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以為是末路狂花,昆汀看多了以為要撞死老闆,後來以為是The Landlady 、Usher’s fall、就愛倫坡短篇那種,最後發現其實是戀母癖。其實我覺得對于三十年之前的片子都沒什麼打分的權利了,要給這種老片子打分就好像在起點網看紅樓夢一樣荒謬。看完沒什麼波瀾也沒被吓到,隻是有點疑惑聖光片段是一直都有嗎,我找了好幾個新葡京贊助都是聖光版。

查了一下landlady是59年寫的,這片子是60年,老希真沒看過嗎,劇情走向關鍵元素真的一毛一樣了吧,但是我更喜歡landlady的描述而且看的時候真有點脊背發涼,從此看到陌生城市深夜亮着的燈牌下意識是沒什麼好事。最後比起多重人格男性殺人犯角色,我在審美上肯定是更喜歡神秘魅惑女性标本師給你端上了不知名茶水。是不是一種民族性的愛聊齋女鬼味。

愛做标本和變态的聯系就這樣根深蒂固,其實戀母癖小男孩講經典台詞的時候我笑了一下。

人格分裂現在都變成爛俗片段,心理恐懼現在看來也就那樣,看老片的時候總是感歎現代電影工業幾乎發展到火箭升天的地步。

但是瘦削薄肌男的就應該穿黑色高領緊身毛衣。亘古不變真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