但時代變了邵氏沒變票房失利無可避免。我認為嚴格意義上《少林寺》帶有明顯邵氏武俠片的影子,仍屬于老武俠電影與九十年徐克的新武俠電影風格差異明顯。同年的《少林小子》的成功不能說明觀衆口味沒變。成龍的功夫喜劇橫空出世足以說明觀衆不再喜愛一成不變的武俠片,他們要看娛樂至上哈哈大笑的喜劇片。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邵氏武俠片完全落伍,與香港黃金時期求新求樂的娛樂風向格格不入,被觀衆抛棄被市場淘汰是行業發展規律。1984年香港票房前十大賣座電影部部都帶有喜劇元素,本片的失敗是年老的邵逸夫跟不上時代發展,看不清電影市場車輪轉動方向,長江後浪拍前浪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屬于嘉禾與新藝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