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anic永遠都會是我這輩子最愛的電影——從11歲第一次在影院的大銀幕看到她的那天起至今,依舊是影院的大銀幕,第11次對着她動情和落淚——這種感覺,一分一秒都沒有變過。
特地挑了4.14-4.15的場次,因為Titanic是在4月14日23時40分與冰山相撞的,又是4月15日淩晨2時20分沉沒的,蠻幼稚且固執地想讓我的11刷變得“沉浸式”。因為看了不止十遍,還有三次都是在影院刷的,每次确實都能看出許多愈發細微的點。心血來潮,決定在這天做一個觀影随筆記錄,記錄一下十刷和十一刷我學習到的、感受到的、領悟到的。或許,留待我多年之後回翻,讓我看看這場世紀災難以及有關它的最歎為觀止的創作,除了給我無垠的淚水、無盡的心碎,還給了我什麼其它晶瑩剔透、廣袤深邃的東西。
-Rose獨白,稱自己因傳統、家庭、婚姻的束縛感到絕望窒息、卻無人注意時,鏡頭一直在搖+跟她狂奔去跳海的步子,十分颠簸動蕩,最終定在船頭——她扶着欄杆暫時站穩的同時,提醒船客小心落水的“Notice”标牌出現了——緊接着,Jack出現了,他是Rose這一生裡唯一一個真正“Notice”到了她的人,也是Rose這一生最為刻骨的“Notice”。
-Titanic的所有主創都喜歡運用對比手法,從鏡頭到劇本再到音樂……幾乎是一切,幾乎是貫穿始終。這一點的全面落實使它得以淩駕甚至碾壓其它災難題材的創作。鮮明本身就是一種殘酷。
-我突然在想,體驗過如此極緻的事件和感情,人們通常會說“死了也值”,因為滄海巫山。Titanic被稱為“夢之船”,在災難降臨後,影片的表現十分到位,全船的人都經曆了從“夢呓”到“夢醒”再到“夢碎”的過程;而現實自不必多說,這艘巨輪的沉沒不僅僅是一群人的消逝,更是一代人的幻滅。對于電影故事裡的Rose而言,哪怕是從非常簡單的愛情的角度切入,過于壯烈美好的東西,曾經擁有過,又即刻失去,起落懸殊、橫亘生死,想要在這樣的創痛裡活下去,究竟需要怎樣的勇氣和力量呢?——但體驗過這些的Rose活下來了。不僅存活下來,還有了全新的生活。這是Titanic最精妙動人之處。
前段時間一直在看《進擊的巨人》,感覺艾倫和三笠的關系類似于Jack和Rose的關系——他們絕不僅僅是救了她們的性命,給了她們第二次生命,給了她們不一樣的人生。他們還讓她們拾起了尊嚴、信念和希望。兩部作品都在強調人的精神意志的重要性。
不過,在Titanic當中,Jack&Rose要更流動,更靠攏,這種處理既商業又經典,它就是完美愛情——乃至一切情感的寫照,更容易被世人歌頌銘記。Jack讓Rose認識并直面了自己,與此同時他在冒險和奇遇中看清自己,并将生命和人生的張力拉到了極緻——這也是他想要的,而Rose悉數贈予了他;無疑,他們之間存在“I see you”“You know me”的關系,這本身就已經比任何誓言都還要更加牢不可破,是“My heart will go on”的基石。Jack最終成為理想主義的殉道者,會讓人想到,事實上,他本身也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美好符号,而這符号化作Rose靈魂上的烙印。
談到“理想主義”,又覺得電影開頭包括劇本的叙事模式真的太巧。不想寫了,先記錄一個鏡頭,回頭補。
-布洛克打開保險櫃,裡面的物件挾雜着污水,頃刻噴薄湧出。
我很難不将此處視為導演對「當年爆發的災難,和不久之後Rose的回憶」的隐喻。
這些東西中,幸存Jack唯一的遺物。
在此之前,Jack這個人,隻活在Rose的記憶裡。
Me & Titanic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觀韋小記
20240719,又一部韋家輝。太難得,作為一個在此之前首先接觸了戚周天地三部曲的人,依然被它打動。時年26歲的韋家輝,玩轉自己紮實的創作功力和超脫於當時的觀念已綽綽有餘,本部80年代末的神作也因此靜水流深地成為幾代人的精神哺糒。不 ...
簡析S04E01:我們喂養這狂熱的故事,也被這謎題所撫育
随便跟劇寫寫,歡迎讨論~Hello大家,好久不見。因為之前截圖修圖拼圖太累,而且特别浪費時間,這季的劇評無特殊情況就不像從前那樣放圖了,寫法應該也會随之有調整。個人私心比較喜歡這兩集——同樣是作為運用影像叙事的創作,相較于電影,電視 ...
十七周年:拾戚周年——寫給最好的《金枝欲孽》
我很難再找出這樣一部劇,能讓我和許多好朋友全程哭着看完,聊時悲憤,寫時哀痛,每次僅僅是想起來,就渾身雞皮疙瘩。……若是讓我形容,我要說它“泣血椎心,凄入肝脾”。沒有了,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部如此高妙的劇了,就像早年讀完《紅樓夢》那 ...
他們生來就有康莊大道,她們卻隻有幾格樓梯啊
2021.06.04大光明電影院,我的第二場成濑,太喜歡。高峰秀子一雙醉眼,如同毛玻璃上鋪滿燈影,閃爍着逐漸凋零、緩緩熄滅的凄豔。塔羅師不是真的精通占蔔,而是在所有人眼中女人的命數無非是那理所應當的兩種;女人們不是真的信命,而是太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