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的好萊塢電影中,《F1:狂飙飛車》無疑是最亮眼的一部。它用紮實的原創叙事把一級方程式這項賽事呈現在大衆眼前,比賽實拍鏡頭和劇組拍攝鏡頭的無縫剪輯帶來的視覺沖擊力遠超真實的賽事畫面。這部電影成為了上海大獎賽之外的又一次車迷大狂歡。但如果把這部電影僅僅看作是賽事的宣傳片,也許并不合适。
從F1觀衆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很容易陷入找彩蛋和找bug的漩渦。
主角桑尼所在的“極速巅峰”是一支虛構車隊,有着索博的配置,梅奔的心氣。
作為著名的圍場拖拉機,索博(23年還是阿爾法羅密歐)車隊為了給讓出0分車隊的頭銜,鏡頭可謂是少之又少。
而“極速巅峰”隊内鬥争的程度堪比2016年的梅奔,雙車退賽的鏡頭完美複刻漢密爾頓和羅斯伯格的名場面,皮爾斯扔方向盤的動作更是緻敬這位七冠王黑人車手。隻不過後者是年度冠亞軍之争,而非分站墊底。

為了情節的戲劇張力,影片放棄了一部分真實性。
例如,每場都把賽車撞得稀巴爛,卻絲毫不耽誤研發。
例如,暖胎圈晚發車來拖低對手的輪胎溫度這種惡意行為不受到處罰。
例如,多次惡意撞車引發紅旗,國際汽聯卻如同盲人。
例如,劇組用的賽車由于是F2賽車改造,行駛時排氣尾管會噴火。這一特征不僅沒有被p掉,反而其他F1賽車被p上了噴火特效。
而最不可思議的是,一支零分車隊僅靠幾個風洞測試,就能在半年内實現從墊底到分站冠軍的轉變,簡直把廠隊研發團隊的臉皮摁在地上摩擦。甚至還要一個三十年不開F1的退役老将來指點怎麼造車,如果能造這麼快那之前幹啥去了......要知道在如今的F1賽場,一支車隊的競争力,往往車占70%,而車手隻占30%,除非這個車手是維斯塔潘。
吐槽時間完畢,刨除掉脫離現實的槽點,對車迷而言,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出現在大銀幕上就足以讓人激動萬分。
其中最亮眼的兩位是紅牛車隊的麥克斯·維斯塔潘和當時還在梅奔的劉易斯·漢密爾頓。借由對這兩位車手的介紹,可以一窺近年圍場的格局。

維斯塔潘是當今圍場最耀眼的明星,他是2021~2024年的F1世界冠軍。坦白的說,我原本并不喜歡維斯塔潘,因為他所展現出的統治力,讓過去三年的大多數比賽索然無味。
在電影背景的2023年,紅牛車隊包攬了全年除新加坡大獎賽以外的21個分站冠軍,其中有19個冠軍屬于維斯塔潘。以紐維為核心的研發團隊為維斯塔潘量身打造的火星車冠絕全場,他對車頭靈敏度的高要求讓同隊第二車手難以駕駛,而比賽的觀賞性随着冠軍的懸念一同消失。在車的性能如此優越的情況下,即使有四冠王的頭銜加冕,維斯塔潘的個人能力很難讓所有人服氣。
但在性能優勢不再明顯,甚至落後于法拉利、梅奔、邁凱倫的2025年,維斯塔潘一次次在對友連積分區都擠不進去的情況下扛着車隊跑。令人驚歎的雨戰,神乎其技的超車,破紀錄的圈速......這些鏡頭折服了包括我在内的萬千觀衆,他證明了自己站在圍場天賦與實力的頂點。在影片中,如何讓觀衆看出主角車隊的強勁實力?答案是讓他們的車和維斯塔潘分庭抗禮。

另一位矚目的車手是漢密爾頓,圍場唯一的黑人車手,持平舒馬赫世界冠軍數量的曆史榮譽第一人,亦是本片的制片人。
他是上一個十年的維斯塔潘,是奔馳八連冠的最大功臣之一。對冠軍的壟斷,讓奔馳和漢密爾頓收獲了歡呼,也引起了極大的不滿。
2021年的最後一站——阿布紮比大獎賽——漢密爾頓與維斯塔潘以相同的積分起步,戲劇性的天降安全車和極具争議的判罰終結了老漢的連冠,也讓這場比賽載入史冊。
電影的最後一戰也是阿布紮比,鏖戰雙車的老漢散發着關底BOSS的壓迫感,而“戰勝世界冠軍”的直接目标,為桑尼的這個分站冠軍注入了沸騰的熱血。而作為制片人的漢密爾頓,用這個結尾緬懷着那個讓他與自己的第八個世界冠軍失之交臂的阿布紮比的夜晚。
當我在寫這篇長評時,索博已經完成了從拖拉機到領獎台的躍遷,狠狠抽了我的臉;邁凱倫雙車的積分差距已經縮小到9分,似乎皮亞斯特裡和諾裡斯要把年度冠軍的懸念留到最後一站阿布紮比才會揭曉;維斯塔潘繼續用一輛中遊車上演着圈速奇迹;勒克萊爾繼續刷低自己的杆位轉化率,即使頭排發車,法拉利特有的神鬼二象性也能把他帶到忠誠的第四......2025年的圍場比電影更加精彩。
最後,祝願中國車手周冠宇能有一個圓滿的歸宿。(小周不要再屏攝了!!!)

