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室内的软装颜色,还是室外的黄昏景象,伯格曼都使用了暖色系作以背景。拍摄人物时用了浅焦摄影,把背景虚化成了一团暖光,以此衬托人物。红与绿两种颜色在色相环中呈一百八十度角,距离最远,互为互补色,所以两位主角的红与绿服装色彩早已暗示了情感的分裂,为结尾的爆发做好了铺垫。剪辑上出现了打破时空的平行蒙太奇的叙述,不像早期的伯格曼那样场景固定,舞台感十足,而是有了明确的电影感,不过角色打破第四面墙的内心独白仍然充斥着一些舞台剧味道,但这也使台词极具语言的穿透力。可见伯格曼还是保留了舞台剧的风格。
原生家庭似乎是伯格曼后期创作生涯的重要母体。当成年后的子女个性竖立,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父母当年教育时的弊端便在矛盾之中暴露出来。爱与被爱之间本应该是相互理解尊重的关系,但在主观情绪与另一主观情绪碰撞后,爱变成了被攻击的对象,变成了阻碍沟通的空气墙。你站在任何一个角度上思考都觉得并没有错,因为错的只是矛盾关系本身罢了。真是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却各不相同……
伯格曼《秋日奏鸣曲》:不幸的家庭总是各有各的不幸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摘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以下简称《人生》)延续了吉卜力一贯的异世界故事模式,却在“异世界”这个拥有极大作者空间的地方进行了深层设计。而在近代日本的文化语境中,现代性是西方扩张的结果,它作为一个断裂的时间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本片 ...
“吸血”的论争
在众多电影中,政治关系总是以一个特定的故事情形体现在剧情里,将历史意识注入其中。本片的故事设计借用了马克思社会学文本的一组常见的经济模型,即社会结构的矛盾是如何在人事中作用,成为了电影辩证推进的路径。它的现实条件则是经济基础上的“矛 ...
近五星。在乔治奥威尔《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将土地给予一种超越性的赤诚伦理意志我们已然见到——实体的美之判断力。肯洛奇的行动化影像强调土地(加泰罗尼亚)粗粝的自然建筑视觉,其意识空间的绝对者作用在于武装斗争的相对静默,以此融入背景/ ...
近年最好的国产电影。在影片的灰域—影像中,通过对视觉符号及听觉符号的纯化构筑自然外景的相对自主性,土地的半工业—残次之“美学”以去类型情景的有机论废墟镜像达成与生活现象的细微“差异化(社会—人类学意义上的差异化)”编码,相对静态的情 ...
当一切理论被德里达的一声逻各斯中心主义扣下其论断时,后现代时期的一场场解辖域化革命皆导向那无法言明的实在界。人类很显然达到了人类/主体/中心/理念/语言/逻辑的外部——巨大的灰域,语言的无效性,只能保持沉默的概念废墟。通过维氏以及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