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象,一路同行

作者:路過

編輯:索子菲

還記得從雲南西雙版納出走的大象家族嗎?它們的北移南歸,吸引諸多媒體競相報道,在人類田地裡“撒野”的它們,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當然,“說走就走”的它們并不是出于調皮,想去遠方“短暫旅行”,而是試圖通過這次有規模的集體遷徙,找到更加适宜的栖息地。

被稱為“短鼻家族”的它們,一路走出森林,途經村莊、田地和大量的人類生活區,遭遇了路途的阻礙,更在暗中被關照與保護,它們的行蹤時刻牽動着網友們的心情。在近乎24小時持續的直播跟拍之下,這次亞洲象群北移南歸,成為一次赢得全球廣泛贊譽的科普之旅、探尋之旅、人象共行之旅。

...

▲《與象同行》海報

紀錄片《與象同行》完整跟進了這支亞洲短鼻象族的長途旅行,也記錄下了所有參與“雲南野生亞洲象北移南歸”工作人員的協同工作。本片由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與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解讀中國工作室聯合拍攝,将這些未曾公開的珍貴影像首次公布于大衆視野。

一次有預謀的出走

《與象同行》的拍攝團隊來到這支亞洲象的原始栖息地,尋找它們“離家出走”的原因。實際上,在西雙版納州的勐養子保護區,周邊的村民們對亞洲象群的出沒早已習慣,這些身型龐大如房屋一般的大象來村莊的田地、村民們的谷物倉庫裡覓食也不是新鮮事,人象和諧共處的生态在這片家園裡已保持十年之久。

然而,随着氣候環境的變化,幾十年來象群數量的倍增,竹筍、嫩葉、野芭蕉已經不夠滿足一頭成年象數百斤的每日進食量,于是它們開始把鼻子伸向了村民們種植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人類農作物。但值得欣喜的是,我們對生态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大象們對人類的警惕與恐懼感也在逐漸減小,逐年擴大了象群的活動範圍。人們也親切地給一些有特點的大象起了名字——比如“短鼻妹”、“藍眼睛”。

...

▲《與象同行》劇照

2020年3月,15頭大象正式啟程,去探尋“遙遠的烏托邦”。它們一路向北經過了普洱市,一直來到了玉溪市峨山縣,這時它們已經步履不停地行進了400公裡,一年零兩個多月。它們不知道的是,過了普洱一切前行都是徒勞無功的,想象中的北方“理想國”有着更加密集的人口和城市建築群,在車水馬龍的街道裡,大象們迷茫了。

此時的生态環境保護學家們也根據這批象群的習性預測到了緊張的“人象隐患”,為了大象們旅途順利,引導它們南返,也為了人們不與大象們發生沖突、危險事件,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時搜尋、監測亞洲象的動向,部署了應急工作。

...

▲《與象同行》劇照

《與象同行》拍攝隊伍,和片中的工作者們一樣,陪伴着這群象度過了三個月的時間,保障它們不受到傷害,最終獲得了它們的信任,更加掌握了它們的生活習慣。一隻、兩隻……十五隻,在無人機的監測屏幕裡,消防隊員們與大象一次次隔空相遇,都令我們松一口氣。

“小象”的出生

大象的遷徙并沒有影響它們正常的繁衍生息,在這趟漫長的旅程中,“藍眼睛”和另一頭母象都誕下了自己的寶寶,兩頭小象的出生讓這支隊伍更加團結溫馨,也讓人們發現象群的嚴密分工如同人類的社會習性一樣,具有極強的群體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意識,它們在集體中各自承擔起一份重要的職責,有組織、有紀律的踏着前行的步伐。

...

▲《與象同行》劇照

片中通過自然紀錄片的呈現方式,插入了大量的監測熱敏圖像和大量的航拍鏡頭,在饒有趣味的解說中,留下了一本翔實的、有紀念價值的“短鼻妹”家族“航行日志”。

...

▲《與象同行》劇照

從拍攝團隊獲取的航拍鏡頭中,我們看到小象挪動着它們可愛的腳步,被護在象群隊伍中間,前有“領航員”帶領隊伍尋找方向,後有“警衛兵”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熟悉的“短鼻妹”還主動當起了小象的“貼身保姆”,這群成年象們用智慧與愛時刻守護着兩個幼小的生命,盼望它們在奔波勞碌中也能茁壯成長。一位每天在屏幕中觀測大象行蹤的無人機飛手曠育禹,由于工作未能好好陪伴懷孕的妻子,為這期間出生的寶寶起了一個“小象”的名字,人與動物的情感在此刻達成了共鳴。

...

▲《與象同行》劇照

導演陳熠之憑借其多年對自然環境的觀察視角和紀錄片拍攝經驗,與其他成員共同把小象的誕生以及象群的一路遷徙都真實、完整的記錄下來,“小象”的出生等細節,也把人與象之間的距離聯系的更加緊密,小象寶寶的故事貼近了觀衆的欣賞趣味,也具備更佳的傳播效果。《與象同行》作為一份特别的禮物,用影像提供了最好的見證,大家深深地記住了每一頭“小象”。

改變的航向

當然,小象的出生不僅壯大了象群,也讓監測人員們為象群的“南返”感到迫在眉睫。幼象和亞成年象的體力和行動力都不比成年象,一個人類修建的水泥蓄水池都可能會讓它們險些喪命,整個象群監測指揮部都揪着一顆心為之擔憂,在象群們看不見的地方保駕護航。并且,祖先們留下的記憶也不再是合理的遷徙路線,象兒們不可能再繼續北上尋找“理想國”,為了人與象的安全,它們必須立即折返!

...

▲《與象同行》劇照

其他地方的村民們從好奇大象的到來,熄燈圍觀,到開始看着被踩壞的苞谷憂心忡忡,如何能夠讓象群改變航向?一方面,監測人員們分析着如何引導大象們走設計好的“地圖”,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及時作出了表率,用勸說和補償等方式做出了周全的部署。一次次的試探與磨合,人與象已變成了不需言語交流的朋友。終于,在有組織的科學幫助下和堅持配合下,這群亞洲象漸漸變得“乖”了起來,感受到了人類布下的不是陷阱而是提醒,讀懂了我們的好意,改變了航向,順利地“北移南返”,回到了故鄉西雙版納。

作為一部生态人文紀錄片,《與象同行》充分發揮了其影像的功能與效應。近年來,秉持着“聚焦用戶價值、科技創新及社會責任”,“為國家與時代創造更大價值”的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和有效結合影像作品與國際傳播策略的解讀中國工作室,作為本片的聯合制作方,對這一事件的關注與記錄,無疑給當代國内國外的新聞大事件和輿論讨論,都樹立了一個典範:有跟進、有調查、有真實記錄、有完整反饋、有精心制作,最終呈現的成片讓更多參與這一讨論的觀衆們更為全面、及時地了解了實際情況,呼籲更多人為保護我們的生态環境與野生動物擔起社會責任。

...

▲《與象同行》劇照

每年的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今年已迎來“世界大象日”的第十一個年頭,并确立了“保護大象,從我做起”的主題。騰訊自去年起成立的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便以戰略性的定位和科技創新的理念,不斷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貢獻。這樣優秀的人文生态紀錄片不僅講述了一個我們熟悉的中國真實故事,更把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用影像帶到了世界各地。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紀錄片,提出更好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正如這部《與象同行》,把一群可愛的大象帶到我們面前,更把這群可愛的亞洲象變為了“國際明星”,引領大家一起與象同行,與自然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