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在電視上看過《金婚》這部劇的某些片段,我記得的一個場景是,張國立飾演的佟志和林永健飾演的大莊在院裡的長椅上聊天,聊了一半,李菁菁飾演的莊嫂出來了,說了點啥,打斷了這場聊天。這部劇,我看過的片段絕對不隻有這一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個。07年08年,我寫了大量的電影評論,那時候似乎沒什麼時間去看劇集,所以劇集寫得很少,之所以記住了那個片段,好像是那時候看着這個主演陣容,看着他們的演繹水平,我大概在心裡是下了一個判斷:這會是一部好看的劇。

  快20年了,沒有機會去看,我甚至都已經徹底地忘記了有這樣一部劇,可能沒想過,我會在短視頻平台上刷到這部劇,把我那已經遺忘的回憶又給勾了出來。前幾天刷短視頻,它給我推送了一條,是蔣雯麗飾演的文麗和佟志就寝前的片段,文麗讓佟志去洗手,因為洗完了手碰到了什麼再回去洗,反反複複地不停地洗,最後把佟志那點邪火愣生生地洗沒了,他發脾氣說,洗好了,睡覺吧。因為這個片段,我點開了這個自媒體賬号的主頁裡,發現他把這部劇剪了大概有九十左右個短視頻,一個短視頻大概有十來分鐘,我就躺在沙發上,一邊喝着剛泡好的茶,一邊動動手指頭,居然把它給全部刷完了。

  大概,這是我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刷完了一部經典。那時候我還在想,這樣刷過了一遍之後,是不是還要必要再去刷一遍原劇呢。

  短視頻平台上大概有很大一部分流量是給了類似這樣的自媒體吧,說是解讀各種經典劇集,然後就把各種經典劇集的一些經典的片段給剪一剪,再配上一些可能都直接是AI制作的旁白和字幕,就這樣給扔出來。說它帶有評論性質嗎,似乎也有點;但是說它真能輸出什麼觀點嗎,似乎也沒有。

  我們正常地看一部電影或者劇集,講究的是一個起承轉合,在短視頻的世界裡,不需起承轉合,它直接就是高潮高潮高潮,一路從頭到尾都給你高潮下去,不這樣剪沒辦法呀,抓不住流量呀。上次我看過某位博主在某個視頻上總結自己前期視頻的流量不大以及完播率不高,他最終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在視頻的前十秒沒有抛出足夠震撼的觀點以鎖定觀衆,在視頻的前三十秒表達的邏輯沒有非常貫通,有部分轉折的邏輯略為生硬……諸如此類。

  短視頻的世界裡,其實已經是一個完全可以量化的世界了。什麼樣的視頻會被平台賦予流量,什麼樣的内容平台願意給你更多的流量扶持,當一切都可以量化了之後,慢慢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同質化的内容被推送給我們,甚至連我們這些不太思考的刷視頻的人,都慢慢地能理解這一個賦流引流的流程時,它其實已經越來越少能給我們驚喜了。

  這樣剪,能有流量;不這樣剪,流量就沒有了。任何一個自媒體,在現在這種流量為王的網絡環境裡,你會被不停地訓練,這種訓練會反饋給平台,平台會按照所有的訓練模型再次反饋到自媒體上,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有流量的内容,慢慢地會趨同,這是自媒體和平台一起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任何一個自媒體,能夠輕易地打破這種閉環,時間久了,大多數都會屈服于流量,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這個閉環裡跟着他們一起向相同的方向去用力和努力。

  大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小夥伴可能刷了一天的短視頻,最後停下來的時候一想自己剛剛幹了什麼,似乎什麼也沒幹,時間就在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同質化的内容裡慢慢地流逝了,因為看過了太多同質化的東西,你最終什麼也沒記住,刷短視頻的最高境界就是看過了,又好像沒看過,再看看又如何,好像已經看過了……

  今天我本來想寫《金婚》這部劇的劇評,但是我實在不忍這樣寫下去,因為我明明是沒有看完這部劇的,并且就我刷過了它的概梗的觀感來說,這應該是一部好劇,它應該值得更好的對待,像短視頻平台這種斷章取義囫囵吞棗的方式對它來說其實太不公平,而如果基于這樣的一種觀看方式再來寫這劇的評論,我怎麼感覺自己有點助纣為虐呢。

