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聚焦于魯道夫·霍斯軍官一家的日常生活,但每一場戲都有畫外音,滾滾黑煙就在不遠的背景中,奧斯維辛的圍牆就在漂亮的家庭花園之外。這種手法并不能稱得上新奇,關于奧斯維辛的故事中,有像《美麗人生》一樣聚焦被納粹毀掉的猶太家庭的,有《夜與霧》這樣直接再現曆史苦難的紀錄片,但通過寫納粹們的生活反向書寫集中營大屠殺的也有。比如《波斯語課》裡的年輕軍官們在休息時讨論大屠殺,仿佛在讨論世界上任何一種正常的“工作”,比如《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主角布魯諾是跟随軍官父親搬到鄉下集中營附近的小男孩,而他決定翻進圍牆的另一邊。《利益區域》似乎就沒有那麼驚豔了。

集中營的暴行一直在進行,通過軍官和上司的通話、幾次讓人看得昏昏欲睡的會議,我們得以知曉納粹正以12000人/天的速度運輸猶太人。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是那麼分明,軍官妻子發愁的事情無非是丈夫要被調去其它城市,會和自己和孩子分居兩地。電影的設計是那麼簡單,所以比起故事本身,看完後記住的更多是獵奇感強烈的分鏡,開頭和結尾幾分鐘的黑屏,仿佛來自地獄的吼叫此起彼伏的交會,以及貫穿全片的明亮到刺眼的白色。家裡的光線是溫暖柔和的,但窗戶透進來的光是煞白的;醫院是冰冷的白色,天空是陰沉的白色;就連影片标題出現的時候,也另辟蹊徑地選擇了白色為底色。比起視覺語言上的冷靜和極簡,電影在聲音設計上濃墨重彩,用突兀的呐喊提醒觀衆,在這樣油畫般的生活背後是非人的暴力和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