本次牛班周限定一共有16位牛牛參與,均分7.6/10。
@Fairy IMAX點映。本門外漢看得非常滿意!就是簡單極緻的好看,專業度、爽度拉滿~吊打《飛馳人生》系列,劇情老套又如何,賽車戲份完全值回票價!
@小歹 年度直男爽片,無論是制作、劇情還是布拉德皮特選角和故事線上,都将這幾個字貫徹到底。看似老套的故事中做了多個精巧的反類型設計,讓故事劇情超脫觀衆的邏輯慣性,猜不透下一秒劇情的走向究竟是何方,配合上頂級的試聽效果,讓人大呼過瘾。看的時候全程在想壯志淩雲2,将速度直接替換成減速進站的高鐵,那麼貼地飛行的F1怎麼不算是一種飛行呢?這部F1堪稱是完美的運動宣傳電影,即讓賽車粉絲們擺脫冗長的跑圈,真切感受到賽車飛馳的魅力,又能跨越門檻,直接吸引路人的關注,3億美金沒有一分錢是白花的,希望以後所有門類的運動都可以照這個标準來拍。而當現實比賽中真切出現了電影中的魔幻時刻,粉絲們的最後一絲疑慮也被打破,電影真正照進了現實。讓無數非賽車迷對F1感興趣,會想要去主動了解,并觀看這項運動,或許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
@一級特工 真正的速度與激情。當五盞紅燈熄滅後,觀衆的腎上腺素随着賽車的加速直線飙升,注意力完全被車手的操作所吸引,并最終為比賽結果歡呼或惋惜。激光IMAX的視聽效果過于炸裂,以至于在文戲部分時,耳邊似乎仍然回響着引擎的轟鳴聲。布拉德•皮特在F1比賽中極不尋常的策略類似于《點球成金》裡的比利經理,而這一角色在生活中不羁的狀态以及“深藏功與名”的形象又接近于《好萊塢往事》中的替身演員克裡夫•布斯,雖然人物設計有點偷懶,但從戰勝隊友到戰勝對手再到戰勝自己,桑尼•海耶斯的魅力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MinamiFans 艾德慕在哪裡都是坑貨哈哈。
@奔兔吉爾 拍法很特别,不展示比賽中其它車隊對手的臉,有意強化隊内新秀與老鳥的沖突與磨合,以及自己與自己競賽的孤獨感,包括結局,穿過喧鬧的人潮默默遠去,始終在與自己對抗。關于男人與馬(車)的故事其實并不動人,但總是會一次次被一些競賽題材速度背後的恐懼和超出控制的毀滅性代價所擊中心靈。
@葉底藏花 什麼是天皇巨星,這特麼才叫做天皇巨星啊,布拉德皮特怎麼越老越帥啊,我願稱他為男人中的男人。故事老套但動人,老帶新,競争之後是理解,但後輩的魅力被皮特碾壓得渣都不剩了。就是純粹的視聽就值回票價,速度、技巧、賽車後的團隊協作,插進來的音樂幾乎每首都對我胃口。純粹的人,進入心流,完成整個結局最強的高光。難怪F1風靡全球,想看比賽了。
@親切的昊子 光視聽就值回票價了,雖然故事層面還是老三樣,但導演還是太擅長渲染氣氛和控制情緒了,即使是非賽車迷,也能讓你融入這一場場險象環生、酣暢淋漓的賽事之中。
@大寶魚 塞那個不懂裝懂、操縱權錢的高管Banning進來,感覺像在提點蒂姆·庫克,麻溜出錢就完事兒了,拍電影這裡的水很深,你把握不住,專業的事兒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吧。
