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一白

...

Lost in translation,又是一部從海報和名字開始就吊足觀衆胃口的電影。《迷失東京》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大名,算是翻譯得比較好了。那個《愛情不用翻譯》的小名,簡直讓我lost in translation。文首是我最喜歡的一張海報,還有兩張也深得我心。

...


...

為什麼說那些名字翻譯得不好?

先說為什麼喜歡這三張海報。第一張:

...

倒過來又是另一番風景。交代了導演和男女主角。兩張圖的交界,把英文單詞in分成兩半。in這個詞有“進入”的含義,進入内心,進入靈魂深處。

比爾·莫裡飾演的電影明星和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攝影師妻子“迷失”在東京,你看到他們的表情了嗎,你注意到東京街頭那些“虛化”的人了嗎?“迷失”就是這樣一種感覺,不僅迷失在日本人混淆L和R的發音這麼簡單,也是迷失在日美文化差異中,最重要的是兩個人都在各自的婚姻生活中迷失了。

在東京這片陌生的土地,他們缺少了一種通往内心的情感連接,和語言有關,和文化有關,和婚姻有關,和對當下人生的迷茫有關,更與内心最真實的情感需求有關。

兩個陌生人的内心,在海報的交彙處,在那個in中間,在影片劇情中,實現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親密連接。

第二張:有點老舊的米黃色調,淩亂的床單,淩亂的裙擺,一切淩亂的物件,扭曲的身體,緊閉的雙眼,虛虛實實的Lost in Translation,将迷失表達得淋漓盡緻。

第三張:HE、SHE、Lost in Translation,和一堆密集如蟻群的日文混合在一起,如果不是黑體和稍大了一點點的字号,HE和SHE幾乎湮沒在這片日文世界。仔細看看日文裡的漢字,都是和“孤獨”相似含義的詞語。沒錯,那就是對“迷失”最形象的表達。

那個問題也有了答案,有些東西是無法翻譯的,因為冰山下還有八分之七,就像海明威的文字。

劇情交給你打開,我再用隻言片語,為你呈現幾個片段。

...

極具誘惑力的片頭,接下來Lost in Translation會逐字浮現。

...

男主拍攝三得利威士忌的廣告,導演手舞足蹈說了一大通,翻譯抛給他幾個單詞。無語……

...

日本酒店那個矮得不行的花灑。

...

斯嘉麗獨坐窗前的鏡頭太多了。此刻,工作狂丈夫的呼聲已經震天響了。鏡頭給得很夢幻,就是迷失的感覺。

...

給朋友打電話:我到底嫁給了誰?

...

想叫個正規按摩,結果來了個“油污”。

...

電梯裡,第一次偶遇,斯嘉麗的一個微笑。

...

注意觀察那些小動作,并且思考。

...

這個鏡頭的角度給得很精髓。頭從斯嘉麗離開的方向,轉過來面對照相機鏡頭與其他人合影。

...

像這種炸裂的轉場鏡頭銜接,在很多高分經典電影中都會出現。如果電影是一件衣服的話,這就是最自然的穿針引線。電梯門上映着的是服務生在為男主推行李箱,下一幕就是門口的出租車和上車的人。

為什麼說炸裂呢?再來看綠皮書裡的兩個鏡頭。

...


...

一輛汽車可以是導演擺渡時間,穿梭世界的利器,或者叫電影藝術,與某部電影裡的電風扇和螺旋槳有異曲同工之妙。

Lost in Translation有幾個可以延伸出來探讨的話題:婚姻出軌、文化差異、文化融入、情感問題等等。

我覺得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應該是:

男主醉酒,和駐唱歌手發生一夜情之後,斯嘉麗為什麼還能約他去吃飯,後來感情繼續升溫是不是不合理?

斯嘉麗和男主分開之後,男主在她耳邊低語,都說了些什麼?

我想看評論區的讨論。


©本文内容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點贊評論分享轉發。

胡謅白扯:

小說、電影、随筆,

胡說八道,别太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