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芭比一直没上,两周后来李家坡终于能看了!影院居然有中文字幕
看到别人指出了一些缺点,那我分别对应来讲讲吧
1.不合逻辑(比如刚踏入真实世界的Barbie说着她之前建立的语言体系中不可能存在的概念,以及片中Barbie们和Ken的转变太突兀) :这个确实,但电影本身的定位就是很奇幻而脱离现实设定的,这决定了它不必(也很难)用严谨的过程逻辑去reasoning,我觉得在这里,“过程逻辑”才是真正的,如电影中ken提到的,“技术细节”,在这死抠合理性意义不大)
2.深度不够:肯定不够,但,可能比喻不太恰当,但如果目前的女性主义发展到了5,芭比可能最多就2,但大部分人对女性主义的认识还无限趋近于0,就像你无法强迫一个没学过线性代数的人啃懂西瓜书,如果把很先锋的女性主义表达文本硬灌给观众(虽然对理论的探索本
身肯定要不断追求先锋)可能反而不利于大众的吸收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说重了的话,这种硬灌行为多少带点精英主义傲慢。谁都知道typical好莱坞电影都是些啥玩意,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商业电影已经足够有开拓性了,就像小彪所说,“不要随意指责别人声音太小”
3.站桩说教: 感觉还好?至少我只是感到了“直白”,而没有感到“居高临下”,所以没有不适感,大不了当看Ted talk嘛,对各种阳刚符号的呈现也很直白,但那些符号又都很典,所以非常幽默(当然高司令的演技也非常加成),你可以说它的剧作有缺陷故事性弱,但从这个角度对它的批评似乎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多说两句 感觉一些男性苦情芭乐/流行摇滚(写到这里莫名想到take that,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能唤起所谓牛仔情结的乡村民谣可能也是类似于《教父》,真是好(白?)男的文化产品,当然这种牛仔情结我也有,这是我觉得我身上比较男的地方 还有我才知道原来大多数女生小时候真的会玩芭比玩具?联想一下自己缺乏玩具的童年 觉得童年接触到的东西真的会很影响一个人成长后的personality,如果TA没有在长大后对那些他的“情怀”进行解构与批判的话
最后 全片对我来说第一个大笑点其实是多邻国学西语的小女孩爹(学外语拯救不了Barbie人!)今天多邻国正好到30 streaks 可以说我的娃也满月了 最后电影放完了意识到 我和旁边一对华人小情侣的笑点自始至终都是错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