@芝士漢堡 F1也有了自己的壯志淩雲2,同樣的複古俗套氣勢磅礴,同樣的新老交替暮年神話,三十年來的曆練與沉澱成為這出奇迹最不容小觑的能量源泉,是悲憫的回望亦是無畏的超越,是純粹的熱愛亦是自我的追尋,将挖掘深剖的一切都放置于瞬息萬變的賽場之上,無論車手個人還是團隊本身,唯有團結一心專注當下才有勝利的可能,在真切感受引擎轟鳴疾速馳騁的激燃快感時,也收獲了成長的蛻變與生命的真谛,前兩幕倒是保持着一貫的高度,第三幕還是稍稍露了怯,開場就毫無保留的視效轟炸也讓後續的爽快觀感打了折扣,當然imax觀影絕對值得,皮特不老男神真不是随便說說……
@ 𝓙𝓸𝓴𝓮𝓻 𝓐𝓲𝓻𝓭.🌈 鄭重聲明:此五星隻是給這項地球上最快速度的比賽 老套的劇情老套的人設,男生的成長永遠隻是個人英雄主義的雄競到學會團隊合作,布拉德·皮特的角色還是那麼下頭
@小植野 有着充分适合懷舊且可以展開的老套話題,如過去傷痕如何反哺自身成為養分,在新的道路上如何重新出發等等,這些很适合也不容易出差錯的命題導演總是一筆帶過,老帶新的主角配置早就成為範本,本片專注于兩位主角的性格沖突,放大其矛盾但又以非常清爽的方式解決,一切來自于賽車但又回到賽車本身。像回到了 Moneyball 裡的 Brad Pitt,對于自身理念的堅持,他還是像三十年前一樣駕駛一樣堵上一切,他以新人的身份回來了,隻是老了點。
@tangerine 超絕還原了F1賽車的特點,輪胎磨損,天氣影響,場内故障,不單單是賽道上的比拼,更是對團隊配合和應變速度的較量,雖然故事就是95%的賽車電影拍的那種,但讓誰來都不太可能拍更好了。而且反正視聽這一塊已經無敵了,基本就是美國電影這百年的工業結晶,無限接近人類感官極限,在影院完全就是在體驗身臨其境飙車的感覺,一個電影純靠這些拉到留名史冊的地步,隻能說也挺牛逼的。
@菠蘿油 簡直和獨行俠是完全一樣的拍攝邏輯,不給對手任何描寫,不給賽事任何描寫,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二男主身上,中間幾段飙車鏡頭有點碎,并且賽事的進行過分依賴解說,但是總體觀感還是挺可以。
@wild life 年度十佳,體育片的奇迹,年度巅峰動作場面預訂 極其罕見的純粹視聽語言,如此的幹淨純粹,隻剩下對速度,輪胎,尾翼,駕駛座的極緻崇拜,無數個時刻讓你想起《極速車王》《極速風流》《霹靂男兒》甚至《點球成金》這些同類題材的血脈覺醒,賽車場景的頂級拍攝無論在速度與調度上都将注意力牢牢吸引在鏡頭前,極其瘋狂。 故事層面沒什麼新意,當然在這樣的電影裡尋求新意多少有點扯淡,比較傳統的老帶新劇情,但是在角色塑造上更具體化了F1的運動特性,車手的背後也是一個整體,不隻是車手和車那麼簡單,看完也對整個運動有了更多的了解。 科辛斯基再一次完成了不可能的拍攝挑戰,盡管劇作與人物設計上的不合理仍舊很多,但是那純粹原始的速度感帶給觀衆的,是難以忘卻的體驗,這部戲為上半年畫了一個精彩的感歎号,發自内心感到佩服。
@鬈毛 不辣的皮特為什麼要像阿湯一樣提着兩大包國家機密空降圍場😱😱
@Gordon 見本文。