  所以我寫了一個開頭,沒往下寫的勇氣。我記得以前我也寫過,在我寫影評的最後一段時間,那時候的短視頻才剛剛興起,我那時候其實是嘗試過轉型做短視頻的,就按我自己寫的影評為基礎,再以原電影或者劇集的内容為主要内容,影評裡講到哪個片段,就把那個片段剪進去,但是我做了一兩次嘗試之後我發現,那是一個全新的跑道,像我這種純文字創作的人,似乎并不太适合那個賽道,因為需要掌握太多新的技能,比如剪輯,比如前面說到的各種剪輯技巧和文本創作的量化數據的積累,那個賽道需要更自律更能精準把控的人才能做得更好。

  同時我也擔憂,像那樣直接将電影或者劇集進行二次剪輯的話,最終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對原著版權的侵權行為,這種行為是不是能夠長久地運營呢,如果不行的話,是不是前期積累得越多,後面要背負的責任就會越多呢。所以我淺嘗辄止沒有在那條道上繼續往前走了。殊不知,十幾年過去了,這條賽道至今似乎依舊蓬勃,很多同時代寫影評的小夥伴轉型成功成了現在整個賽道的頂流自媒體。

  很多自媒體也在說,流量來的時候,什麼都别說,先接住了再說,說不定明天,流量就會跑到哪的地方去了,所以别說什麼長遠和久遠,做好眼下才是最重要的。回頭看,這條賽道上深耕了十幾年的自媒體都有,他們在努力,他們在拼搏,他們隻看眼下,所以能夠越走越遠,這是他們的成功。

  我在某新平台上注冊賬号的時候,它說讓我填一個自我簡介,我突然有點懵了,才想起來,我已經多少年沒有寫過自我簡介了。我記得我最早的自我簡介寫得極認真,上面寫我喜歡什麼,想幹什麼,所有文字皆個人原創,然後說如果是互聯網轉發隻需要注明出處和署名,若有商業合作或者約稿則請聯系某某某郵箱或者某某某即時訊息。那個時代,我确實是真想表達些什麼内容的,也确實想要做出點什麼成績的。

  後來轉戰了其它行業,加上最主力的那個舊博客一夜之前被平台給下架了之後,好長一段時間我是徹底心淡了,扔下了手中的筆十幾年,不曾再寫什麼字了。再後來重新寫字,大部分的舊平台已經完全湮沒在互聯網的曆史塵埃裡,連個痕迹都找不到,偶有還在正常運營的舊平台,當年熟知的編輯都不知道換了多少撥了,我其實也早沒了那點心氣了。

  很多平台的簡介,我都直接給改了,改成一些可有可無的小詞組。所以這個新平台的簡介,我那時候很随意地寫了一句:互聯網舊時墳底枯骨。不是嗎,我就是早年前那個互聯網墳堆底下的那堆枯骨,連回憶可能都沒有。

  我最終仍舊還在寫字,沒有去任何新的賽道,因為我發現,我似乎已經老得折騰不動了,所以沒有能力和精力再去學習新的形态去适應這個全新的世界了,返璞歸真地回到我最舒适的狀态裡,每天寫點什麼,随心點,也不去關心流量和人氣——或許,到了我這個年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自洽,是讓自己跟自己和解;而已經不太關心他人了。也對,我已經多少年沒有去管過我的評論區了,我甚至不太在意小夥伴們在裡面聊了些什麼,他們是否喜歡我的觀點和内容,似乎我寫字的更多的原因,是為了取悅現在這個正在寫字的自己。

  至于你喜歡不喜歡我,其實我并沒有很在意。有趣的靈魂也許會互相吸引,那些不太喜歡刷短視頻的,仍舊喜歡閱讀的小夥伴也許還是來看我,然後停下匆匆忙忙的手指頭,看一篇也許什麼内容都沒有的文章,但是他們仍舊會留下,也許這些才是我真正的基本盤——我取悅了自己的同時,也許也剛好取悅了你,這種共振才是最難得也最珍貴的。

  感謝你一路,讀到了這裡。淩晨一點半了,睡吧,雖然不困,但是明天的工作,仍舊要繼續。晚安,所有愛我的,以及恨我的人們。

  以上,2025-11-03 01:15:59;乙巳蛇年丙戌九月丙子十四。

    頭圖由Leonardo Lucid Origin 大模型生成,PROMPT: Cyberpunk ramen bar at night in a neon-lit city. Steam and rain mix with glowing holograms and reflections. Photoreal, cinematic lighting, high dynamic range, cool neon palette with magenta and cyan high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