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阮越清的小說《同情者》赢得了普利策獎,小說内容豐富複雜,改編成電視劇需要真正的高手來操刀。HBO就幸運地請到了韓國著名導演樸贊郁來執導這部劇。
樸贊郁以其電影《決定離開》、《老男孩》聞名,他導的《同情者》前三集就像是一部完整的三小時長電影,展示了他非常自信的導演風格。
盡管後面的劇集換了其他導演,包括拍《上帝之城》的費爾南多·梅雷萊斯和《秘密花園》的馬克·蒙登,這部劇的質量有點起伏,但整體上還是保持了水準。
《同情者》是一部集戰争劇、諷刺、人物剖析和文化評論于一體的獨特電視劇,探讨了身份、感知和忠誠的複雜性。
《同情者》在表面上是講一個戰争故事,但其實它更深入地探讨了我們通常怎麼講述戰争故事。
劇中用了一種類似俄羅斯套娃的結構,主角在講述自己的故事給一個審訊者聽,而這個主角又不是一個完全可靠的講述者。
這種複雜的叙事結構讓劇情中的忠誠和身份的問題變得模糊不清,讓這個劇在技術上顯得非常精巧,但同時也讓觀衆感到有點迷惑,因為就像主角自己也不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一樣,觀衆有時也難以把握劇情的真實面貌。
劇名《同情者》本來是戰争用語,用來形容那些可能對政治事業造成威脅的人。
但這個标題也像是在呼籲我們對那些被卷入複雜系統和政治結構中的人表示理解和同情。
劇中的角色,從試圖開酒店融入美國文化的南越将軍,到利用戰争制作電影的導演,再到不得不隐藏自己創傷的人,幾乎每個人都在扮演雙重角色,都有他們值得同情的一面。
這部劇不隻是講一個雙面間諜的故事,它展現了一些在電視上不常看到的沖突和間諜活動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